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水分渗透胁迫,模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对我国西北地区3个广泛种植的苜蓿品种: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牧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jiang Daye)的萌芽和幼苗部分保护酶活性及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PEG-6000浓度5%~25%),甘农一号杂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种子萌芽、幼苗叶片含水量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皆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含水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苗本体保护酶活性变化各不相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根据综合评价均值来看,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而牧歌紫花苜蓿稍弱。  相似文献   

2.
9个苜蓿品种引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选育出适宜哈密地区两县一市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2005~2007年对引自国内外的9种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对比试验,通过物候期、株高、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等各个指标的观测得出: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产量较高,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次之,中牧一号苜蓿最低;三得利和美国WL232苜蓿茎叶比较高,甘农三号苜蓿最低;综合评价:9个苜蓿品种中,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草质好,适宜哈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北方农区栽培牧草品种比较及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6种牧草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试验,间比淘汰,筛选出13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草原1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苜蓿、俄罗斯苜蓿、公农1号苜蓿、科学院苜蓿、龙牧2号沙打旺、苦草、白花草木樨),2种禾本科(林肯无芒雀麦、公农无芒雀麦)和1种蓼科(杂交酸模)牧草。结果表明:16种牧草适应北方春早春寒气候,抗旱耐寒能力强,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地区优良牧草引种和栽培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兴安岭通过引过进10种多年生和6种一年生牧草的栽培试验,间比淘汰,优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4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结果表明,4种多年生牧草的越冬返青率、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随栽培年限延长而升高,年度间产草量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牧草均适宜当地种植.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大兴安岭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区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于2000-2001年在大兴安岭进行了10种多年生牧草和6种一年生牧草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4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和1种菊科牧草(苦荬菜)。结果表明:5种多年生牧草的越冬返青率、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升高,年度间产草量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牧草均适宜当地种植。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大兴安岭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兴安岭的草地资源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特点,进行了9种多年生牧草、1种二年生饲料作物和6种一年生的饲料作物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4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和1种菊科饲料作物(苦荬菜)。结果表明:4种多年生牧草的越冬返青率在87%以上,第2年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比第1年高,年度间产草量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饲料作物均适宜当地种植。筛选出的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是大兴安岭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7.
1  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v.Gannong NO 1)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是从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杂交后代中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经多次抗寒筛选选育而成的苜蓿新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抗寒、越冬性好,使苜蓿向更寒冷的地区推进,对解决寒冷牧区豆科牧草缺乏、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畜群春乏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品种在甘南、肃南、青海等地的多点试验证明,其越冬率显著超过了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抗寒苜蓿品种。该品种1990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2年获甘肃…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碱茅+杂花苜蓿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  汤学峰 《草业科学》1995,12(1):27-28,32
为选择适合在高海拔,寒冷地区推广的多年生混播牧草品种,采用近年培育出的甘农1号杂花苜蓿与碱茅,在肃南县进行了混播试验,结果表明,高寒地区碱茅与甘农1号杂花苜蓿混播有较强的抗寒性和越冬能力,碱茅与苜蓿以7:4比例混播,可获得最佳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var.Gannong No.3从品种选择到地块选择、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种子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苜蓿栽培面积 1997年为 183万hm2 ,甘肃省近年来维持在 37~ 40万hm2 ,是我国栽培苜蓿面积最大的地区 ,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 8%~ 30 % ,也是我国生产苜蓿种子最多的地区 ,年产种子约 30 0万kg ,除满足本省需要之外 ,每年约有 10 0~ 2 0 0万kg种子销往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主要是陇东苜蓿、陇中苜蓿和天水苜蓿等地方品种。优良的育成品种由于种子繁殖工作赶不上去 ,尚占很少比例。甘农三号紫花苜蓿是通过引种国内外丰产品种 ,选择优良单株。扦插成无性系。经过多元杂交和配合力测验 ,由 7个优良的无性繁殖系合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为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筛选苜蓿优良品种,指导生产实践,笔者于2016年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对1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当年,全膜覆土种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全膜覆土种植较露地种植鲜草增产2.51%~163.67%;从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2方面综合分析,表现突出的高产品种是中牧3号、中兰1号、甘农8号和甘农6号。苜蓿作为多年生牧草,要筛选适合作为该区域种植的高产苜蓿品种,需进一步观察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mediaL、CV、Gannong Nol)是甘肃农大草原系在天祝县金强河甘肃农大高山草原试验站经多次引种、用紫花苜蓿x黄花苜蓿杂交育种,在连续10年抗寒筛选的基础上,采用改良混合法育成的抗寒新品种(原代号甘农杂18)。1990年11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准予在适应地区正式推广应用。 特征特性: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粗壮的主根,侧根也较发达,并具有6%的根蘖特征。茎秆多为半匍匐型,抗寒性强,在天祝金强河冬季无积雪,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0℃的环境条件下,越冬率达84.5%。每公顷鲜草产量可达31984.5kg,比对照品种草原一号增产55%,比公农一号增产50.3%。  相似文献   

13.
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07,15(4):359-362
研究干燥剂MgClO4、K2CO3和EP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Gannong No.3)茎叶失水率、种子产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干燥剂中,MgClO4的干燥效果最好。成熟期叶面喷施1.2%MgClO4和0.9%MgClO4后,甘农3号紫花苜蓿茎叶的失水率增大,牧草在田间的晾晒时间缩短,种子损失减少,种子产量分别为799.63 kg/hm2和742.14 kg/hm2,比对照提高72.85%和60.42%。该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质量无负面影响。K2CO3的干燥效果较好,使牧草的失水率增大。但并未因牧草在田间的干燥时间缩短而使种子产量提高。这种干燥剂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EP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茎叶失水率、种子产量、千粒重均无影响,但种子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紫花与杂花苜蓿再生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秘鲁、关中、甘农3号)及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 Martyn)(甘农1号、甘农2号)组培再生体系各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花、杂花苜蓿的组培再生能力差异较大,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在愈伤组织诱导中,子叶节是最佳的外植体材料;2,4-D浓度增加对紫花苜蓿出愈率影响不明显,但杂花苜蓿的出愈率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的升高趋势;紫花苜蓿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2.0mg/L+蔗糖30g/L,诱导率均在95%以上;杂花苜蓿为MS+2,4-D 4.0mg/L+蔗糖30 g/L,两个品种诱导率分别为65.6%、73.3%;5个品种的最适分化培养基均为MS+KT 1.0 mg/L+NAA 0.5mg/L+蔗糖20 g/L或MS+BA4.0 mg/L,分化率也各有差异,紫花苜蓿不定芽的分化率可达到70%左右,而杂花苜蓿在30%左右;最佳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本研究建立了紫花苜蓿高频再生组织培养体系,为实现外源基因的高效遗传转化奠定基础;通过紫花苜蓿和杂花苜蓿的再生体系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为杂花苜蓿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苜蓿切叶蜂及其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却受到自身花器结构的限制,导致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无法满足日趋增加的市场需求。苜蓿切叶蜂(Melitte leporina panzer)在采集花粉的同时能够打开苜蓿的花器,完成异花授粉过程,可以明显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和品质。这一现象自被发现之日起,便被广泛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杂花沙打旺(Astragalns adsurgens Pall.cv.Zahua)是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牧草品种。该品种是在早熟沙打旺基础上育成的,具有抗旱、抗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早熟和产量稳定等特性。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种子,我们在呼市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生产试验,旨在组装配套出杂花沙打旺种子生产过程的优化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草原与草坪》2010,(6):46-46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2009年度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草品种名录,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师尚礼教授选育的“清水紫花”苜蓿、曹致中教授选育的“甘农6号”紫花苜蓿、贺春贵教授选育的“甘农5号”紫花苜蓿和赵桂琴教授选育的“陇燕3号”燕麦4个牧草品种通过审定登记,为我国西北地区草产业的发展、人工草地建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品种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对比甘肃广泛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苜1号和中天1号)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抗旱指数和根芽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各个PEG浓度下均为新疆大叶苜蓿最大,根芽比和抗旱指数为甘农1号最大;随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根芽比先升高后降低:PEG浓度为5% 时最大,分别为甘农1号6.91、新疆大叶苜蓿3.68、中苜1号4.54和中天1号6.04,0% 时次之;与PEG浓度为0% 时相比,PEG浓度为5% 时,中天1号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5% 时,新疆大叶苜蓿的发芽率和中天1号的抗旱指数下降幅度最大.萌发期综合抗旱性为甘农1号>中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天1号.  相似文献   

19.
金娟  梁金  贺春贵 《草业学报》2013,22(6):335-340
在21~23℃,湿度50%~70%,光照时间14 h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组建生命表并用其参数测定评价了5个苜蓿品种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抗生性。结果表明,同一苜蓿品种和不同苜蓿品种之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抗生性都存在差异。以内禀增长率为抗性指标,俄罗斯杂花苜蓿对绿色型豌豆蚜的抗性高于红色型;阿尔冈金对红色型豌豆蚜抗性高于绿色型;甘农5号对2种色型豌豆蚜均具有一定的抗性;不同苜蓿品种对红色型豌豆蚜抗性大小为:俄罗斯杂花苜蓿<陕北野生苜蓿<阿尔冈金=甘农3号<甘农5号;绿色型豌豆蚜抗性为:阿尔冈金<俄罗斯杂花苜蓿<陕北野生苜蓿=甘农3号<甘农5号。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是目前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它不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优质饲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养地、肥地的绿肥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对苜蓿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管理粗放,致使种子的产量较低,使种子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为了搞好苜蓿种子的生产,笔者现将苜蓿种子的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技术 (1)选地。紫花苜蓿根系发达,人土深,抗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