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优化枸骨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枸骨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以提取时间、提取功率、料液比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枸骨总皂苷的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ylhydrazyl,简称DPPH)自由基能力分析枸骨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在提取时间180 s、提取功率100 W、料液比1 g∶30 m L、乙醇体积分数80%的条件下,枸骨总皂苷的提取率为3.739 3%;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枸骨总皂苷浓度为62.24μ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4.22%,表明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枸骨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枸骨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响应面法提取藜麦多酚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山西静乐藜麦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响应曲面法对藜麦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虑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藜麦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3 min,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1∶23(g/m L),提取温度52℃;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3.33 mg/g。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藜麦多酚,方法简便,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增加了提取效率;同时,藜麦多酚提取液具有很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2,21.27μg/m L,均强于抗坏血酸;此外,藜麦多酚还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且其质量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藜麦富含多酚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大叶千斤拔叶黄酮(Flemingia macrophylla leaf flavonoids,FMLF)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为FMLF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以FMLF得率为优选指标,固定超声波功率50 W,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浸泡时间、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对FMLF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表L16(45)优选FMLF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同时测定FMLF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 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的能力,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各因素影响超声—微波协同提取FMLF效果的排序为: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液料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FMLF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P< 0.05)。优选的FMLF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21:1(mL/g)、浸泡时间8 min、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180 s,在此工艺条件下FMLF得率可达60.25 mg/g,且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效率优于单独超声和单独微波提取。在试验范围内,FMLF对·OH、O2-·、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与FMLF质量浓度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FMLF对·OH、O2-·、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分别达73.05%、73.82%、82.54%和93.04%,其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42、2.88、0.66和1.24 mg/mL。【结论】正交试验优化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可用于FMLF的提取,FML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4.
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时间等单因素对辽东楤木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 Design优化辽东楤木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对辽东楤木总皂苷进行提取量测定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响应面法最终优化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85%,液料比为20 mL∶1 g,超声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辽东楤木中总皂苷类提取量为94.93 mg/g,与预测值良好吻合。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辽东楤木总皂苷类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简称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简称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当总皂苷的质量浓度为57.83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92.17%;而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总皂苷质量浓度为19.28~96.39 mg/mL范围内逐渐增强,当其质量浓度为96.39 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考察麒麟尾(Epipremnum pinnatum)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并通过测定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和2,2-二(4-叔辛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麒麟尾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90℃、料液比1∶15(g∶m L)、乙醇体积分数85%,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3.04%;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麒麟尾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OH和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2.355和0.143 mg/m L。  相似文献   

6.
使用响应面法优化密花香薷总皂苷提取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以密花香薷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估指标,以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密花香薷总皂苷提取工艺;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密花香薷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并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酵母菌进行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 (体积质量比),乙醇体积分数62%,提取时间125 min,提取温度69℃,在此提取工艺下,提取率为1.19%。密花香薷总皂苷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0.74 mg/ml、0.56 mg/ml。密花香薷总皂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说明,采用响应面法得到的密花香薷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简便可行,且提取的总皂苷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Fenlin-Ciocalten法测定蒲公英花多酚(DFP)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来确定DFP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5(g·m L~(-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在最优提取条件下DFP的得率为2.31%。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FP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率分别为68.43%、89.35%、76.55%,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表明东北野生蒲公英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荞麦壳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考察了黄酮得率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考察了各因素对荞麦壳黄酮得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次数是影响黄酮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显著因素(P0.05),乙醇体积分数对3个响应值均无显著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0%,料液比(g∶m L)1∶20,提取时间10 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荞麦壳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2.381%,且抗氧化活性较强。荞麦壳黄酮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荞麦壳对ABTS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均与黄酮得率呈正相关,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与黄酮得率相关度高,相关系数为0.703。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野生铁凉伞中的总黄酮,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乙醇为提取剂,对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4个因素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野生铁凉伞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g·m L~(-1)),提取时间40 min,提取功率280 W,该工艺条件下野生铁凉伞中的总黄酮得率为9.0476 mg·g~(-1)。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玫瑰茄花萼中的黄酮。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对玫瑰茄花萼中黄酮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玫瑰茄花萼中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时间为45 min,超声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0(g∶m L),在此条件下,玫瑰茄花萼中黄酮得率为3.78%。通过测定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能力考察玫瑰茄花萼中黄酮的抗氧化性,表明玫瑰茄花萼中黄酮具有抗氧化性,且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