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北方牧区常规能源较为短缺,电网覆盖有限,很多地方还没有通电,但可再生能源的储量却非常丰富,在我国广大偏远北方牧区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风能太阳能供水已经成为解决牧区及偏远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主力军。但由于风能太阳能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靠单一能源供水保证率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牧区供水的需求。提出高保证率北方牧区风能太阳能互补供水新型高保证率的供水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阳能提水净化供水技术集成模式的设计,探索太阳能在牧区饮水安全中的应用,以及相关设备的性能与组合使用,从而解决居住分散且无常规电网的牧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牧区饮水不安全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镇供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水质及经济特点,选择反渗透除氟系统对百灵庙镇供水工程进行降氟处理.该系统以机电为动力,使取水工程与水质净化设备、检验技术和工程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集成,构建牧区供水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具有运行压力低,除氟率在95%以上的特点.并对工程建后的经营管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牧区饮水不安全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镇供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水质及经济特点,选择反渗透除氟系统对百灵庙镇供水工程进行降氟处理。该系统以机电为动力,使取水工程与水质净化设备、检验技术和工程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集成,构建牧区供水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具有运行压力低,除氟率在95%以上的特点。并对工程建后的经营管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牧区供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牧区供水技术现状在我国 ,农村牧区供水工程虽社会效益显著 ,但经济效益不大 ,由此农村牧区供水工作成为水利行业一项相对滞后的事业。虽在水利规划等软科学方面做了一定工作 ,但农牧区供水学科基础理论特别是实用技术研究还是比较落后。在供水工程与供水技术研究方面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自 80~ 90年代以来 ,先后开展了“筒井冻结规律及防冻技术试验研究”、“牧区筒井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以及“牧场供水经济效益研究”和“供水效益分摊计算”等项目 ,较好地解决了我国北方农村牧区主要供水水源的防冻及更新改造技术问题 ,特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技术供水方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水压的原理、变频供水设备的选用;提出了新沐河大浦抽水站变频供水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大型泵站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对确保水压平稳、实现泵站全自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太阳能提水设备在青海牧区供水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太阳能供水模式,建立牧区太阳能供水试验点,在野外试验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能深井提水设备、太阳能浅井直流水泵提水设备、太阳能蓄电池提水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显示,无蓄电池提水设备在7、8月的日提水量最高,12月日提水量最低,有蓄电池设备输出特性稳定,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型泵站中的水系统分技术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技术供水系统的用户主要有:同步电动机的空气冷却器、推动轴承油槽和导轴承油槽的冷却器、同步电动机的灭火用水、主水泵导轴承的润滑冷却水(当为橡皎轴瓦时)和轴封水、厂房消防、水冷式变压器和某些辅机(如空压机、真空泵等)的冷却供水.国内在低扬程大流量泵站中采用间接供水和  相似文献   

9.
适用于牧区的太阳能扬水节水灌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牧区草地灌溉水资源与动力能源的限制,提出适用于牧区的太阳能扬水节水灌溉模式,阐述了模式中主要的技术体系或设备,并介绍了模式的特点、技术要点、应用综合效果及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泵站技术供水系统的改造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目前大型泵站技术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泵站的特点,提出了技术供水解决的办法。并对系统结构进行了阐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为泵站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牧区风能资源、水资源、牧草需水规律以及风能年季间的变化规律的分析,阐述了适合我国牧区特点的与风能相配套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曹庄泵站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供水工程的首级加压泵站,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与滨海新区供水工程的节点工程。泵站为大(Ⅰ)型Ⅰ等工程,泵站供水系统的主要特点为:输水距离长,泵站输水流量变化幅度大,几何扬程小,水泵扬程主要取决于管线的输水水力损失,扬程随流量变化大,节能问题突出。通过曹庄泵站的工程实例,针对分期实施的长管道、高摩阻泵站供水系统在扬程变幅较大实现供水流量匹配的情况下,通过调速运行特性的分析对初、远期机组合理配置和经济运行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可以从中找出长距离输水管道泵站水泵机组的节能相关经验,为拟建的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牧区供水水平低于内地农村,牧民用水量、水质及用水方便程度问题比较突出。农村行之有效的供水工程模式,在牧区一些地方不一定适宜,合理地选择牧区安全供水模式对保证牧民饮水安全极为重要。根据牧区供水特点,结合安全供水的基本要求和典型经验,就牧区供水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牧区安全供水5种发展模式,为新时期新牧区安全供水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本坤 《排灌机械》2008,26(1):43-46
鉴于传统泵站供水系统存在耗能大、水压波动大等问题,在对某泵站供水系统作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供水管网的水压、水位、流量等参数为控制对象,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通过调整供水水泵的投入台数及转速,来实现恒压供水的快速性和可靠性的解决方案.对自适应模糊PID算法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机仿真,给出了基于MATLAB的系统仿真结果,并对该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结果与传统的PID控制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PID变频恒压闭环供水,供水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设定水压值为0.9 MPa时,系统的上升时间为2.76 min,超调量为0.47%,调节时间为2.8 min.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西北地区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用来发电,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对西北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以及建立新型的用能模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状况基础上,设计风光互补提灌模式,从经济效益、节能和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等角度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推广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表明该系统在此地区推广有其经济和社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正在紧张建设的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聚光太阳能集热加温供水项目,2016年7月将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我国甚至全球最大的线性菲涅尔聚光太阳能集热供热站,也是首个将太阳能集热技术用于大工业供热的项目。据悉,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集热加温供水项目由青海皓宇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20余公顷,采用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技术,对蓝科锂业生产所需的工业用水进行加温,以  相似文献   

17.
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洁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将清洁能源的发展作为21世纪的首要选择。而风能和太阳能是最普遍的自然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本文选择了运用风能和太阳能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锡盟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设备的应用情况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北方冬季严寒气候条件下饮水槽结冰和饮水温度低,导致牲畜产生冷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等问题,设计了太阳能恒温智能供水系统。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系统运行提供电能,利用太阳能光热将水加热到适宜的饮水温度范围内,满足牲畜冬季饮用温水的需求,采用温控模块、红外感应及液位开关等设备,实现太阳能制热和牲畜饮水自动控制等功能。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集热效果明显,且系统所需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节能环保、运行费用低。牲畜自动饮水控制大大减轻牧民劳动量和改善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东北半干旱区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地区没有灌溉水源。降水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春风大,蒸发强,春旱已成为制约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探索适合于东北半干旱区的农业抗旱节水技术集成模式,针对本区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特点等,选取了坐水播种和苗期补灌技术,结合盆栽试验,在坐水播种和苗期补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供水处理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供水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北方高寒地区能源生态模式适用技术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探索能源生态模式在北方高寒地区应用中沼气池增温、保温,以及利用太阳能增温的可行性,这些适用技术的采用,提高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使能源生态模式在黑龙江省推广成为可能。1引言 常规的北方能源生态模式把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的猪舍下。黑龙江省冬季气候寒冷漫长,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可达-22~-18℃,全年地下2米的地温不超过10℃。因此,常规的模式在黑龙江省使用就会出现产气率低、原料降解慢等问题,影响北方能源生态模式的推广应用。 提高沼气池温度是突破该模式的关键,为此,采取的措施一是保温,采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