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4水平5因素(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pH值、浸泡温度)正交试验,优选从向日葵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稀醇法为最佳提取方法;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0倍70%乙醇为浸提液,pH值调至6.0,80℃水浴浸泡,回流3h,所得绿原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的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ODSC18柱(5um,4.6×200m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检测波长为327nm,流速为1.0nl/min,柱温:室温。结果:绿原酸在0.204—1.0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方法的回收率为97.76%,RSD为1.00%(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药材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刘频健  陈剑  王哓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47-11548
[目的]建立双黄连栓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 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5.0:85.0:1.0:0.3),检测波长为324nm,流速为1.2m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25℃,在该条件下测定双黄连栓中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试验条件下,绿原酸在0.2~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7;样品在5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99.6%,RSD=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栓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高文义  谢晓燕  贡济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19-12020
采用TLC法对丹菊片处方中丹参、延胡索、黄芩进行定性鉴别,并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C18(SHIA-PACKVP-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0:9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结果得出,定性鉴别的薄层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绿原酸在0.068-0.34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1.57%(n=5)。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丹菊片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辅助提取菊花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菊花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菊花中绿原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从菊花中提取绿原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菊花在95%乙醇溶液中,采用功率200W,固液比1:12(g/m1),提取时间20min。此条件下菊花中绿原酸提取得率为0.56%。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薇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79-1078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不同树龄杜仲叶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4.6×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1.0ml/min,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检测,以保留时间结合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360nm,柱箱温度为40℃。[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4.63~92.65μg,r=0.9998,回收率为98%~101.5%;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714~14.285μg/ml,r=0.9999,回收率为96%-98.4%;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101~2.066μg/ml,r=0.9970,回收率为94%~101%;山萘酚的线性范围为0.043~0.886μg/ml,r=0.9980,回收率92%~96%。[结论]对不同树龄杜仲叶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从绿原酸含量方面考虑.三年树龄杜仲叶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了提高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物的得率和含量,进一步优化了乙醇回流法的提取工艺,并探讨了pH值的影响,杂质的去除方法和绿原酸的纯化方法。结果显示:乙醇体积分数约为70%时综合效果比较理想,绿原酸得率32.88%,质量分数达40.15%。溶某的pH值约为4时,绿原酸的纯度和得率都最高,分别达45.2%和36.59%。如凝法优于醇沉法能够有效地初步化绿原酸,以添加质量分数为1.5%絮凝剂较好。4种 的纯化方法中,乙酸乙酯法所得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91.1%。  相似文献   

8.
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法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为秦艽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3%H3PO4=30:7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龙胆苦苷在0.9—2.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6%,RSD值为1.02%。[结论]动态热回流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载气流速1.0mL/min;程序升温50℃(1min)→10℃/min→150℃→3℃/min→220℃(5min);进样量2.0μL。分析时间为38min。比较了5种净化柱提取除杂效果,选择Cleanert Silica柱作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萃取柱。以内标法定量,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6%、1.2%,回收率在90.4%-101.5%之间。采用本方法测定了8种葡萄酒,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为11.6-30.1μg/L。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载气流速1.0mL/min;程序升温50℃(1min)→10℃/min→150℃→3℃/min→220℃(5min);进样量2.0μL。分析时间为38min。比较了5种净化柱提取除杂效果,选择Cleanert Silica柱作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萃取柱。以内标法定量,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6%、1.2%,回收率在90.4%-101.5%之间。采用本方法测定了8种葡萄酒,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为11.6-30.1μ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影响。[方法]采用Inersil ODS-2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1%冰醋酸水溶液(12∶8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结果]在0.42~2.52μg/μl范围内,绿原酸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n=6),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83%,RSD为1.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生理角度研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以白三叶品种"海发"为供试材料,设置75%(无胁迫,CK)、50%(轻度胁迫,LD)和25%(重度胁迫,HD)3个土壤含水量水平对植株进行培养,测定水分胁迫对一系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和50%时,白三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到的影响不大,说明白三叶在这2种水分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5%时,初始荧光后极显著高于CK和LD处理,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降低。[结论]白三叶在重度干旱(HD)条件下,生理机能遭到破坏,不能正常生长,表现出旱害症状。  相似文献   

13.
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对几种园林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叶片水浸提液对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香雪球Lobularia maritime,石竹Dianthus chinensi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等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对一串红、香雪球、石竹、高羊茅和马蹄金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其中,50 g·L-1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处理5种园林植物幼苗,对其生长指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幼苗根系活力分别降低了24.0%,42.8%,51.6%,16.1%和14.9%,幼苗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13.6%,43.1%,30.5%,57.1%和13.8%。当处理质量浓度为25 g·L-1时,对5种园林植物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当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增加到50 g·L-1时,对5种园林植物幼苗体内POD,SOD和CAT活性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同时使幼苗体内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有4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4-羟基-紫罗兰酮(16.4%),乙酸异戊酯(11.0%),二氢香豆酮(9.6%),乙烯基愈创木酚(7.4%),喇叭茶醇(6.4%),菖蒲酮(5.5%),麦芽酚(4.9%),紫罗兰酮环氧化物(4.7%)和2-羟基-6-甲基苯甲醛(4.2%),合计占到总量的70.1%。图7表2参31  相似文献   

14.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花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4~0.37μg(r=0.9994),平均回收率(n=5)为99.94%(RSD=1.35%)。结论本方法简单、迅速、可靠。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金银木花和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0%的甲醇溶液为提取剂,索氏提取法对金银木花和叶中绿原酸进行提取,HPLC法对金银木花和叶中绿原酸进行检测。色谱柱为SHIMADZU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体积比1:9),波长为327nm,流速为1.0mL·min^-1。绿原酸在0.232-3.48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6。结果表明:金银木花和叶中都含有绿原酸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枣园栽培饲草的越冬率,在枣园分别采用薄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增施钾肥的措施,对多变小冠花、百脉根和白三叶的越冬率和冬前根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膜覆盖和玉米秸秆覆盖均能够极显著提高3种饲草的越冬率(P0.01),薄膜覆盖的效应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覆盖(P0.01),施用钾肥对饲草的越冬没有显著的效应。多变小冠花、百脉根和白三叶3种饲草根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饲草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与黄芩苷含量的波段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结合移动窗口片最小二乘(MWPLS)法对波段进行了优选,分别建立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与黄芩苷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比较了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采用MWPLS方法对6个厂家30个样品建模选出绿原酸与黄芩苷的最优波段分别为1 254~1 306 nm和1 176~1 266nm,使用其他2个厂家10个批次样品进行检验,绿原酸和黄芩苷实测值与预测值检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37和0.85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7和0.987 7。[结论]定量模型预测精度高,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佳木斯大学校园草坪杂草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W"9点取样法对佳木斯大学校园草坪杂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常见的杂草主要包括15科24属27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优势种杂草主要有紫花地丁、老鹳草、蒲公英和白三叶等.同时,根据草坪杂草的分布特点和危害状况,提出了草坪杂草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三叶和狗牙根的种间竞争关系。[方法]采用替代系列试验法。按移栽比例设5个处理,通过测定草产量及其动态变化,揭示2种牧草的种间竞争力大小。[结果]结果表明,处理②和③的草产量最高,分别为5164和4956 g/m2,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⑤的草产量最低,为3263 g/m2。在2年试验中,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进,5个处理中白三叶的比例均逐渐下降,而狗牙根却相反。2005年年初,白三叶的竞争率大于狗牙根,以后随着气温升高,狗牙根的竞争力占主导地位。2006年,草地群落逐渐被狗牙根替代。[结论]5个处理中,处理②和③可获得较高的草产量,但从群落的稳定性考虑,白三叶和狗牙根不宜在高频刈割方式下混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