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但目前尚未探清其功效的作用机制。以甘草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槲皮素、光甘草定、异甘草素、刺芒柄花素、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以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法测定这些成分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酪氨酸酶抑制试验测试酶抑制活性,并用Autodock软件研究这些成分与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甘草提取物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是槲皮素、光甘草定和异甘草素,且抗氧化作用与酚羟基的数量成正相关;甘草提取物中起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主要是光甘草定和槲皮素,光甘草定的抑制作用最强,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其可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中心的构象而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发甘草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精密肝组织切片来评价甘草提取物对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TCDD)诱导建鲤精密肝切片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制备的肝组织切片分为6个处理组,即Control组、TCDD模型组、甘草提取物对照组、甘草提取物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后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前后处理组,其中甘草提取物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后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前后处理组分别换用含0.2、0.4、0.8 mg·mL-1的甘草提取物L-15培养基与精密肝切片共培养,用于检测损伤肝切片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可以较好缓解TCDD对肝组织造成的损伤,降低了肝切片培养液中GOT、GPT活性以及MDA、TNF-α、IL-1β、IgM含量,提高了培养液中SOD活性。这说明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TCDD造成的肝组织损伤,对肝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甘草药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是用量较大的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随着甘草的大面积种植,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病虫害,造成甘草的产量和品质下降,降低了药农的收入,影响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本文概述了甘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对广大药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323份人工栽培甘草样品的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区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值为2.1%、甘草苷含量均值为1.5%、总黄酮含量均值为5.1%,符合国家药典中甘草酸含量大于2.0%的规定标准。变异性分析表明,甘草苷含量相对于甘草酸和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了较多的不稳定性,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85%、37.75%、27.32%;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草苷、甘草黄酮与甘草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相关性大于甘草黄酮与甘草酸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和0.6641。  相似文献   

5.
建立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有助于研究甘草的根系营养、形态建成以及某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代谢等。为建立乌拉尔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对影响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生长的培养基、激素以及维生素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附加0.10mg/L的IBA,可诱导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伸长并产生较多的侧根;B,大量元素+B5微量元素和1/3MS大量元素+1/3MS微量元素适宜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的生长。表现为主根和侧根发达而均匀,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培养基中附加0.50mg/L的VB1可显著促进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鲜重的增加;液体悬浮培养适于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的培养。在悬浮培养条件下甘草离体根中甘草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0.75%,但没有检测到甘草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甘草及其制品在卷烟工业中应用价值,采用超声波辅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制备甘草色素,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该色素的热裂解产物进行研究,并对添加甘草色素的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300℃、600℃和900℃条件下,甘草色素热裂解产物种类随裂解温度升高而增加;2)裂解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稠环化合物以及少量的致香物质,如苯甲醛、糠醇等;3)与甘草浸膏相比,添加甘草色素的卷烟烟香细腻、香气丰富性增加、青杂气减弱、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复合酶法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黄酮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研究利用复合酶法结合醇提法提取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通过对不同酶的添加、酶的添加量、酶的配比、作用温度、pH、时间等单因素对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复合酶处理条件,即纤维素酶添加量为50 U/mL,果胶酶100 U/mL,反应pH 6.0、温度55℃,作用120 min,最终得率达到2.25;.较直接醇提,用该法甘草渣中黄酮得率提高了25;以上.  相似文献   

8.
梁新华  李梦菊  王俊  郑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65-17966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为阐明甘草药效原理和探讨人工种植甘草质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中Cu、Zn、Fe、Ca、Mg、Mn 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可溶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甘草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1.71%~60.06%;浸留比在0.0183~1.6820;6种元素中Zn的浸留比最大为1.68,是甘草中作用最大的元素或最特征的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5.72%~103.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8%。[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性高,用以分析乌拉尔甘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将产甘草酸的甘草内生真菌G11在甘草提取物中培养,观察了其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2.0%甘草提取液可提高菌株产甘草酸的能力;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3.0%甘草提取液时,该菌株菌丝体长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0.
对甘草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关系监测表明:土壤水分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成反比;甘草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高时,甘草蒸腾速率加快、生理活动加快,耗水量增加;气孔导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甘草光和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双峰曲线关系,光和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增加时,胞间CO2浓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柠条和甘草复合种植,有助于保护我国的甘草资源和恢复西部地区植被。采用PV技术等研究了柠条和甘草的生理特性,并进行了田间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柠条枝条的水势、根系和叶片保水力低于甘草,平均膨压、体积弹性模量大于甘草;柠条具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甘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较高,甘草耐弱光和强光的能力强于柠条,适合密植间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柠条甘草复合种植有益于甘草生长,边行效应明显,形成的植被能够适应极度干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的IAA、GA3、KT、ABA、MeJA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激素各浓度处理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其中,随IAA浓度的增加甘草种子发芽率下降;ABA对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非常强;MeJA对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小;GA3和KT对甘草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了"双重性"效应,即高浓度抑制萌发,低浓度促进萌发。甘草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随植物激素处理浓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对甘草幼苗的株高、根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NaCl处理对甘草生长、生理指标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质量分数NaCl处理一年生盆栽甘草移栽苗,研究其对甘草生长、部分生理指标及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盆土中NaCl添加量不超过0.6%时,随着盐含量的增加,甘草生长势降低,生物量明显受到抑制;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较对照高。NaCl添加量达到0.8%时甘草干枯死亡。说明0.6%NaCl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阈值,盐含量低于阈值时甘草能通过改变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自身耐盐性,并能改善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甘草植株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3种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根中甘草酸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3倍以上,甘草黄酮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6倍以上,甘草多糖含量最高为最低的2.5倍以上。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均较高的3个植株可作为优良类型培育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的高低与甘草植株高矮和茎表皮颜色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取甘草不同分布区较少受干扰群落为研究对象,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各甘草分布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特点。结果表明:甘草分布区内,物种数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少,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随着纬度的降低而降低,多样性指数镇赉最高,盐池最低;均匀度指数杭锦旗最高,群落间的相似性系数都小于0.5;杭锦旗甘草群落中甘草占绝对优势,甘草重要值达到0.26;各群落甘草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其中杭锦旗甘草地上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90.36%。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发展甘草培植产业应以杭锦旗周围为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特异性成分甘草查尔酮A在全草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超声辅助的乙醇提取法制备新疆胀果甘草根、茎、叶和种子的提取物;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法分析以上4种样品的斑点特征;利用制备薄层法分离薄层板上的特殊斑点并对所分离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胀果甘草乙醇提取物在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酸(6∶4∶1)的薄层色谱条件下所显示的一种特殊亮黄色斑点被鉴定为甘草查尔酮A,此斑点仅存在于胀果甘草根和茎的提取物中,而不存在于叶和种子提取物中。[结论]甘草查尔酮A在甘草中主要分布在根和茎中。此结果为胀果甘草茎的药用开发及胀果甘草的快速品种鉴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栾海云  许勇  杨美子  张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21-12122
[目的]建立甘草中甘草苷含量测定的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以控制其质量。[方法]HPLC色谱条件为:分析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 c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溶液(V/,V 1∶4);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甘草苷在0.1~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 9),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值分别为97.86%和2.0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草苷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3种入药甘草的种子特征及鉴别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对‘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3种甘草属植物的果穗、果荚及种子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测量了果穗的大小、果穗中的果荚数,果荚的大小、果荚中的种子数,种子大小、种子直径和千粒质量.结果表明:‘胀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大,为2.93mm,‘光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小,为2.55mm,‘甘草’略小于‘胀果甘草’,为2.92mm;‘胀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大,为10.7g,‘光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小,为6.2g,‘甘草’的千粒质量介于两者之间,为6.9g;‘光果甘草’单个果穗平均种子产量最大,为0.832g,‘甘草’最小,只有0.400g,‘胀果甘草’介于两者之间,为0.688g;通过肉眼观察果穗和果荚形态学特征容易将3种甘草区分,通过研究种子形态特征和鉴别指标也可将3种甘草明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19.
马存花  代斌  徐彩霞  肖芙蓉  周娜  吴建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99-7300,7335
[目的]探讨新疆甘草的区域性差异及指纹特征,为甘草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新疆15种甘草中1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新疆甘草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通过聚类分析得知,当要求相似程度高时,南北疆甘草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差异;当要求相似程度低时,南北疆甘草不具有显著差异。由无机元素含量曲线分布图可看出,15种甘草中12种无机元素含量具有相似的峰形。[结论]新疆甘草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种质对甘草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3种甘草种质在甘肃民勤的种植适宜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表明,3种甘草中胀果甘草在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口径粗度、尾径粗度、根径鲜重方面均为最高且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甘草的条形要好于另外2种甘草,甘草苷含量最高,且甘草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达标率最高。因此,在甘肃民勤,胀果甘草亩产量比较高,甘草酸含量较高但甘草苷含量较低,可用于种植提取甘草酸,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和甘草苷含量较高,符合药典标准,且条形较好,可用于传统饮片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