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RUB1(related to ubiquitin 1)是植物和酵母中一种泛素类似蛋白质,是Cullin家族的一个成员。为阐释津田芜菁Br RUB1基因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津田芜菁RUB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Br RUB1,Gen Bank登录号为KF501173。其ORF全长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r RUB1-GFP定位于细胞核,表明Br RUB1蛋白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其功能。q RT-PCR检测Br RUB1的表达表明,该基因表达量在花蕾中最高,花瓣中次之,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Br RUB1在芜菁根皮中的表达受长波紫外线(UV-A)诱导。  相似文献   

2.
SIZ1是植物细胞蛋白质翻译后修饰SUMO化的E3连接酶,参与植物蛋白相互作用、定位和抗逆反应等。为研究BrSIZ1在津田芜菁中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津田芜菁SIZ1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rSIZ1 (GenBank登录号为KY441465),该基因全长2754 bp,其ORF全长2571 bp,编码85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构建了BrSIZ1-GFP表达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显示BrSIZ1-GFP定位于细胞核内,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其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该基因表达量在叶子中最高,幼苗和红色根皮中次之,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BrSIZ1在芜菁根皮中的表达受长波紫外线(UV-A)诱导,在4°C、37°C胁迫的幼苗中,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芜菁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青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花青素生物合成早期阶段的重要催化酶。利用UV-A处理津田芜菁(Tsuda turnip)和赤丸芜菁(Yurugi Akamaru turnip)块根24h后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BrF3H基因。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的F3H基因完全相同。BrF3H的开放读码框为1077bp,编码3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BrF3H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F3H-1的同源性为99%。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UV-A可以诱导BrF3H表达,基因的表达量与处理时间呈相关。  相似文献   

4.
津田芜菁bZIP蛋白HY5 cDNA的克隆及表达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HY5是一类碱性亮氨酸拉链类型的转录因子.在拟南芥中它是光形态建成和光诱导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因子.为了研究津田芜菁HY5在花青素依光性合成过程中的表达特性,我们通过同源克隆得到了编码津田芜菁HY5的eDNA序列,长504 bp,编码167个氨基酸,含有bZIP功能域结构,与拟南芥中的HY5同源性达88%,命名为BrHY5.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BrHY5的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在整株幼苗的表达不受光特异诱导,而在开花期的肉质根表皮中受UV-A诱导表达,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差异不显著.这表明BrHY5可能作为转录因子,在津田芜菁幼苗中组成型表达,为光形态建成所必需;在形态建成结束的开花期时的大多器官组织几乎不表达,而在肉质根表皮中受UV-A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5.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调控抗逆基因的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大豆转录因子GmWRKY58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从大豆中克隆了GmWRKY58 c DNA全长,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生理生化特征与进化关系,并研究了其亚细胞定位和在不同组织及非生物胁迫下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GmWRKY58基因c DNA ORF全长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WRKY58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mWRKY58在大豆根、茎、叶、花和荚等组织均有表达,根、茎、叶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花和荚。在大豆根中,GmWRKY58基因受高盐、干旱、低N和缺Fe等非生物胁迫因子强烈诱导,在高盐胁迫下,基因表达量增加187.4倍;GmWRKY58基因受水杨酸(SA)、低温及低P和低K等诱导轻微,差异表达不显著。由此推测,GmWRKY58转录因子在大豆抗盐、抗旱、低N和缺Fe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兼并-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Lg COMT),并对其基因结构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所克隆的Lg COMT c DNA全长为1 173 bp,包含1 0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个氨基酸;基因组DNA全长为1 400 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g COMT与日本落叶松、挪威云杉和北美云杉等裸子植物COMT的亲缘关系较近。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Lg COMT基因主要在兴安落叶松的幼茎中表达,与其功能相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兴安落叶松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表达特性及其在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豆ZF-HD转录因子GmZHD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大豆ZF-H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PCR的方法,从大豆栽培豆科丰1号中克隆了ZF-HD转录因子Glyma.02g040100,命名为GmZHD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 DNA全长为888 bp,编码295个氨基酸,GmZHD1蛋白分子量约为32.64 k Da,等电点为7.69;序列分析表明,GmZHD1含有ZF-HD家族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和同源异形盒结构域,GmZHD1与Ft HB2蛋白序列一致性最高,为44.4%;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ZHD1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mZHD1在大豆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花、种子和叶片中表达较高。此外,将GmZHD1基因连接到植物过表达载体p BA002上,为进一步研究大豆GmZHD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激素乙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多个生理过程的调控。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合成酶。本研究依据其它物种ACC氧化酶序列信息设计简并引物,并结合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技术从牧草百脉根中首次克隆到ACC氧化酶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LcACO1。LcACO1全长c DNA为1 012 bp,具有一个924 bp ORF可编码307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cACO1是含有Fe2+依赖的加氧酶结构域的稳定亲水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与其它植物中的ACO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显示,LcACO1蛋白与鹰嘴豆中ACO蛋白的一致性高达90%。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LcACO1基因在百脉根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根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其主要在根的生长发育调节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陆地棉甲硫氨酸裂解酶(Methionineγ-lyase)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以陆地棉中9807叶片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棉花甲硫氨酸裂解酶(Methionineγ-lyase)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GhMGL11(Cottongen:Gh_A12G2168)。蛋白序列分析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全长1 359 bp,编码452氨基酸;GhMGL11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预测含有41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显示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序列比对分析,该基因含有Cys_Met_Meta_PP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Cys_Met_Meta_PP,属于PLP(Pyridoxal phosphate)依赖性氨基转移酶中的一种。系统进化分析,陆地棉GhMGL11蛋白与可可(Theobroma cacao)亲缘关系较近。在陆地棉中发现23个与GhMGL11基因同源的含有Cys_Met_Meta_PP结构域的基因。组织特异性分析,GhMGL11基因在棉花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碱胁迫处理后不同时间内,该基因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说明该基因表达受碱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棉花转录因子基因GhMYB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棉花中克隆了1个MYB基因,命名为GhMYB(Gen Bank No.HQ234875)。该基因c DNA全长1264bp,具有1个774 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250 bp,3'非编码区为240 bp,编码25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28.867 k Da,等电点为8.56,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2个高度保守的SANT结构域。GhMYB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355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氨基酸同源分析发现,GhMYB与来自可可、陆地棉和巴旦木的MYB同源性较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hMYB: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p ET-28a-GhMYB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1.0 mmol·L-1 IPTG在37℃下诱导4 h。电子表达谱分析表明,GhMYB基因在棉铃中特异表达,在根和叶中受水涝胁迫的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11.
崖城割手密11号与拔地拉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种与割手密种是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材料,为探讨其染色体的数目、类型等特征,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崖城割手密11号(Saccharum.spont.YC No.11)和拔地拉(Badi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崖城割手密11号染色体数目为2n=64,核型公式为:2n=64=56m(2sat)+8sm,核型类型为2A型。拔地拉染色体数目为2n=80,核型公式为:2n=80=80m,核型类型为1B型。崖城割手密11号和拔地拉的核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而且崖城割手密11号的核型比拔地拉的核型更原始。  相似文献   

12.
糯玉米新品种陕白糯11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糯玉米陕白糯11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8年用自选系Y89作母本,自选系Y90为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2~2004年陕西省糯玉米区试。2004年省特用玉米生产试验,表现出籽粒容重749g/L,粗蛋白10.91%,粗脂肪5.41%,粗淀粉70.08%,支链淀粉占粗淀粉99.49%,赖氨酸含量0.31%,鲜食穗感官及蒸煮加工品质评分90,达到国家糯玉米一级指标,三年区试16点次11点增产5 点次减产,干籽率产量6238.5kg/hm2较中糯1号增产20.3%,抗倒,农艺性状优良,可作 速冻加工、鲜食上市或专用淀粉加工的原料,2005年3月7日通过陕西省第36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R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秦优11号种子纯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秦优11号的双亲及F1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引物筛选和纯度检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筛选的150对引物中,有2对引物(BN12和BN1)表现为稳定的共显性,即杂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的带型。利用这2对引物对4四个杂交油菜样品秦优11号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分别为79.1%、81.6%、85.5%和86.7%,对应样品田间正季鉴定结果为83.0%、84.8%、87.8%和89.5%,样本株数为200时,误差均在容许误差范围内,这表明筛选的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秦优11号杂交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4.
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11)种子生产技术和以热研11号黑籽雀稗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采用定株、定序的方法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热研11号黑籽雀稗单个花序开花持续6d ~9d。日开花高峰在9:00h~13:00h,该时段开花数占全日总开花数的93.6%。开花最佳温度是33℃~37℃,最佳湿度是60%~70%。为提高热研11号黑籽雀稗种子产量,在开花期内,种子生产地日温度应在33℃~37℃,湿度在60%~70%。热研11号黑籽雀稗开花期较集中,从开花初期至开花末期,历期7d~9d,利用热研11号黑籽雀稗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杂交要选择盛花期的第2天到第4d的9:00h~13:00h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实验室保藏的11个毛木耳品种进行菌株鉴别,以期减少实际生产中的同种异名现象,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利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鉴定法对不同的毛木耳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11个菌株分为六类,第一类包括毛木耳3号等四个菌株;第二类包括白背120等3个菌株;其他菌株各分属不同类别。通过研究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酯酶同工酶鉴定法从分子方面验证了菌株类别,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大豆生长期常常因温度低,湿度大,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从而影响大豆产量。为选育适宜贵州省种植的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大豆新品种,于2008年选用地方品种大方猫耳灰为母本,选用本所育种材料黔豆08001[成8307-1×(六枝六月黄×大方白水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复合杂交材料黔豆08014,对该材料用系谱育种法于2009—2013年在贵阳、海南经过8代选育,于2013年选育而成高产、抗花叶病毒病较强的大豆新品系黔豆11号。2014年参加贵州省大豆区试,平均量产为178.60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11%,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187.26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63%,2年平均产量182.9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38%。2015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1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8.67%。该品种全生育期109d,为春大豆中熟品种,紫花,灰毛,株型收敛,直立生长,有限结荚,株高41.6cm,底荚高度8.6cm,主茎节数12.1个,分枝数2.0个,单株荚数36.5个,单株粒数70粒,单株粒重11.8g,百粒重17.7g,不倒伏,不裂荚,落叶;蛋白质含量40.37,脂肪含量20.30;田间鉴定不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较抗其它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SC-7鉴定抗性结果,SC-3病情指数22,SC-7病情指数27,对两个株系的抗性评价为中抗。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豆11号,适宜在贵州省及相似地区作为春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驻椒11辣椒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驻椒11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驻椒11果实生长发育呈“S”型曲线,其日生长量增长呈抛物线型,从开花至果实成熟63 d左右,花后第19 d出现最大生长量,花后58 d左右果实开始转色,花后64 d可采收生理成熟果,花后15~43 d为果实迅速生长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及时采取增施有机肥,调整植株等措施,使果实充分膨大,有利于提高产量,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果实,协调好营养竞争关系,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8.
汾蓖1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蓖麻杂交种,2001年以蓖麻雌性系MF 44为母本,以云蓖2号为父本,进行回交转育,经4代选育的MF 43为母本,以S 11-18为父本配制而成.经多年比较试验,2013年推荐参加直接生产试验,2015年经山西省山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届四次会议认定通过,定名为“汾蓖11号”.该品种有耐寒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无霜期120 d以上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郑绿1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以豫绿6号为母本、保865-18-3作父本,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绿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旱性、抗倒伏性、抗病性较好,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根据郑绿11号的品种特点,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和叙述。  相似文献   

20.
维权台1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