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几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08526, 0.81147和1.03912 mg/L,证明这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EC50值分别为99.33022, 128.4983和112.112 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3.
6种杀菌剂对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2 h,杀菌剂丙环唑的EC_(50)值为0.9039 mg/L,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_(50)值为2.8939、6.8186 mg/L,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_(50)值为29.3951、30.4126 mg/L,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_(50)值为143.2943 mg/L,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综上,丙环唑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王芳  李桃  陈文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32-139
研究旨在鉴定出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筛选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药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7 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经分离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异菌脲EC50值为0.27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1、0.53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氟硅唑和嘧霉胺的EC50值为1.66、1.91 mg/L,效果显著;代森锰锌和醚菌酯的EC50值分别为25.82、929.78 mg/L,毒力指数较低,抑制效果差;药后72 h 各药剂对链格孢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 h 抑制效果相似。在7 种杀菌剂中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最好,当试验浓度为50 mg/L 时,抑制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湖南新田县蔬菜基地发生茄子果实腐烂病,损失严重。从感病茄果上分离到一种真菌,镜检表明为茄褐纹拟茎点霉,此菌rDNA-ITS序列亦与茄褐纹拟茎点霉高度同源。因当地反映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均无明显效果,故尝试了室内试验以筛选出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11种杀菌剂做了室内毒力测定。咪鲜胺对茄褐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21 mg/L;其次是甲基硫菌灵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是0.252 mg/L 和0.434 mg/L;百菌清与醚菌酯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分别为44.400 mg/L和54.470 mg/L。建议在病区选用咪鲜胺防治茄褐纹病。  相似文献   

7.
木薯炭疽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两个来自海南的木薯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13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必扑尔(25%丙环唑EC)、咪鲜胺(25%咪鲜胺EC)和国光多菌灵(50%多菌灵WP)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敌克松(55%敌磺钠WP)和代森锰锌(5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生产上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和多菌灵等来防治木薯炭疽病。  相似文献   

8.
正为有效地控制荷花腐败病的危害,筛选出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药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合作采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试了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g/L咪鲜胺乳油、99%恶霉灵原粉、50%咯菌腈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有效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中国农科院果树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6个葡萄产区的120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了敏感性测定。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为0.6771~2.6910mg/L,平均EC_(50)值为1.4749mg/L,29.17%的菌株对戊  相似文献   

10.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阿维菌素与杀菌剂混配后对杀虫效果的影响。利用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与5种杀菌剂混配后对苹果二斑叶螨的毒力变化。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浓度分别在700~7.5 mg/L、200~12.5 mg/L、688~43 mg/L时,与阿维菌素混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增大杀菌剂的量表现出一定的拮抗趋势;减少杀菌剂的量对死亡率则基本无影响。阿维菌素与噁酮?氟硅唑混配表现为相加作用;与多菌灵、代森锰锌混配对二斑叶螨为减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实际生产中用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药剂主要包括嘧菌酯、春雷霉素、稻瘟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三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杀菌剂。稻瘟酰胺是近些年在国内推广开的新型杀菌剂,2014年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该杀菌剂原药的首家正式登记,稻瘟酰胺在国内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实际获得登记  相似文献   

13.
17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防效和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17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劣。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乳油防效较好,且药剂成本最低,可在生产上作为常用常规药剂使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防效最优,其成本中等,也可在生产上使用;40%丙环唑水乳剂防效防效虽然比较突出,但其成本较高,可作为生产上应急药剂,25%戊唑醇水乳剂成本低,防效较差;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SC 防效差,成本中等,50%丙环唑乳油防效一般,但成本高,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考虑,可不推荐使用,从延缓病害的抗药性来看,又可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2%腈菌?锰锌WP和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相近,应从价格方面选择药剂,即顺序为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2%腈菌?锰锌WP>25%丙环唑乳油>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采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2.5%氟环唑悬浮剂、25%戊唑醇乳油、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和6%戊唑醇微乳剂这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时,应优先选择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戊唑醇乳油次之,其次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再次6%戊唑醇微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最后是12.5%氟环唑悬浮剂。根据上述药效测定、防效和价格比较结果,提出药剂选择建议,供农户科学合理选用香蕉叶斑病防治药剂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和河北省不同地区的157株灰葡萄孢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中86株野生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EC50值)在0.0135~1.2832μg/mL之间,相差95.05倍,平均值为(0.3958±0.3485)μg/mL,可作为敏感基线。田间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的低抗菌株,占检测总株数的9.5%,未检测到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通过测定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的敏感性,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值为0.11μg/mL,共毒系数最大,达182.91,显示二者按该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选择该配比加工的复配制剂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微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雾量为有效剂量(下同)180g/hm~2时,其病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33 mg/L、0.0421 mg/L、0.1724 mg/L、0.2837 mg/L 、0.3021 mg/L和0.3263 mg/L。其中,草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为0.0233 mg/L)。  相似文献   

17.
正为明确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为葡萄园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山东省龙口市果树技术推广站联合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对应用较多的多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及吡唑醚菌酯等6种杀菌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研究了上述6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大叶伞干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药剂,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杀菌剂毒力测定。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大叶伞(Schefflera actinophylla)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大叶伞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2 μg/mL,其次为45%咪酰胺水乳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和25%丙环唑乳油,EC50值均小于1 μg/mL。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化学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毒力的变化规律以及筛选化学杀菌剂和生防菌发酵上清液混配的增效组合,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化学杀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以及化学杀菌剂与发酵上清液的混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化学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20℃时6种供试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均达最高,而30℃时抑菌活性最低。6种化学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腈菌唑和福美双,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筛选能够防治水稻、玉米纹枯病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将百里香酚、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混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R. solani的抑菌活性,并以孙云沛法评价了单萜酚与杀菌剂混配的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香芹酚、百里香酚与噻呋酰胺以1:5、1:4、2:3、3:2、4:1和5:1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香芹酚和噻呋酰胺4:1混配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928 mg/L,共毒系数(CTC)为1397.39;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以3:2、4:1和5:1比例混配以及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2:3、4:1和5:1比例混配也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对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增效作用明显,香芹酚与噻呋酰胺的4:1混剂对R. solani抑菌活性高,具备应用于水稻、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的潜力。天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以一定比例混配能够显著提高其抑菌活性,在杀菌剂研发、筛选中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