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神农架的标本馆里,奇珍林立,许多叫得出叫不出名的动物尽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突然,我又发现了一件怪事: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却看到了一只白乌鸦,更费解的是,还有白蛇,白苏门羚等一系列白色动物.而且,胡指导员还告诉我们,在武汉动物园里,还养着一只神农架捕到的白熊,更让我吃惊了。据资料介绍说,白熊应该只能生活在北极圈内,为什么神农架也会有呢?我向标本馆的小姐问起了这个问题,小姐的一番解释,才解开我心中这个疙瘩。五十年代初期.神农架人将铺到的一只白熊送到武汉动物园后,就引起了生物科学界的震惊…  相似文献   

2.
夏日歌手     
我对蝉一向怀有感激之情。因为蝉衣是一味中药,小时候我常常在树下、棉花下、篱笆上捡些蝉衣去换钱,蝉衣象征着我儿时最好的零食。蝉是夏日最热情的歌手。大黑蝉长声“叽……”“叽……”小蝉“吱…嗄”“吱…嗄”不断反复。天气愈热,叫得愈欢,其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  相似文献   

3.
<正> 蝉网蛾(Glanycus foohowensis chuet Wang)属网蛾科。是西双版纳地区危害依兰的主要害虫之一。1987年我所成龄依兰园内蝉网蛾有少量发生,以后逐年增多,危害加重。据1990年9月11日调查,全园植株受害率达100%,受害严重的4株,共有虫967只,平均每株有虫241.75只,其中受害严重的3条侧生枝上,有虫136只,平均每枝有虫45.33只。依兰受蝉网蛾的危害后花蕾脱落,花发育  相似文献   

4.
吃蝉记     
陈明淳 《湖南林业》2009,(11):35-35
独卧小院,蝉歌绵绵,于燥热之中似乎骤增了些许幽静。于是想到了蝉。记得前年夏日出差山东,汽车从省会济南出发,沿黄河古道直抵黄河口,车过一个叫陈镇的地方,见集贸市场口上有条巷道,人们肩背手提,熙熙攘攘,甚是热闹。一问,说是蝉交易处,买蝉回去吃,并戏言:“三天不吃蝉,口臭”。吃蝉,我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5.
觅蝉     
正夏天如每日的晨昏一样,总会如期而至,可这个夏天,有些安静,安静到空气中总是静悄悄的。在这静悄悄的气息里,我想起了一种声音,一个在我生命的夏天不断重复的声音,蝉声。忽地,蝉声没了,这让我有些不习惯,有了一种夏天不再是夏天的感觉,是夏天还没来到?还是夏天已经走远。而我此时,明明正盘踞在伏天,却为何听不见蝉鸣,蝉,这些不知疲倦的蝉,哪儿去了呢?我在疑惑,是今年的天不够热的缘故吗?还是城市的集中化,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了?或许这两者原因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市场》2001,1(1):32
糖蒜液就是将蔗糖与大蒜汁按照一定的剂量混合而成的一种饲料添加剂。由于在糖蒜液中含有糖、大蒜素,添加糖蒜液后,既可给绿壳蛋鸡提供营养物质和帮助消化,同时又能防治绿完蛋鸡的胃肠道疾病和感冒。除此之外,大蒜素中含有微量元素硒,对预防绿壳蛋鸡缺硒症和提高产蛋率、受精孵化率具有良好效果。为了在绿壳蛋鸡养殖生产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糖蒜液用作绿壳蛋鸡饲料添加剂的效果,为绿壳蛋鸡养殖专业户推广应用糖蒜波用作绿壳蛋鸡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9年8至9月份在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绿壳蛋鸡场饲养的绿壳蛋鸡进行了饲喂对比试验,获得了可喜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糖蒜液的配制:按每日每只绿壳蛋鸡饲喂大蒜1克的剂量,将大蒜捣烂成蒜泥,然后将蒜泥倒入事先已配制成的8%蔗糖水中进行充分搅拌(按每日每只20毫升糖水量),浸泡1至2日后备用。1.2试验动物及场所:本次试验选用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绿壳蛋鸡饲养的8月龄绿壳蛋鸡。1.3供试绿壳蛋鸡的选择与分组:从供试绿壳鸡鸡群中,选择同批、同日龄和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绿壳蛋鸡288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4只,在同样饲料中添加糖蒜...  相似文献   

7.
一群奔跑的藏羚羊,一只浮游于水面的白天鹅,一片安静的森林.一株节节拔高的翠竹.甚至一棵孱弱的小草.都是一个生命体。它们和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每年七、八月份,是蝉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发育成熟的蝉匆匆从地下钻出,爬到树干上,脱掉僵硬的外壳,再爬到树梢上放声高唱:"知了……,知了……"  相似文献   

9.
蝉趣     
<正>婶从老家来,带来了一包稀罕物。"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婶边打开包边说。"啊呀!油煎知了鬼!离开家乡几十年,再也没有吃过这小东西了。"我惊叫起来。"在集市上一只知了鬼能卖二三元钱,大家都去摸,它比以前少多了。"婶又说。我拿了一只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尝:"味道太鲜美了,与以前在老家时吃的一模一样。"我像孩子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在苏北老家,蝉的俗名叫"知了",它的幼  相似文献   

10.
金蝉鸣夏     
正夏,蓬勃而热烈。蝉,使足了劲儿为她歌唱。童年,在夏日的蝉鸣里清纯而欢愉。一渠清水从村前流过,两岸树木成林,夏荫蔽日,蝉便在这里安顿下来。夏天是醒来的季节,蝉似乎醒得更早一些。蝉鸣,使平淡的村庄多了几许亮朗和激越。无数只蝉一起歌唱,蝉鸣渐密渐浓,嘹亮清越,裹着渠水的轻吟,从丛林里泻出来。蝉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如鼓乐齐鸣,如浪潮迸涌,那气势,似乎能把天空举起来。一缕蝉鸣  相似文献   

11.
夏日说蝉     
少年时代,读过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其诗为“垂?饮清露,流响入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当时对诗的内涵并不十分理解,倒是引发了对蝉的几丝关爱。那个时候的意识中,蝉总是和夏天联系一起的。偶听到雨后新蝉几声嘶哑的鸣叫,热辣辣的夏天也就相伴而来。然后即是一片蝉声如雨的境界。夏天的季节里,除去下河洗澡,上树掏雀,另外一件乐事就是持杆捕蝉了。最传统的捕蝉方法是用一根马尾备个活扣,固定在竹杆的尽头。由于树上的落蝉难免被枝权遮掩,所以马尾扣又分直扣、戳扣、斜扣,套蝉时需依势而行。蝉受到马尾扣的刺激,大…  相似文献   

12.
<正>风景秀丽的庐山赛阳镇,因其环境优美,丛林茂密,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赛阳镇的深山竹林里就会钻出一株株刚出土不久金蝉花,活托脱模样就像一只幼年的蝉,这种似蝉不是蝉,似花不是花的金蝉花,被乡下人视为不可多得的宝贝,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金蝉花也称大蝉草,是一种虫菌复合体,具有  相似文献   

13.
一、福建是全国林改的发源地 为什么说福建是全国林改的发源地?2002年黄建兴同志到省林业厅任厅长后就大力推动这项改革。中央9号文件2003年下发.从全国来说.真正按照文件要求改革创新的,福建是第一家。福建林业系统在黄建兴同志的带领下,为中国林业落实中央9号文件闯出了一条路子.从此也拉开了福建林改的序幕。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与黄建兴同志观点一致,思路一致。对福建林业系统的实践我一直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我曾多次说过,“林改这个事.迟早要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贾治邦同志到国家林业局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抓这项改革。第一次出差就亲自到福建调研林改工作.现在这项工作已在全国推开.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4.
甘献青春护绿云──记赵德武同志的护林事迹本刊记者李山南施甸县林业上有位能人,这个能人就是这个县法蝉东山林区护林指挥部的负责人,现年40岁的共产党员赵德武同志。1981年,在部队当了几年汽车兵的赵德武;复员回到了家乡施甸县由旺镇。当时,他用自己及家人积...  相似文献   

15.
蝉属同翅目蝉科,分为蚱蝉,又名“知了”,北方也叫“老啸”;鸣蝉又名伏了;褐斑蝉又名麦了三种。蝉在我国除高塞地区外,分布广泛,对各种果树和林木的危害非常严重。蝉对林木果树危害的特征是,刚孵化的幼若虫钻进土中,盘踞在树木的根系周围,靠吸食根系养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夏夜蝉趣     
当第一声蝉鸣从树上流泻下来,真正的夏天就开始了。几声惊雷,一场透雨,就将地下沉睡的蝉猴儿惊醒了。当第一只勇敢的蝉猴儿化做具有金色羽翼的蝉,并唱出第一曲夏的抒情诗时,同类们也象受了感召似的,纷纷从地下急不可待跃跃欲试地钻出土层。捉蝉猴儿就是我们童年的最大乐事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初夏,在杭州城西西溪湿地的一处荷塘里,翠鸟、小鸊鹈、鹭鸟在远处的荷叶中飞落,十分轻盈美丽。不久,荷叶孔隙一只白色头颅的鸟儿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颈部有耀眼的金黄色,身上是黑黑亮亮的羽毛,尾羽先往上稍翘尔后下垂,显得美丽惊艳,凌波而立。我的脑际马上跳出“水雉”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18.
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本该引吭高歌的蝉也热得不出声了,树叶更是懒得动两下,只剩下一轮过于热情的骄阳倾泻着无私的热量,到处闪耀着刺眼的白光。  相似文献   

19.
甘溪旧事     
我的故乡是陕西南部一个极不起眼的山区小镇,旧时叫甘溪河,解放后改叫甘溪,建镇是近几年的事了。甘溪这个地名直到我在东北读书时一位同学问及:你们哪儿的水是不是甜的,我才觉得这个地名很有趣,我猜想一定有什么来头。回到镇上我请教了几位识文断字的老者,他们也无从知晓;翻阅地方典志,也无记述。我想大概是这地方水好吧。 要说故乡的水好,这可一点不假。小时候,小镇上的居民生活用水都取自镇前的小河,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河挑水。年轻时候挑水是件快乐的事,扁担往肩上一放,哼着小曲,两只水桶一前一后晃晃悠悠,欢快…  相似文献   

20.
“八百里秦川不及董志塬的一个边边”,这是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上随处可听到的传说,这一传说的真正含义如何,无人考证,也无法考证,但其确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这个关中人来说,这话听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只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一个笑料,一笑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