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2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0%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  相似文献   

2.
现将双孢菇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相似文献   

3.
1.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  相似文献   

4.
<正> 1 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  相似文献   

5.
一、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二、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次.气温高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 1 持续高温。在出菇前期,菇棚温度达到20℃以上,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新陈代谢加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可导致小菇蕾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枯萎死亡。 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加强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大于0.1%),子实体发育的代谢热不能迅速排除,  相似文献   

7.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来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月份-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月份~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潮~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陈建辉 《北京农业》2004,(12):20-20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死菇 主要原因有:①出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足.②高温高湿,二氧化碳积累过量,幼菇缺氧窒死.③机械损伤.④培养基过干,覆土含水量过小.⑤幼菇期或低温季节喷水量过多,导致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⑥用药不当,产生药害.⑦秋菇遇寒流侵袭,或春菇棚温上升过快,而料温上升缓慢,造成温差过大,导致死菇.⑧秋末温度过高,春菇气温回升过快,此时温度适合菌丝体生长,使小菇因养分供应不足而成片死亡.⑨严冬棚温长时间在冰点以下,造成冻害而成片死亡.⑩病原微生物侵染和虫害.  相似文献   

12.
正双孢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造成产菇量和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一、死菇的原因1.持续高温在菇蕾形成到采收这一段时间,棚温不能超过20℃,料温不能超过18℃,否则将会大量死菇。这是因为双孢菇菌丝体都是相通的"管子",在温度较低时(16℃上下),菌丝体扭结,形成菌蕾,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借菌丝体中原生质的流动集  相似文献   

13.
在出菇期间,姬松茸(巴西蘑菇)经常发生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等现象,有时甚至成片或成批死亡,严重影响了姬松茸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姬松茸发生死菇的原因比较复杂,分析死菇的原因,根据生产实践,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死菇原因1.培养料养分不足:培养料中的养分是姬松茸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培养料不足,势必影响菇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部分死菇。培养料营养不足主要的因素:一是氮源不足,培养料配方不当;二是铺设培养料偏薄,致使后期营养不足而死菇;三是培养料堆制不符合要求。堆料时没有掌握好稻草的水分,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易造成厌…  相似文献   

14.
技术要点: 1、菇棚搭建:菇棚应建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菇棚的结构可采用规格宽以6-8米,两边支柱高2米,中间支柱高3米,长度根据场地情况而定.菇棚边架宽以0.8米为宜,中间发苗架以1.2米为宜.层距以3cm为宜,最低层架离地面20cm为宜,总架层6-7层为宜.搭建菇棚时应打好"X"字拉,防止菇棚倒榻.  相似文献   

15.
薛玉霞 《新农业》2011,(11):55-55
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菇农应抓住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冬菇售价高的时机,加强管理,争取多出菇、出好菇,获得较好经济效益。1.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冬季寒冷,需要人为调节提高温度。香菇大棚揭去棚上遮盖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需揭开外,其余时间应罩紧;平菇大棚把棚上遮盖物薄薄覆盖;双孢菇大棚在棚上再覆盖一层薄膜,  相似文献   

16.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法集埋土栽培法和菌墙栽培法的优点于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简单,且品质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第一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的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菌坯粘结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该法的优点主要有5条①筑菌墙前,先让菌坯出一潮菇,用已收缩的菌坯筑成的菌墙不变形,不干裂,稳定性好.②菇棚四壁是挖出来的,结构完好,孔隙多,储水供水能力强,有利于调节菌墙内的水分平衡,补水多时,多余水分渗入棚壁储存起来,菌墙不会因水分过多而流水.  相似文献   

17.
<正>手机尾号为5206的用户问:猴头菇出现黄斑和烂菇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专家解答:猴头菇出现黄斑和烂菇的原因:在出菇期通风差、湿度大、温度高容易出现黄斑和烂菇。防治方法:菇棚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控制在90%,菇体上没有水珠,经常通风保持菇棚空气新鲜。  相似文献   

18.
杨青 《今日农村》2004,(3):27-27
1.空心白根菇 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  相似文献   

19.
1、空心白根菇: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度,保持在14-18℃。  相似文献   

20.
1栽培场地选择及菇棚构筑1.1栽培场地选择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又近水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土壤偏酸性、富含腐殖质、保水性和透气性好的地块为佳。1.2菇棚构筑1)选择菇棚地址:菇棚地点应坐北朝南,附近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的地块,并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废气废水污染。2)菇棚规划设计:菇棚一般不宜过大,太大操作不便,通风不良和二次发酵增温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