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牛瘤胃片臌气病是由于采食大量的发酵青绿饲料,以及采食大量的豆科牧草和种的籽实,瘤胃内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用下而过度发酵,瘤胃内产生大量气体,使瘤胃内急速膨胀的疾病。瘤胃臌气病可分为泡沫性臌气病和非泡沫性臌气病。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致使血糖浓度下降,酮体生成增多,从而产生酮血症、酮尿症或酮乳症。临床上以昏睡或兴奋、产乳量下降、机体失水,偶尔发生运动失调为特征。因为反刍动物血糖是瘤胃内产生的丙酸经糖元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而维持,所以凡是引起瘤胃内丙酸生成减少的因素,都可以诱发奶牛酮病生成,如产前、产后采食量减少,饲料质量差,日粮组成、精粗比例不当等都可直接引起酮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由于胆碱能被瘤胃内的微生物大量降解进而减弱其生物学功能,所以采用过瘤胃技术能够使胆碱在预防奶牛产后出现的能量负平衡状态、脂肪肝和酮病等疾病方面发挥作用,进而改善奶牛机体健康和提高产奶量。本文收集整理了过瘤胃氯化胆碱的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氯化胆碱理化性质、来源、包被技术和其在奶牛生产上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为过瘤胃氯化胆碱在奶牛日粮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参照。  相似文献   

4.
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采食了过量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 ,在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并蓄积而引起的以前胃机能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 ,笔者在西宁、民和及贵德等地共治疗奶牛瘤胃酸中毒病 2 3例 ,其中治愈 2 2例 ,死亡 1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因本病的主要病因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农户散养的奶牛、畜主为了提高产奶量 ,采用增加精料的办法或在奶牛产前产后给牛大量补饲精料 ,突然饲喂大量玉米面或大麦面粉等精料。民和曾有一位农民在奶牛产后的 8h内连续两次给牛饲喂了 12kg玉米面而发病。另一种是国营或集体奶牛场 ,其主要病因是长期…  相似文献   

5.
正1病因奶牛饲喂饲喂过多的精料,或者日粮精、粗饲料比例不合理,以及精料中含有较少的碳酸氢钠;饲喂过多的糟渣饲料、块根饲料、玉米青贮等;突然更换饲料或者突然加大精料的喂量,导致急性消化紊乱。另外,饲料没有采取规范管理,使奶牛偷食过多的精料。当奶牛患有其他疾病而出现继发,如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皱胃炎、产后瘫痪、沙门氏菌病等。原因是谷类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到达瘤胃内在溶淀粉链球菌及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快速进行发酵,产生大  相似文献   

6.
酮病也称为醋酮血症,多发生在奶牛分娩后20 d内,有30%~40%病例可由其他疾病并发,以高产奶牛多见。临诊上以瘤胃和肝脏功能紊乱,以及酮血、酮乳及酮尿为特征;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产后因急性低血钙而突然发病,特征是体温下降,感觉减退,四肢瘫痪,多发生在产后3 d内,又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牛。以上两种疾病是奶牛常发的代谢病,以下通过病因、症状和防治等方面对奶牛酮病和生产瘫痪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症状(1)产后瘫痪型。产犊12小时内,始终呈睡眠状,瞳孔反射消失,经钙制剂或乳房送风仍不能站立,可初步断定为酮病。(2)消化型。发病初期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奶产量明显下降,病牛有异食癖,喝污水、尿汤,舐食污物或泥土。反刍无力,瘤胃弛缓,蠕动微弱,粪便干而硬,量少,有的伴随瘤胃膨胀。体重明显下降,皮肤弹  相似文献   

8.
谷物酸中毒也称瘤胃酸中毒俗称"丰收病",是因羊采食或偷食谷物饲料过多而引起瘤胃内产生的乳酸异常发酵,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和纤毛虫生理活性降低的一种消化不良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精神兴奋或沉郁,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停止,胃液酸度升高,瘤胃积食胀满,肌体脱水等症状。1病因  相似文献   

9.
过瘤胃氯化胆碱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14头荷斯坦奶牛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试验组从围产前期开始至产后1个月内每天每头饲喂10 g过瘤胃氯化胆碱,测定所有供试牛产后第1个泌乳月内日均产奶量;同时分别在产前1周、产后24 h、产后1、2、3、4周共6个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清中血糖、D3 羟丁酸、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包括高密、低密、极低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过瘤胃氯化胆碱的奶牛产后第1个月内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7%(P>0.05);围产期及泌乳初期血糖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D3 羟丁酸含量降低(P>0.05),血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围产期饲喂过瘤胃氯化胆碱能缓解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状态,预防酮病,帮助奶牛快速恢复健康,提前进入产奶高峰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冷云  徐军  杨学武 《当代畜牧》2013,(21):23-24
瘤胃臌气中兽医称为气胀、肚胀,是牛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原发性瘤胃臌气多由于采食过多易发酵的饲料引起。这些物质在瘤胃中产生大量气体,使排气机能不相适应而积于瘤胃内,致使瘤胃过分充满而发生臌胀。由于异常产气能强烈刺激胃壁感受器,引起胃壁痉挛性收缩,造成病畜腹痛不安。瘤胃过度膨大,使  相似文献   

11.
1 病因及症状奶牛皱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 ,又称皱胃移位 ,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壁 ,置于瘤胃与腹壁之间 ;右方变位 ,即皱胃扭转 ,指皱胃顺时针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 ,置于肝脏与腹壁之间。临床上以左方变位较多。本病多因皱胃弛缓加上产后腹压骤降而多发于高产奶牛的产后期。由于精料饲喂过多 ,引起胃内酸度过高以致代谢紊乱 ,皱胃驰缓。而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的增大 ,逐渐将瘤胃向上抬高及向前推移 ,使皱胃趁机向左方移走。当母牛分娩后 ,腹压骤然下降 ,瘤胃恢复原位下沉 ,把皱胃压到瘤胃的左方。表现为顽固性消…  相似文献   

12.
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瘤胃积食,该病多由牛脱缰后偷吃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饲料而引起。有的是在农忙季节,畜主为了重役,给牛猛添精料而发生,有的是为了追求奶牛高产,连续多日增加精料的配给而致病,少数是素有消化不良的病牛,未予认真医治,为了诱导食欲,频频往槽中撒料而遗患。若不采取紧急措施,轻者影响生产,重者可导致病畜死亡。1 临床症状过食籽粒饲料者发病缓慢,症状较轻,过食粉碎精料及面糊者发病迅速,病势凶险,牛过食谷物之后,再加上饮水,谷物在瘤胃内很快发酵,产酸产气,破坏了瘤胃内环境,病初即表现无食欲…  相似文献   

13.
马产后瘫痪病,俗称趴窝病。病马多在产后十几天内发生腰腿疼痛,甚至卧地不起。但亦有少数母马在妊娠后期(产前1~2个月内)即发生腰腿疼痛,轻者产后可自然消失,重者多在产后腰腿瘫痪卧地不起。本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历年均有发生,其残死率可高达总发病数的20%左右。但尚缺乏比较理想的防治办法。为此,我们曾于1981~1982年对本病的诊疗进行了初步探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一部分由正常位置经瘤胃下方移到瘤胃与左腹壁之间的一种疾病,是高产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我们近年来诊治奶牛皱胃左方变位12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病因引起变位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干奶期精料、玉米青贮喂量过高;产后突然大量增加精料;妊娠和分娩。此外,凡是能引起皱胃运动弛缓的各种疾病如子宫炎、乳房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和酮病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饲料进入反刍兽瘤胃后,正常的生物学消化发酵过程取决于瘤胃内微生物、纤毛虫的数量和种类以及瘤胃的酸碱度等内环境的恒定,在疾病时这个内环境有很大改变。据此,我站自1986年以来,对263例牛羊病畜在治疗时接种健康牛的新鲜瘤胃液,企图调整病畜瘤胃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来促进病情的快速恢复,收到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过瘤胃氯化胆碱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产奶牛在产后泌乳初期体内常出现能量供应负平衡状态,继而引发如脂肪肝、酮病等一系列营养代谢性疾病。在产后奶牛日粮中外源适量添加过瘤胃氯化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 PRC)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作者综合了过瘤胃氯化胆碱的有关文章和试验,简要综述了其在奶牛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瘤胃臌气是反刍动物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和网胃内发酵,导致瘤胃和网胃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而使瘤胃急剧臌气的疾病。1病因原发性瘤胃臌气:主要是患牛采食了大量储存时间过长的、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酸度过大的饲料;采食大量未经铡断的半不干湿的甘薯秧、花生秧;采食大量的大麦、玉米、大豆等谷物后大量饮水,致使饲料在瘤胃内膨胀而致病;采食了大量多汁而易发酵的饲料,如青贮料、马铃薯粉渣、酒糟等均能引起瘤胃臌  相似文献   

18.
<正>1病因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比例过大,即用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饲料喂牛时,很快被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随后乳酸被吸收进入血液而引起的乳酸中毒。2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3~6岁、1~3胎的奶牛,5胎后的奶牛很少发病。临产牛和产后3天内的奶牛发病率最高。炎热季节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牛瘤胃臌气病,中兽医称气胀病,是牛采食易发酵的幼嫩多汁类饲草、冰冻饲料、霉变饲料及带露水青草等饲草料,在瘤胃内异常发酵产气,超过胃的正常容积,而引起患畜嗳气受阻,腹胀作痛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尼龙袋降解试验和饲喂试验,比较两种过瘤胃胆碱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及其对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使用尼龙袋法在瘤胃瘘管奶牛上对两种过瘤胃胆碱(A为对照组,B为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进行测定。试验二选取广西某规模化奶牛场的围产牛,采用分阶段对比试验设计,于产前21d开始至分娩分别饲喂含过瘤胃氯化胆碱A和过瘤胃氯化胆碱B的日粮;试验期间全混合日粮(TMR)配方保持不变。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胆碱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较低,过瘤胃保护率较高。试验组奶牛酮病发病率较低;在产后14d和21d,试验组奶牛血液葡萄糖浓度显著增加。综上,根据瘤胃保护率、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试验结果可知,试验组过瘤胃胆碱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