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原产我国的120个栽培品种和8个野生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地理分布的差异对栽培芍药与各个野生种的亲疏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表明新疆芍药、块根芍药、多花芍药和白花芍药等4个窄布种不可能参与我国芍药品种的栽培起源;然后对栽培品种和各野生种之间的根、叶及花等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川赤芍亦不可能参与我国栽培芍药品种的起源,草芍药和美丽芍药等2个种对我国栽培芍药的起源影响甚微.综合地理分布分析及比较形态学研究,最终揭示出我国主流栽培芍药基本起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一个种.该研究结果显示了利用野生种改良我国现有栽培品种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体积比为1:4:5)为两相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从中药川赤芍中分离纯化芍药甙,197.4 mg纯度59.21%的芍药甙精品经过一次HSCCC分离,得到纯度94.6%以上的芍药甙纯品68.92 mg,回收率为58.97%,其中纯度99.9%以上的芍药甙单体23 mg,回收率19.68%.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7,(12):9-11
本研究选用不同年生的内蒙赤芍、杭白芍、亳白芍和油用改良芍药品种为材料,对生长期群体中植株进行调查,从成活率、分支数、株高、生物量、结实率、出籽率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株高与分支数、植株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品种引种栽培成活率90%以上,引种栽培次年株高、二级分支数多且植株生物量大的株系易于早开花结实。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二级分支数、植株生物量关系密切,且为正相关(株高与二级平均分支数、二级最大分支数及植株生物量相关系r值分别为0.7401**、0.7980**和0.8335**)。结果表明,芍药种植后次年能否先开花结实可能与芍药植株光合产物的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赤芍别名将离、犁食、离草、婪尾春等,为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前者主产内蒙古、辽宁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川赤芍主产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四川部分地区称蓝草科鸡屎藤的根为骚赤芍;江西个别地区称萝摩科朱砂藤的根为赤芍等,科属差异甚大,所含成分不同,均应视为伪品。赤芍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研究证明,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重要的观赏和商业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主要围绕国内外芍药切花的品种选择、栽培管理、采收技术及贮藏保鲜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我国芍药切花的研究与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赤芍种子萌发的研究已有很多,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对不同处理对芍药属种 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从不同条件层积处理对芍药属种子萌发的影响;GA3 与CTK 对 芍药属种子萌发的影响;其他处理对赤芍种子萌发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以后研究赤 芍种子萌发的试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产地及生长年限对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植物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3年生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从4.11%至6.77%不等,其中鲁红、苏红中芍药苷含量最高,陕红、川粉次之,亳线、亳蒲最低。原植物为毛果芍药[P.lactifloraPall.va.r trichocarpa(Bunge.)]的浙白芍3个居群根中的芍药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原植物为芍药的居群。川白含量较高,在所有的白芍10个居群中位居第三。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与其原生境中年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性(0.882 2)。根据不同生长年限芍药苷含量的差异,芍药以3~4年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关于白芍、赤芍的产地初加工描述为依据,采用色彩色差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芍药鲜根经不同产地初加工处理后的外观、断面色度值和芍药苷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产地初加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去皮处理、冷(热)水煮处理、水煮时间、干燥方式均对芍药苷含量有较大影响,水煮处理对药材断面颜色和色度值亦有一定影响;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证明芍药苷含量与干燥方式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34),其次是水煮时间;药材断面色度值与水煮时间的关联度较高,关联系数为0.746。推荐芍药鲜根产地初加工过程中以鲜根投入沸水中煮1~8 min、去皮、60 ℃烘干的方式获得白芍饮片;鲜根去杂后以60 ℃烘干的方式获得赤芍饮片。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年份(1、2、3、4)芍药根中的芍药苷含量、同一年份不同时期(萌发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枯萎后期)芍药根中的芍药苷进行了测定,以确定最佳采收年份和最佳采收时期。同时根据2015《中国药典》提供的标准,对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苗圃的赤芍药材作出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芍药根4年生时芍药苷的含量最多,为3.07%;同一年份枯萎后期根中芍药苷含量最多,为3.34%。因此芍药根的采收年份、采收时期分别是4年生、枯萎后期。  相似文献   

10.
芍药切花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作切花的芍药品种,为芍药切花的产业化生产打下基础。[方法]根据芍药切花行业标准和芍药的观赏特性,选择花形、花色、瓶插寿命等13个性状为评价指标,对菏泽市李集村洪生芍药精品园中的25个芍药品种进行综合评判和评级。[结果]在25个品种中,筛选出了6个适宜作切花的品种,11个较适宜作切花的品种,5个不太适宜作切花的品种和3个不适宜作切花的品种。一级品种中,‘春晓’最适宜作切花,'少女妆’和‘晴雯’较适宜作切花,'种生粉’和‘莲台’适宜作切花。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供试芍药品种中皇冠型最适宜作切花,蔷薇型、托桂型较适宜作切花;菊花型、单瓣型、千层台阁型较不适宜作切花;楼子台阁型最不适宜作切花。[结论]该研究为芍药切花品种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SSR标记区分中国芍药品种,为芍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2个主要芍药栽培地的品种进行调查,明确中国芍药品种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取各品种叶片DNA,利用21对SSR荧光引物进行PCR扩增,用四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片段长度。利用Microsatellite和Toolkit GenALEx 6.41软件,分析数据中的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遗传多样性参数。采用数字与大小写字母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长度的扩增片段进行赋值,构建中国芍药品种分子身份证。【结果】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目前共有芍药品种268个,用21对引物在这些品种中共扩增条带613条,多态信息含量0.508~0.846,平均为0.70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324±0.315,观测杂合度(Ho)为0.593±0.047,期望杂合度(He)为0.741±0.020。采用21对SSR引物可将所有268个芍药品种区分开。【结论】采用21对引物通过SSR标记建立了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268个芍药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有助于芍药品种鉴别、新品种培育及防止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12.
刘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65-4968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综述了观赏芍药的品种资源、生态习性、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观赏芍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花色表型的芍药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花色是进行芍药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仅基于目测的传统芍药花色分类主观性较强,不能明确界定芍药花色,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基于花色表型的芍药品种分类体系。方法本研究以175个芍药品种为材料,利用色差仪对其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根据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各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颜色命名,同时结合系统聚类和生产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将所测芍药品种花色划分为白色系、黄色系、浅粉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墨色系、橙色系8个色系。各色系与CIELab表色空间的明度(L*)、红度(a*)和黄度(b*)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对不同芍药品种花色的定量描述,色系分类合理。同时,发现芍药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芍药品种群的花色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对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了科学分类,应用中可直接根据L*、a*、b*值确认芍药品种的色系,对芍药品种分类和品种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芍药市场流通和科学研究中的花色描述进行了规范,并对芍药花色方面的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菏泽和洛阳芍药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芍药是我国优良的传统花卉,有丰富的品种资源。菏泽和洛阳是我国芍药的主要栽培地,品种资源最为丰富,但目前两地的品种表型多样性研究较少,不利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方法本文选取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栽培的芍药240种,利用28个表型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芍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1.98~2.10和0.28~1.94,绝大多数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较高。提取前10个主成分,并将因子荷载矩阵经Varimax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影响芍药表型的10个主要因子,依次为高度、花色数、侧蕾及长势、花型、瓣化、叶型及花径、花期、茎色、小叶卷度和花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0个品种被分为6大组群,前4大组群分别包括69个、67个、16个和84个品种。第5组群和第6组群分别仅有1个和3个品种,推测这4个品种与其余236个品种的来源不同。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菏泽、洛阳两地的240个芍药品种的表型多样性特点与亲缘关系,今后在芍药新品种培育选育亲本时,应着重考虑株高、花枝长、花色数、植株长势、花型、雄蕊瓣化情况及颜色等因素,同时注意选取聚类图中间隔距离较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扬州芍药种质资源现状的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对扬州芍药种质资源集中的茱萸湾公园、蒋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扬州大学农学院芍药资源圃的芍药种质资源,在观察记录其物候期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性状整理、鉴定和品种分类。调查范围内的芍药资源共有9种花型、130多个品种,已鉴定77个品种,尚有50多个品种需要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16.
芍药为我国传统名花,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芍药花型种类多,花色艳丽,在国际花卉市场深受欢迎,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结合自身多年的栽培实践经验,总结芍药繁育及商品化生产技术,为芍药优质品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芍药鲜切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正成为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商品花卉。菏泽地区是我国芍药传统种植区,切花芍药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下,菏泽地区切花芍药集中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采切,产品供应时间短而集中,通过促成栽培技术可实现芍药切花的反季节上市,可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者经济增长的双赢效果。本文以菏泽地区切花芍药为对象,围绕品种选择、入盆培养、休眠破除、栽培管理及采切后复壮等设施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为切花芍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花茎挺直程度是影响芍药切花品质的重要指标,而花茎强度是衡量茎秆挺直程度的物理学标准。为了明确芍药花茎强度与褪黑素含量的关系,以高、低花茎强度的2组芍药品种为材料,测定了花茎强度、植株形态指标、植株光合参数、花茎木质素含量和褪黑素含量。结果表明:与低花茎强度芍药品种相比,高花茎强度芍药品种具有较高的茎粗、茎质量、光合能力、木质素含量和褪黑素含量,并且花茎强度与褪黑素含量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均与木质素含量达显著正相关,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木质素合成来间接影响花茎强度,这为芍药花茎强度的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牡丹、芍药中存在大量台阁品种的现象,作者进一步论述了牡丹、芍药品种花型演化的规律,确定了各花型在演化过程中的地位,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的新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应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芍药促成栽培中生根处理对芍药长势和成花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了4个芍药品种并采取了2组处理方式进行探究,处理1为芍药入盆后不经生根培养直接进行低温春化;处理2为入盆后先在温棚中生根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低温春化。结果表明,处理1的各芍药品种的生长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处理2,除巴茨拉以外处理1的其他芍药品种成花率和成花质量也明显不如处理2,在芍药促成栽培中先进行生根培养对芍药后期的长势和成花效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