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11对SSR分子标记对长柄扁桃10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57个等位基因(Na),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4.27和0.50;物种水平上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48和0.49。群体水平上的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s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4.39、2.29、0.92、0.37和0.47;其中内蒙古喇嘛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内蒙古湿壕乡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长柄扁桃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9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只占7%。长柄扁桃群体遗传距离为0.03~0.35,平均为0.11;遗传相似度为0.72~0.96,平均为0.89;遗传相似度的聚类分析将供试10个群体划分为4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柄扁桃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程度适中,为长柄扁桃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安徽省参加品比试验的各茶区茶树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选取50对SSR引物对安徽省各茶区68份茶树品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5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13个,50对引物扩增的片段长度在95~370 bp,有效等位基因(Ne)值为1.05~17.22,平均为6.10;观测杂合度(Ho)值为0.00~0.99,平均为0.38;期望杂合度(He)值为0~1,平均为0.62;各引物的Shannon信息指数(I)值为0.12~3.06,平均为1.8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04~0.94,平均为0.72;基因流(Nm)值为0.11~4.45,平均为1.03。选出8对核心引物组合,构建DNA指纹图谱。聚类结果表明,68份茶树品系的居群可聚成3类,与居群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地理距离越近的品系,遗传一致度越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为安徽省茶树良种的改良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旨在为龙眼资源的分子鉴定和变异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以85份龙眼种资资源为试材,利用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对龙眼资源进行SSR检测、群体多样性和指纹图谱分析。7对SSR引物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3~7之间,平均为4.1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在1.52~3.133之间,平均2.175,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例为52.49%。群体平均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I)为0.877;观测杂合度(Ho)的变化范围为0.341~0.782,平均值为0.51,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342~0.681,平均值为0.514,He的平均值大于0.5。85份龙眼资源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635,平均为0.299。85份龙眼资源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生产上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乱象鉴定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孙希平  杨庆文 《作物学报》2009,35(4):679-684
利用24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0个代表性居群和越南、老挝、柬埔寨的5个居群共计28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4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8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2,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7;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812,观察杂合度(Ho)平均为0.543,香农指数(I)平均为1.99;(2)4个国家中,中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老挝次之,越南和柬埔寨最低,香农指数(I)分别为1.92、1.69、1.47和1.45;(3)采用UPGMA方法对供试15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老挝和柬埔寨2个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与越南居群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4)在中国所有参试居群中,广西武宣和贺州居群与东南亚3国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分析沙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应用SSR分子标记分析8个产地330份沙柳样本的遗传多样性。从4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9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63条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数为2~11,平均多态性位点为3.8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17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07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79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6447。利用POPGENE软件对SSR扩增结果分析表明,8个产地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437~0.9908。UPGMA聚类分析表明,8个产地划分成3类;遗传分化程度和产地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746-5754
本研究利用20对SSR引物,对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杜鹃属4个主要种包括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大白杜鹃和皱叶杜鹃共12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明确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杜鹃属4个主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共检测到等位基因(Na)101.25个,有效等位基因(Ne)共48.457个,多态位点百分数(P)、Shannon's多样性指数(I)、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固定指数(F)平均值分别为96.25%、1.037、0.287、0.515和0.420;(2)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4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的平均值为0.133,基因流(Nm)的平均值为0.218;百里杜鹃保护区4个主要种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78%),种群间遗传变异为22%,与遗传分化系数结果一致;(3)UPGMA聚类、NJ聚类以及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相似,将百里杜鹃保护区内的4个主要种聚为3大支。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白杜鹃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露珠杜鹃和皱叶杜鹃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研究将为杜鹃属杂交亲本选配、良种选育和资源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入了解西瓜核心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可以准确指导亲本间杂交组合的有效配置,避免具有相似遗传背景材料的组合,以便提高育种效率。据此,本研究通过采用45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对不同来源的78份西瓜核心种质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5个SSR标记共检测出175个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位点数为165个,多态性比率达95.41%,且每对引物平均检测到等位基因位点3.67个,PIC大小范围在0.049~0.781之间,平均值为0.415,其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多样性指数(I)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该群体水平上分别为2.258、0.479、0.521、0.850和0.476,同时筛选出了28对多态性高、带型稳定、易于统计的核心引物,构建了78份西瓜核心种质的SSR指纹图谱。群体结构分析表明,78份西瓜核心种质资源划分为2大类群和4个亚群,其中来自不同地域的美国材料和日本材料分别独立趋于2大类群中,而中国种质材料普遍交叉分布于2大类群中,且各亚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品种间和居群间。  相似文献   

8.
遗传多样性研究是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为探索欧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Corabel’、‘Kentish’和‘Carrifran’3个品种共55份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对SSR引物在55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位点可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11~17个,平均每个位点可检测到14.67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和0.87;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81~0.90,平均为0.86;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将55份材料分为4大类群。研究表明,欧榛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这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辣椒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的潜力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种间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首次利用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152对SSR辣椒基因组引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11个种(亚种)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对15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41对SSR多态性引物,并利用NTSYS-pc2.10e和POPGENE32软件分析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数据。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扩增出21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5个位点,说明SSR引物在辣椒遗传分析中有较高的实用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指数(Shannon-Weaver)(I)、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结果分别为4.086 1、0.419 8、0.724 7、1.423 2、0.665 4,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24份辣椒聚为7类,结果基本与辣椒种类来源相符。  相似文献   

10.
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为锥属(Castanopsis)高大乔木,具有材用、果用及观赏价值,其研究刚起步。为了制订该树种的选育策略,本研究基于钩锥同属或同科物种SSR引物,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对‘浙皖龙泉’(LQ)及‘休宁’(XN)两个地理源钩锥半同胞家系及不同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钩锥同属或同科物种间SSR引物的通用性较高;各遗传参数休宁的略大于龙泉,但二者差异不大;居群的遗传参数要大于半同胞家系,居群的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8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23,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42,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3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79,主要变异在居群内;供试的材料无论在家系水平还是在居群水平均可按种源聚成二类。因此,该树种的选育应种源选择为先,在此基础上再基于生产目的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同时因该树种分布范围广,因而要进行多点多年的引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枣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主要针对枣树组织中多糖严重干扰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常规CTAB法、TE3D法和改良CTAB法3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DNA难以去除植物组织中的多糖类杂质;TE3D法提取DNA多糖杂质少,但产率低、易降解、褐化严重;而改良CTAB法提取DNA量大(1000ng/μl左右),产率高,可达120μg DNA/g新鲜组织,无明显降解,杂质少,A260/A280比值1.80左右,通过基因组DNA-AFLP指纹图谱分析,完全满足实验要求。并进一步对改良CTAB法的关键步骤作出具体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冬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原生质体分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冬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悬浮系的建立和培养及愈伤悬浮系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以冬枣花药为试材,通过选择愈伤诱导培养基和原生质体分离所用酶的浓度找到最佳诱导和分离条件。【结论】使用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TDZ0.2mg/L、NAA0.5 mg/L和 PVP2.0g/L,对诱导冬枣花药愈伤组织有较好效果;愈伤组织增殖采用培养基1/2MS+TDZ0.4 mg/L +NAA0.2 mg/L;悬浮细胞系培养采用1/2MS+TDZ0.4 mg/L +NAA0.2mg/L液体培养基;冬枣花药愈伤组织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时以0.6M甘露醇+0.1%MES+20~25 g/L纤维素酶,酶解时间为16h时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冬枣百菌清、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药剂浓度、采样间隔时间和采后清洗方式等因素对冬枣果面农药残留的影响,采用改良的GC-ECD测定方法,在冬枣采收前30天,对冬枣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百菌清、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进行农药残留研究,结果表明,喷药浓度对冬枣3种农药的残留量影响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残留量均表现为上限浓度〉下限浓度〉CK;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每种农药在冬枣上的残留量均逐渐减少,不同的农药变化趋势不同;洗涤剂对百菌清和氰戊菊酯的清洗效果较好,自来水洗涤对氯氰菊酯的去除效果较好。上述结果可为冬枣的无公害果品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幼嫩的阜平大枣无芽茎段为试材,研究了灭菌时间、暗培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芽茎段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芽茎段以灭菌8-10分钟为宜,暗培养21天最佳,在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6-BA 1.0mg.L-1,,IBA 0.1mg.L-1再生率和平均出芽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分别为85.42%和 3.23,而且不定芽经培养后生长成枣头一次枝。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源酸枣和沙棘种子进行超干和加速老化(50℃,30d)处理,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含水量5.3%~2.4%酸枣种子,含水量5.3%~2.6%沙棘种子能维持较高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酶活性。老化处理后,当酸枣种子和沙棘种子含水量分别降到2.4%和3.4%时,种子的耐贮藏性增强。因此,酸枣种子和沙棘种子超干贮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枣茎段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骏枣’茎段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影响茎段不定芽再生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选择出不定芽再生的适宜条件,建立枣茎段的高频再生系统,为基因工程技术在枣上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试验结果表明:茎段最佳取材阶段为5月中旬;最好的灭菌方法是间歇性灭菌处理;对内生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抗生素是添加480 mg/L青霉素;茎段在培养基中的插入方式以竖直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效果最好;在培养基1/2MS +6-BA 2.0 mg/L + IBA 0.5 mg/L上,不定芽再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王艳  彭建营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210-214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为材料,研究6-BA、IBA和NAA在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的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组合。结果表明,在赞皇大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6-BA分别与IBA和NAA配合使用时,IBA的活性高于NAA,二者结合使用可显著促进组培苗的增殖并提高成苗质量。‘赞皇大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BA 0.1 m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强度2000~3000 lx,光照时间14 h/d。  相似文献   

18.
枣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枣树是我国独有的乡土树种,现有枣树品种大多存在缺陷,生产上迫切需要通过杂交的手段将不同枣树品种的优良性状整合起来,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由于枣树花小,人工去雄易伤害花器官,花量大而坐果率低,存在胚败育现象等问题都制约着枣树杂交育种工作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枣树开花、花粉萌发、生殖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从枣树杂交育种的必要性、杂交方法和亲本选择等方面对枣树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对通过局部隔离法获得的枣树实生后代的性状遗传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根据目前枣树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和科研环境,以及枣树转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枣树杂交育种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枣结果枝cDNA文库的构建与部分EST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定向克隆法构建了枣(Ziziphus jujuba Mill)生长初期结果枝的部分cDNA文库,获得1 338个阳性克隆,有557个携带cDNA片段,选取469个长度在500 bp以上的进行测序,得到390个有用序列,其中281个ESTs与NCBI中已知功能基因相似性较高(其中重复性ESTs 101个),有68个ESTs是NCBI中有序  相似文献   

20.
冲泡时间对酸枣叶茶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5~9 min)对酸枣叶茶中总多酚、总黄酮和芦丁等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能力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酸枣叶茶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冲泡时间超过7 min后,有效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达到动态平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从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角度分析,酸枣叶茶的最佳冲泡时间为7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