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于1971年开始引进摩拉种公牛杂交改良本地水牛,至1985年已约有杂交水牛55,000头。杂交一代水牛在体格、役用能力、产肉力及产乳力上均优于本地水牛。第一代杂交母水牛第一胎泌乳期产奶置为1096.65公斤,含脂率8.5%,相当于1842.37公斤标准奶,而本地母水牛仅产奶441.41公斤,含脂率9.75%,相当于812.19公斤标准奶,杂交一代母水牛第一泌乳期产奶量较本地母水牛高127‰故水牛为一种潜在的遗传资源,杂交育种是向乳用方向改良本地水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品种杂交水牛是我国经过47年努力培育出的优良乳肉兼用水牛,其产奶量平均可达2200公斤,达到世界同类水牛的先进水平,并且具有耗精饲料少、产出动物蛋白多、成本低、回报率高的优点. 三品种杂交水牛血统含量为尼里·拉菲水牛的50%,摩拉水牛的25%,广西本地水牛的25%.主要特征为体型深厚,躯架高大、后躯发达,毛色灰黑,角呈半圆圈状,性情温和.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为920.5公斤和662.1公斤.  相似文献   

3.
1.尼里拉菲水牛 尼里拉菲水牛属河流型乳甩水牛品种。主产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旁遮普州也有分布。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为900和700公斤左右,平均一个泌乳期泌乳量为1800-2000公斤,最高日产13.4公斤,乳脂率7%以上。屠宰率50%-55%,净肉率41.3%。我国从巴基斯坦引进,用以改良中国水牛,效果显著。现广泛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的许多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印度的么拉水牛与中国水牛进行育成杂交或级进杂交的繁育方法,几年来已繁殖乳肉兼用型杂交水牛3527头,现有母牛1684头(其中尼杂一代水牛453头、三品杂水牛979头、三品杂横交子一代水牛252头)。三品杂水牛一个泌乳期309.7±45.6天的平均产奶量2389.9±700.20公斤,优秀个体305天最高产奶量达到3820.9公斤。平均乳脂率8.11±1.11%。24月龄公、母牛体重分别是612.7±102.9和485.2±51.5公斤。18–24月龄公牛屠宰率、净肉率和骨肉比例分别是52.4±1.8%、42.4±1.5%和1∶4.3±0.5。这种杂交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产乳、产肉等生产性能表现良好,适应性能强,经选择的个体遗传特性也较稳定,是比较理想而有发展前途的,可以育成为乳肉兼用型水牛品种。  相似文献   

5.
1.上海水牛。上海水牛主产于上海市的嘉定、宝山、奉贤和崇明等郊区各县,为著名的沼泽型地方良种水牛.上海水牛骨骼粗,肌肉结实.四肢强健.皮细毛粗.被毛青灰色。角粗大而扁.向后弯曲;腿短蹄大,体躯宽大.体质健壮结实,性情温驯.力大持久.繁殖率高,生长迅速。成年牛体重600~650公斤,亦有达1000公斤以上的。体高约140厘米。  相似文献   

6.
后备母牛除选择体格健壮、无疫病、生长快、产仔率高的母牛所产的第2胎、第3胎小母牛外,还要按下列条件进行精选。 1.年龄 选1岁-1.5岁的母牛,黄牛体重为80公斤-150公斤,水牛体重为150公斤-200公斤。  相似文献   

7.
盱眙水牛属大别山牛系,躯高体壮,耐粗能劳,繁殖力强,素有“山区重型水牛”之称,为我省优良地方水牛品种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加速水牛的繁殖改良步伐,我们对盱眙母水牛的生殖生理的特性作了初步探索,现将1960—1967年,本场焦山牛场275头母水牛的生产记录,以生物统计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如下:一、性成熟和繁育年限1.初次发情年龄:据45头资料,盱眙母水牛初次发情在13—16月龄之间,平均456.5天,最早401天.母水牛初次发情时平均体重185公斤.最初几个发情周期不规律,多数偏长.初次发情期配种受胎率低,仅26.4%,易于流产.本场152头母水牛的实际初配年龄在497—1178天之间,平均为871.05天.  相似文献   

8.
尼温水牛是由浙江省瑞安市畜牧兽医站及瑞安市家畜良种推广中心等单位,利用引进的巴基斯坦尼里水牛做父本,与分布在浙江省温州市一带的温州水牛做母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水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耐热力强、保膘性能极好、耐粗饲、易放牧,可充分利用当地青粗饲料喂养。特别是因其泌乳量高、乳质好,深受当地农民和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欢迎。因此,饲养尼温水牛,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生产性能介绍如下。1.泌乳性能尼温水牛的泌乳期一般为9 ̄11个月,平均317.2天。个体泌乳量差异较大,最高的日产奶量达15.4公斤,…  相似文献   

9.
建国35年来,我国养牛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奶牛头数增长较快,由1949年的十几万头发展到1983年的95万头,增长七倍多。据1981年调查,全国参加协会的奶牛42,531头,平均产奶量为5333.9公斤,重点育种场的奶牛平均产奶量达7,000公斤以上。我国用进口的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现改良牛已达260多万头,其产肉性能显著提高,内蒙古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一代公牛13月龄体重达407.8公斤,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日增重1.429克,屠宰率56.7%,净肉率47.3%。我国黄牛约有4,000多万头,分布全国,其中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等品种质量最好,体大力强,肉用性能好。据试验,18月龄屠宰的秦川牛,平均屠宰率为58.28%,净肉率50.5%,骨肉比1∶6.13,瘦肉率76.04%,眼肌面积97.02平方厘米,接近和超过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1981年我国共有水牛1,800多万头,比1949年增长一倍多,居世界第二位。1957年开始用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改良本地水牛,现杂种水牛已达15万头。杂种水牛体格高大,生产性能比本地水牛显著提高,其中三品种杂交效果尤为显著,305天平均泌乳量达2,400公斤,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和43%。我国牦牛1981年共有1,200余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0%。解放后引用普通牛种(Bos Taurus)培育品种公牛与牦牛进行种间杂交,杂种牛的乳、肉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牦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所生的杂种一代犏牛。七十年代四川、青海等省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牦牛分布地区应用普通牛冻精与牦牛作种间杂交试验,产犊率达74%,从而解决了高寒山区引进培育品种不能适应的困难,为大大提高牦牛杂种后代生产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放后,我国养牛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加速发展养牛业的十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典新 《广西农学报》2010,25(1):F0003-F0003
<正>水牛是广西畜牧业特色优良品种。广西水牛资源十分丰富,水牛存栏225多万头,居全国首位。拥有四个水牛品种:富钟水牛、西林水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自1995年开始,广西大面积开展水牛杂交改良。近年,水牛品种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位于广西南宁市的中国农科院水牛研究所,利用纯种印度摩拉水牛、尼里一拉菲水牛与本地水牛杂交育种,培育出了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饲养的役乳兼用型水牛--三元杂交奶水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摩杂一代水牛与广西沼泽型水牛生产性能的差异,对其肾上腺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牛两侧肾上腺的形状大小不同,不同个体同侧的形状也不同,其被膜可清晰地分为外环层和内纵层,且广西沼泽型水牛被膜比摩杂一代水牛厚。广西沼泽型水牛比摩杂一代水牛的肾上腺球状带细胞长轴长2.00~4.00μm,网状带细胞长轴长4.00~5.00μm、短轴长2.00~3.00μm。由于广西沼泽型水牛肾上腺的被膜、球状带和束状带均比摩杂一代水牛厚,且网状带细胞显著大于摩杂一代水牛。因此可以推断,广西沼泽型水牛在调节心脏的活动和血管压力、抵御冷应激、对抗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均优于摩杂一代水牛。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之间的线粒体D-loop区差异与进化关系,对26头广西本地水牛、8头贵州贵阳水牛、11头广西水牛与河流型水牛杂交后代、9头尼里拉菲和12头摩拉水牛(共5个群体66头水牛个体)的线粒体全长D-loop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分析.结果发现66头水牛912 bp的D-loop多重序列比较有147个多态位点,形成58个单体型,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单体型明显分成2簇.以牛为外群构建的单体型进化树显示,沼泽型与河流型水牛分成明显2大支,河流型水牛聚成1支,而沼泽型水牛内部又分成2个侧支.通过Median joining net-work分析亦发现3个不同的簇,与进化树分析结果一致.对该区碱基错配分布分析表明,水牛群体在历史上发生2次独立的群体扩增事件.为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从GenBank下载了211条水牛D-loop序列与笔者研究获得的序列整合分析,在共有序列878 bp区域中,包含了158个多态位点和129个单体型,以牛为外群的进化树分析与单体型网络分析表明,沼泽型水牛分成2簇,所有的河流型水牛聚集成紧密的1簇.碱基错配分布分析结果呈现2个明显的峰,进一步推断水牛群体在历史上发生过2次较大的群体扩增事件.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断,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来自不同的家养化事件,沼泽型水牛起源于中国,其祖先可能存在2个基因池.  相似文献   

14.
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下丘脑细胞构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水牛下丘脑参与生殖生理功能调节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石蜡切片NISSL染色,采用DMRXAQ550JMS型显微镜及其图象分析系统扫描水牛下丘脑切片。以LEICQWIN图象分析软件对细胞数密度、胞体平均面积、胞体周长、各型细胞的出现率进行研究。[结果]比较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下丘脑细胞构筑,结果显示,2种水牛下丘脑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巨型、大型、中型、小型细胞在各个核团均有出现,且各自的比例也有明显不同;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下丘脑内侧部9个核团的神经纤维分布相似,各型细胞的出现率不同;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相比,在9个主要核团的细胞构筑均有明显差别。[结论]2种不同类型水牛下丘脑细胞存在较大差异,其参与调节2种类型水牛的不同生理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水牛作为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点,为了能够提升水牛养殖产量,就必须按照水牛阶段生长特征,借助分阶段饲养管理形式,提升水牛饲养质量,提升养殖者经济效益。本文在水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分析研究过程中,对水牛阶段饲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升有关人员对水牛饲养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6.
奶水牛是自1997年在实施"中—欧德宏水牛发展项目"中,利用印度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的冻精,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育成的一种乳用型水牛。引起奶水牛不孕的原因除水牛发情不明显、部分养殖户未能掌握水牛的发情规律、养殖户分散,  相似文献   

17.
缅甸 自1976—1977年以来,疫苗生产、兽医保险、草地开发和优良种畜的生产与分布都有了很大发展。1987—88年,在联合国粮食组织和开发计划署的援助下,成功地生产了一价○型口蹄疫苗,数量达20万头份。由于畜牧业的发展,1987—88年缅甸黄牛、水牛头数分别达到了980万和220万头,肉产量提高到2亿公斤。  相似文献   

18.
水牛是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重点,水牛生产的不同生理阶段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只有保证水牛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环境中生存才能提高水牛的养殖效益,促进养殖者增收。本文对提高水牛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水牛饲养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水牛业一、概况水牛是巴基斯坦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有水牛1830万头,仅次于印度、中国为世界第三水牛大国。在巴基斯垣,水牛主要有两个品种,都属河流型水中。一是尼里/拉菲(NILI-RAVI),占水牛总数的70%,是世界著名的乳用水牛品...  相似文献   

20.
槟榔江水牛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据史料记载,槟榔江水牛在腾冲县饲养和使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槟榔江水牛属牛科水牛亚科,为亚洲水牛种河流型水牛亚种中的一个地方类群。槟榔江水牛长期以来为农户自繁自养,是乳、肉、役兼用河流型水牛品种,当地正在加大力度开发其乳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