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富硒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果实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方法,以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水(24∶76,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 L/min,柱温30℃。结果表明,罗汉果皂苷V在0.21~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为1.66%。该方法可用于富硒罗汉果果实中罗汉果皂苷V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设置5个梯度硅肥量作基肥,探讨硅肥对罗汉果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黔东地区罗汉果优质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硅肥量的增加,罗汉果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果实大小(纵径和横径)、果实干重、罗汉果皂苷V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硅肥能极显著提高罗汉果在上午11时和下午13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罗汉果光能利用率;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硅肥量在150 g/株时效果最佳,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6%和16.1%。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食两用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果实中含有可以作甜味添加剂的罗汉果皂苷V。罗汉果种质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罗汉果产业的发展,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罗汉果种质资源创新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罗汉果种质创新的主要方向,为罗汉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罗汉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不同施肥类型和施肥量对罗汉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罗汉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均能显著增加罗汉果的产量、果径、鲜重、大中果率和一级果中皂苷含量;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化肥更为显著;生物有机肥处理对罗汉果产量、果径和大果率均随有机肥施肥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一级果中的罗汉果苷Ⅴ含量上看,其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1~S3处理一级果中罗汉果苷Ⅴ含量相比S0处理,分别提高了1.17、1.22、1.29倍,S4处理罗汉果苷Ⅴ含量显著降低。综合来看,S3处理是该研究中最适宜的罗汉果施肥类型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汉果甜苷Ⅴ合成生理规律.【方法】通过不同品种以及遮阴、气调贮藏、低温贮藏比较试验,分析罗汉果苷类和糖类代谢的关系,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度对它们代谢的影响.【结果和结论】不同品种罗汉果和遮阴果实均在30 d时只含罗汉果苷ⅡE、苷Ⅲ,蔗糖、葡萄糖含量较低,30~70 d时罗汉果苷ⅡE、苷Ⅲ迅速减少、消失,蔗糖、葡萄糖含量持续升高,甜苷Ⅴ出现并急剧积累接近最高含量,70~90 d时仅含甜苷Ⅴ,蔗糖含量继续升高,葡萄糖含量则明显下降;但是,光合速率高的品种果实葡萄糖和甜苷Ⅴ含量也高;遮阴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果实葡萄糖和甜苷Ⅴ含量却均升高;气调和低温贮藏均促进果实葡萄糖积累,而抑制甜苷Ⅴ合成.这些结果表明,罗汉果甜苷Ⅴ由低糖苷与葡萄糖逐渐结合转化而来,通过调控生育后期叶片光合速率与果实呼吸来增加葡萄糖量不能促进其合成积累,其合成积累所需葡萄糖量是充足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低糖苷量和合成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罗汉果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的条件.结果表明:罗汉果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酶液组成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 0.6 mol/L甘露醇+CPW盐溶液,pH值为5.8.用该酶液对罗汉果叶片酶解2h,原生质体产量可达5.75×105个/g.  相似文献   

7.
罗汉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 (MomordicagrosvenoriSwingle .)为葫芦科多年生攀缘藤本植物 ,果实入药 ,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等省。虽说罗汉果在中药发展史上没有被医药学家们收载 ,但它却一跃成为集药用、茶饮和食用为一体的后起之秀。1 化学成分罗汉果主要含有罗汉果苷 ,苷元属三萜类 ,果实中含量达 2 2 % ;另含 10多种氨基酸 ,其总含量中 ,果皮为 3.5 1% ,种子为 8.4 7% ,种仁为 37.8%。此外 ,尚含大量果糖及黄酮类。2 医疗功效罗汉果在中医学上 ,性质属甘凉 ,无毒 ,有清解暑热、润肺止咳之功。治百日咳 ,痰火咳嗽 ,支气管炎 ,在广西负有“罗汉果去痰火…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在闽南地区种植的罗汉果品种,进一步提高当地罗汉果大果量,确定罗汉果最佳采收时期,本试验以罗汉果品种柏林7号和高甜2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柏林7号品种和高甜2号品种授粉后果实大小和形状变化,分析了罗汉果不同时期果实苷V含量变化,统计了其单株挂果数。结果表明:授粉7 d后,2个品种果实大小逐渐产生差异,柏林7号品种的纵径和横径始终大于高甜2号品种;果实成熟后,2个品种的果实伸长度无显著差异;在未熟期至过熟期等4个时期,2个品种果实苷V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完熟期果实苷V含量最大;果实采收后,柏林7号品种平均苷V含量较高甜2号品种高36.76%,单株挂果数较高甜2号品种高108.97%。说明在闽南地区种植罗汉果,可选择柏林7号品种,宜在果实完熟期采收。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分析罗汉果皂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罗汉果皂甙的HPLC/ESI/MS2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对罗汉果皂甙提取物进行分离分析。【结果】根据主要色谱峰的质谱特征,初步鉴定出罗汉果皂甙提取物中主要的皂甙成分为11-氧-罗汉果皂甙V(11-oxo-mogroside-V)、罗汉果皂甙V(mogroside-V)、罗汉果皂甙IV(mogroside-IV)、罗汉果皂甙VI(mogroside-VI)和赛门甙I(siamenoside-I)。【结论】对于罗汉果皂甙的分离及定性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2)联用分析法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要:为在闽南地区合理选用罗汉果品种种植,进一步提高当地罗汉果产出大果量,确定罗汉果最佳采收时期,提升罗汉果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罗汉果品种柏林7号(BL 7)和高甜2号(GT 2)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种植试验,研究了BL 7品种和GT 2品种授粉后果实大小、和形状变化,测得罗汉果不同时期果实苷V含量变化,及其单株挂果数。结果表明,自授粉7 d后,两个品种果实大小逐渐开始产生差异,BL 7品种的纵径和横径始终大于GT 2品种,最大分别显著高出23.69%和47.01%;果实成熟后,两个品种的果实伸长度无显著性差异;果实在未熟期至过熟期四个时期中,两个品种苷V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在完熟期最大,较其他时期最大分别显著高出32.03%和28.70%;果实采收后,BL 7 品种平均苷V含量较GT 2品种显著高出36.76%;BL 7品种产量较GT 2品种显著高出108.97%。说明在福建闽南地区种植罗汉果,可选择BL 7品种,并在果实完熟期时采收。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永福香富硒香米和永福罗汉果在湖北恩施举行的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荣获"中国名优硒产品"称号。此届硒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家级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全国15个省市区近400家企业5 000多种富硒产品参展,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大的富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永福香富硒香米和永福罗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田间发病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罗汉果主产区柳州市融安县、桂林市永福县和南宁市等14个果园调查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发生情况.调查发现:有10个果园的罗汉果感染根结线虫病,发病率为2%~100%,根结病情指数为2.00%~81.60%.经形态学特征鉴定病原根结线虫有2个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采用葫芦科植物栝楼、葫芦、木鳖作为砧木嫁接罗汉果,以罗汉果本砧和组培苗作为对照,探讨了不同砧穗组合对罗汉果生长与结果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葫芦科植物科内嫁接罗汉果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用葫芦做砧木的罗汉果嫁接植株与罗汉果本砧相比,具有结果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根结线虫能力较强的特点,而且嫁接操作比较容易;木鳖根系强大,抗根结线虫能力强,嫁接罗汉果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旺盛,但是嫁接植株没有开花,可以考虑做基砧用;栝楼种子发芽比较困难,通过变温催芽处理(25 ℃/12 h、35℃/12 h)可提高发芽率,做砧木嫁接罗汉果亲和性一般,坐果率高,高抗根结线虫,但产量和品质不如葫芦砧和罗汉果组培苗,可以作为备选砧木考虑;罗汉果本砧和组培苗易发生根结线虫病,但是组培苗的果实产量和品质较好.在嫁接方法选择上,劈接法嫁接的成活率高于顶插法,而且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大小等幼苗生长能力方面都显著高于顶插法;在嫁接苗的管理上,于园土中加入20%蚯蚓粪的混合基质能显著促进罗汉果嫁接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前罗汉果生产存在种源退化问题,而永福县罗汉果优质种质资源多为野生多年生种薯,为开发利用优质种源及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本试验通过对三年生罗汉果种薯进行种植观察来探究其发芽率、生长情况、产量、抗病性、果实等级、果实成分含量、经济性等。结果显示三年生罗汉果种薯发芽率百分之百,生长正常,生育期比扦插苗稍短,但植株性状表现不佳,感病毒病率为98%,产量并不高,平均产量、商品果数、中大果率、抗病性、适应性明显不如一年生扦插苗;经过检测三年生罗汉果种薯果实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扦插苗种植,且种薯种植前期和后期果实的含糖量相差不大,而罗汉果扦插苗果实糖含量特别是甜甙Ⅴ含量前期和后期相差较大,前期含量较低,后期含量才提高。因此得出,种薯种植不适于直接用于发展生产,但其果实品质较好,甜甙等营养成分含量积累较快,种薯种植产品有利于用于生产深加工产品,需要继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提高产量、商品果数和抗病性的栽培技术;多年生种薯在罗汉果种源保护与品种选育方面可以加大利用,但是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脱毒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和缩节胺对罗汉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多效唑(MET)和缩节胺(DPC)对罗汉果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青皮果品系的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按常规使用浓度MET 50 mg.L-1和DPC 1500 mg.L-1,在植株上棚去顶后,进行叶面喷施,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MET和DPC均能提高罗汉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增加罗汉果果实干物质,尤其是甜甙和总糖含量,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农青2号’罗汉果为试验材料,在露地进行棚架与篱架密植栽培试验,统计单位面积产果数和各等级果实率,分析果实甜苷Ⅴ、总糖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棚架栽培每1 hm2产果数较篱架栽培提高了10.8%,二者差异显著;2种架式特果率、大果率和中果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架式每1 hm2产果数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但特果率和大果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架式、密度、架式与密度互作对中果率和外果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小果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上升趋势;篱架栽培果实甜苷Ⅴ含量较棚架栽培提高了9.6%,2种架式间差异显著,但2种架式总糖、V–C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架式甜苷Ⅴ、总糖和V–C含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棚架栽培在行株距2.0 m×2.0 m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鲜销品质,篱架在行株距1.5 m×2.5 m条件下的果实加工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罗汉果属葫芦科藤本落叶植物,雌雄异株,具有一年种多年生的块根状宿根性,以果实入药,为广西特产.罗汉果根结线虫病是罗汉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西区内各罗汉果种植区均有发生,老熟地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神奇饮料罗汉果高闽罗汉果,又叫拉汉果,罗晃子、茶山子、红毛果等,是我国珍贵的特有的葫芦科属植物的果实。大凡水果,一般均有肉有汁,既可鲜食,又可熟食,唯独罗汉果缺肉少汁,难以鲜食,只是用其烘干果实,用开水冲泡当茶饮或煎水服,是一种神奇饮料,堪称果中奇品...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已成为龙胜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而罗汉果裂果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在气候异常的年份,裂果发生更严重.通过对罗汉果果实生长期的土壤水分供应、病害、缺素及施肥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罗汉果裂果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于2005~2006年研究了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的土壤环境及罗汉果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使罗汉果园土壤容重降低8.3%,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19.5%、12.5%、11.7%、14.5%和9.4%,土层(0~20 cm)的水分含量也增加了11.0%,并能调节罗汉果土壤温度变化,抑制杂草的生长,促使罗汉果提前7 d上棚;改善了罗汉果品质,增加了罗汉果产量,罗汉果的总糖、Vc和甜甙V含量分别提高了27.8%、7.0%和24%,单株产量增加了67.1%,大果率是对照的2.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