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探究鹅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在鹅肥肝形成过程肝脏中的表达变化。选用体型和体重相当的70日龄健康朗德鹅42只,正常填饲,填饲到21 d转为限制饲养。然后分别在填饲前(OF0)、填饲第7天(OF7)、填饲第14天(OF14)、填饲第21天(OF21)、限制饲养第7天(F7)、限制饲养第14天(F14)和限制饲养第21天(F21)7个填饲阶段各采集6只鹅肝脏组织样本;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朗德鹅ACAA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AA1基因在朗德鹅不同填饲阶段肝脏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鹅ACAA1基因cDNA全长为3 352 bp,其中CDS区为1 323 bp,5'UTR长度为77 bp,3'UTR长度为1 952 bp,编码441个氨基酸;在朗德鹅肥肝形成过程中,ACAA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填饲14 d的鹅肝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填饲结束限饲阶段的鹅肝脏中表达最低(P0.05),限饲到21 d,其表达量恢复到填饲前水平。结果提示,ACAA1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研究ACAA1基因在鹅肥肝形成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鹅ACSL1基因克隆及其在鹅肥肝形成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旨在克隆鹅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并研究其在填饲诱导鹅肥肝形成中的作用,为揭示ACSL1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以前期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筛选的部分ESTs序列为基础,通过RT-PCR扩增鹅ACSL1基因CDS、并用实时定量等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皮脂、腹脂、肝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填饲对其在肝脏中表达的影响,同时与填饲后鹅肝脏总脂质、甘油三酯(TG)、肝质量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鹅ACSL1基因CDS全长2100bp,编码699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区预测发现,其蛋白质跟其他物种一样,也存在2个保守功能区(ATP/AMPmotif和FACSmotif)和1个跨膜结构域,它与鸡、牛、人、小鼠ACSL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80.4%、78.5%、77.3%;该基因主要表达于腹脂、皮脂、肝脏,而在其他组织表达相对较低;填饲能引起ACSL1mRNA在鹅肝脏的表达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肝质量、肝内TG和总脂质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填饲导致其在朗德鹅肝脏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结果提示:填饲引起ACSL1mR-NA在鹅肝脏中极显著增加(P0.01),且其增加幅度存在着品种间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填饲对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本实验克隆了鹅MAPK14部分编码区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填饲对四川白鹅和朗德鹅肝组织MAPK14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鹅MAPK14基因cDNA 951 bp序列,可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经分析,鹅MAPK14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原鸡MAPK14基因的同源性为94.8%,对应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7%;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无论在对照组还是填饲组,四川白鹅的MAPK14表达量均高于朗德鹅,填饲能显著上调MAPK14 mRNA在2个鹅品种中的表达丰度。结果提示,填饲能够引起鹅肝组织中MAPK14表达丰度显著增加,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C/EBPα基因与朗德鹅肝脏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克隆了朗德鹅C/EBPα基因,预测其蛋白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朗德鹅肝脏C/EBPα基因在对照组和填饲、填饲+T3、填饲+T3+甜菜碱、填饲+甜菜碱等4个不同处理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朗德鹅C/EBPα基因序列长为1 401bp,开放阅读框(ORF)为975bp,编码3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侧分别是210bp的5′-UTR和397bp的3′-UTR;预测朗德鹅C/EBPα蛋白位于细胞核中,不含有信号肽,不含有跨膜区,含有bZIP功能结构域;不同填饲处理组肝脏组织中C/EBPα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填饲+T3+甜菜碱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3个填饲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推测C/EBPα基因在朗德鹅肝脏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质网应激标记基因Grp78参与鹅肥肝免疫/炎症状态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揭示内质网应激(ERS)标记基因Grp78是否参与鹅肥肝中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本试验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30只(未分公母),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填饲组(n=15)。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填饲阶段(填饲7、14、19 d)不同组织中Grp78的相对表达量(n=4),以明晰Grp78与鹅肥肝形成的关联;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Grp78,并通过RNA-seq分析Grp78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和基因(n=3);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鹅肥肝中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量(n=4),以明晰这些基因与Grp78的关联。结果表明,肝和腹脂中Grp78的表达量受填饲影响(肝中下降,而腹脂中上升)。Grp78基因的过表达试验表明,ERS除了可影响已知的代谢病和细胞凋亡通路外,还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等通路。在免疫/炎症方面,"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α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最为突出。此外,免疫/炎症相关基因Tnfsf10、Map3k7cl在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受Grp78过表达影响,在鹅肥肝中受填饲影响。总之,本研究揭示了Grp78/ERS新的生物学功能,即对细胞的免疫/炎症状态进行调控,并借此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填饲对朗德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表达的影响,将30只70日龄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于77(填饲7 d)、84(填饲14 d)和89(填饲19 d)日龄采集填饲组和对照组的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朗德鹅不同填饲阶段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各阶段填饲组肝脏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下降趋势更加显著;胸肌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和19天与对照组相当,而在第14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脂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填饲第19天时,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IGFBP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IGFBP2基因在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克隆鹅围脂滴蛋白(Perilipin)基因,并探讨填饲对其在四川白鹅和朗德鹅肝脏中表达的影响,为从脂滴角度研究鹅肥肝分子机理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2只朗德鹅和12只四川白鹅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方法扩增鹅Perilipin基因部分序列,采用实时定量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皮脂、腹脂、肝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最后检测填饲后两品种鹅肝脏总脂质含量、甘油三酯(TG)水平、肝质量以及Perilipin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获得的鹅Perilipin基因序列与原鸡的同源性最高,与哺乳动物的同源性也达到70%以上;从组织表达上看,该基因主要表达于腹脂和皮脂,而在其他组织几乎不表达;填饲引起鹅肝脏Perilipin mRNA表达丰度的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肝质量、肝内TG和总脂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填饲导致其在朗德鹅肝脏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结果提示:填饲会引起Perilipin mRNA在鹅肝脏中表达丰度的极显著增加(P0.01),且其增加幅度存在着品种间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卵巢肿瘤去泛素化酶7A(OTUD7A)基因与鹅肥肝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体重一致的70日龄朗德鹅公鹅4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自由采食,试验组进行填饲试验,其中填饲第1~5天每日采食量为500 g,第6~12天每日采食量为800 g,第13~19天每日采食量为1 200 g。在填饲第7、14和19天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鹅屠宰,取肝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填饲阶段肝脏中OTUD7A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23胚龄的鹅原代肝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空白组)、125、250 mmol/L的葡萄糖,0(空白组)、50、100、200 nmol/L的胰岛素,0(空白组)、0.125、0.250 mmol/L的油酸、亚油酸及0(空白组)、0.25、0.50 mmol/L棕榈酸处理鹅原代肝细胞,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这些脂肪肝形成相关因子对OTUD7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过表达OTUD7A基因的载体pcDNA3.1-OTUD7A,并将构建好的过表达重组质粒转染鹅原代肝细胞,通过转录组学测序(RNA-Seq)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并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在填饲第7、14天时,鹅肝脏中的OTUD7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250 mmol/L葡萄糖处理以及0.125 mmol/L和0.250 mmol/L棕榈酸处理均显著提高鹅原代肝细胞中OTUD7A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转录组学测序结果表明,OTUD7A基因过表达后共筛选到3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9个基因表达上调、15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对微生物的防御反应、对外界生物刺激的反应、T细胞分化、细胞外外泌体等条目,其中CLMP、PROCR、SH3BP1、ARHGAP28、ACE、OTUD7A、LOC106045877、LOC106048002基因的表达上调,TNFSF8、DDX60、PLAC8、RSAD2、MX1、RSAD2、GBP1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 鹅肥肝形成过程中OTUD7A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OTUD7A基因可能通过调控TNFSF8、RSAD2、MX1、GBP1、CLMPPROCR等基因的表达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朗德鹅填肥期SCD1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miRNA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D1是位于内质网上的一类催化酶,在肝脏的脂质代谢及鹅肥肝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填饲不同阶段(填饲7、14和19 d)朗德鹅肝脏中SCD1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SCD1基因在填饲各阶段肝脏中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填饲19 d时,填饲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测定填饲组各时期肝脏中棕榈油酸、油酸含量以及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发现,SCD1基因表达量与油酸、胆固醇、VLDL以及甘油三酯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生物学软件预测SCD1的靶向miRNA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在CHO细胞系中验证所筛选的3个miRNA,结果显示miR30b与miR-30a-5p为鹅SCD1基因可能的靶向miRNA,进一步研究发现miR-30b和miR-30a-5p在填饲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iR-30b和miR-30a-5p可能通过对SCD1基因的调节作用影响鹅肝脏脂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ACAA2基因与鹅(Anser anser)肝脂肪代谢的关系,本试验选取35只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20只),填饲组包括填饲7、14和19天3个阶段。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朗德鹅ACAA2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朗德鹅填饲不同阶段该基因在肝中的表达水平,并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胰岛素分别处理鹅原代肝细胞,观察这些因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朗德鹅ACAA2基因完整CDS区长1 194bp,编码397个氨基酸;各阶段填饲组肝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另外,在培养的鹅原代肝细胞中,相较于对照组,0.5mmol·L~(-1)的油酸能使ACAA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0.25mmol·L~(-1)的棕榈酸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能显著下调ACAA2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ACAA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ACAA2基因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浙东白鹅和四季鹅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东白鹅和四季鹅的染色体2n=78,它们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No.1染色体都为sm型染色体,No.2、No.4、Z和W染色体都为m型染色体,No.3、No.5、No.6、No.7、No.8和No.9染色体都为t型染色体.研究结果为明确我国鹅种染色体的数目和鹅核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程村鹅公鹅、马岗鹅公鹅与四川白鹅的三元杂交鹅进行测定,测定0~92日龄杂交鹅的体重和体尺变化,并在74和92日龄对公母鹅分别进行屠宰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杂交鹅的生长呈现由快到慢的模式,74日龄和92日龄日增重分别为53.30 g/d和45.87 g/d;体尺的增长模式与体重的增长模式相一致;74和92日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分别依次为91.47%、89.46%,80.47%、79.89%,70.87%、71.86%。可见,用程村鹅公鹅、马岗鹅公鹅与四川白鹅母鹅的杂交一代的母鹅杂交可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并且能通过提高脂肪含量来改善鹅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莱茵鹅改良当地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齐哈尔市发展养鹅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草资源丰富 ,草质好 ,水源充足 ,湖、泊、泡、沼星罗棋布 ,工农业副产品种类多 ,数量大。群众养鹅历史悠久 ,素有养鹅习惯和丰富的养鹅经验。这均是养鹅业大发展的基础。齐齐哈尔市养鹅业发展快 ,分布广 ,数量大 ,主要集中饲养在依安、龙江、甘南、富裕、泰来、讷河、梅里斯等县 (区 )。养鹅数量虽然增长较快 ,但由于存在饲养方法陈旧、品种混杂、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产绒量少等诸多因素 ,致使生产性能低 ,综合经济效益不高。为迅速扭转这一局面 ,急需引进体大、生长速度快、产毛量多、含绒率…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著名的肉用型狮头鹅作父本,籽鹅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考察杂交后代鹅的生长发育、商品鹅成活率等各性状的优劣。结果表明:狮头鹅改良籽鹅所产后代即狮籽杂交鹅(简称狮籽鹅)其不同日龄体重、各阶段成活率都明显高于黑龙江省籽鹅,狮头鹅对改良黑龙江省籽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著名的肉用型狮头鹅作父本,籽鹅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考察杂交后代鹅的生长发育、商品鹅成活率等各性状的优劣.结果表明狮头鹅改良籽鹅所产后代即狮籽杂交鹩(简称狮籽鹅)其不同日龄体重、各阶段成活率都明显高于黑龙江省籽鹅,狮头鹅对改良黑龙江省籽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浙东白鹅与句容四季鹅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东白鹅和句容四季鹅1~10周龄体重和10周龄体尺、屠宰性能及胸肌肉品质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东白鹅1~10周龄体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句容四季鹅(P<0.01);浙东白鹅除10周龄胸深与句容四季鹅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外,10周龄体斜长、龙骨长、颈长、胸宽、胫长、胫围和半潜水长均与句容四季鹅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反映浙东白鹅早期生长发育强度明显高于句容四季鹅.浙东白鹅10周龄半净膛屠宰率、全净膛屠宰率、胸肌率、腹脂率、心重、肌胃重和肝重与句容四季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两者10周龄腺胃重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浙东白鹅10周龄胸肌的OD值、剪切力及胸肌的失水率与句容四季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从由市场收购鹅卵入孵的孵房内采集不同胚龄期的鹅胚蛋,将蛋壳、尿囊液、羊水及胚体制成被检样品,以敏感鹅胚进行小鹅瘟病毒的分离和检测,结果表明小鹅瘟病毒可以由污染蛋壳随着胚龄的增大而侵入胚体,而免疫鹅只所产蛋在不同胚龄期的上述组织中均不能分离到病毒。因此,对种鹅实施健康监控及对种蛋、孵抱设施、市场等施以严格消毒在防治小鹅瘟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引进狮头鹅和织金白鹅在毕节地区饲养并进行生长性能对比,测定90日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狮头鹅和织金白鹅90日龄体重与原产地差异不显著,但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紫花苜蓿鲜草饲喂织金白鹅饲养效果研究表明,饲喂紫花苜蓿鲜草比本地牧草平均每只鹅日增重相差3.58 g(P<0.05),节约精料1.25 kg。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我国地方品种皖西白鹅与国外引进品种罗曼鹅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为不同鹅种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资料。试验选取同批饲养的70日龄皖西白鹅和罗曼鹅,分别测定屠宰性能并分析肌肉品质。结果显示:①70日龄罗曼鹅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等均高于皖西白鹅(P>0.05),腿肌重、腹脂重、肠脂重均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②罗曼鹅翅重、心重和肌胃重均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但肝重显著低于皖西白鹅(P<0.05),脚掌重低于皖西白鹅(P>0.05);③罗曼鹅胸肌亮度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肉色鲜艳,红度显著低于皖西白鹅(P<0.05),黄度值、pH值和滴水损失率均与皖西白鹅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皖西白鹅在腿肌、腹脂和肠脂,以及翅膀、心和肌胃发育方面,与罗曼鹅存在显著差异,胸肌肉色红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保证种鹅遗传潜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在养鹅热与日俱增的今天,许多饲养场(户)仍需提高对鹅的生活习性和科学饲养管理的认识,否则易导致饲养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我将吉林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饲养种鹅的经验推荐给读者,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1雏鹅的饲养管理育雏是种鹅饲养的关键环节,成功的育雏将为种鹅以后的生长、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1.1育雏前的准备育雏前一周要准备好育雏舍,对门、窗、地面、墙壁、天棚、水、电等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扫、洗刷、消毒(3%火碱),育雏用具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