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带绒棉种介电分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制了介电式带绒棉种分选机,对影响分选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含绒率的棉种进行了分选电压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分选电压是影响分选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分选电压的增大,种子的分选效果得到提高;棉种的含绒率是影响分选效果的另一主要因素,为了得到好的分选效果,分选前必须将棉种进行剥绒加工,使其含绒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2.
带绒棉籽介电分选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带绒棉籽介电式分选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论证了采用交流电进行二级分选作业的可行性。对利用二级滚筒对带绒棉籽进行分选作业的试验结果做了分析。解决的技术关键是利用介电分选原理可以对带绒棉籽进行分选,为实现带绒棉籽丸化工或棉籽脱绒前分选加工提供了可行性工艺。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科技》2003,(9):42-42
利用介电分选原理来分选种子的介电式种子分选机系列机具由5JDX-0.2型、5JDX-0.5型、5JD-1.0型组成,它们可根据种子粒重、介电常数(活力)及种子表面光滑性的差异进行分级,具有作业时不受种子形状及尺寸限制的特点,尤其可根据种子的活力进行分级,十分适合于蔬菜种子及带绒棉种的分选.  相似文献   

4.
新型交流介电式种子分选机技术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传统介电式种子分选机的电极导线在分选滚筒的圆柱表面上改进为轴向分布,可以使种子从送料斗里出来后马上与滚筒运动达成同步,使种子在电场中充分极化,增大电场引力.这样的介电式种子分选机分选性能高,分选范围大.  相似文献   

5.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介绍了林木种子介电分选的试验设备和试验设计方法 ,提出了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效果的评价标准 .通过对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和胡枝子 (Lespedezabicolor)等 3种林木种子的试验 ,得到了以分选电压和分选滚筒转速为变量的回归方程 ,并确定了最优化的电场分选参数组合 .试验表明 ,油松的最佳分选电压为 15 2kV ,分选滚筒转速为 2 2 2r·min-1;刺槐的最佳分选电压为 14 8kV ,分选滚筒转速为 2 9 3r·min-1;胡枝子的最佳分选电压为 13 5kV ,分选滚筒转速为 3 5 7r·min-1.  相似文献   

6.
脱绒棉种精选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疆地区棉花精量播种技术的发展要求,阐述脱绒棉种处理在棉花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对脱绒棉种激化处理、静电选、色选及机器视觉等方法进行总结,阐述其分选机理和研究现状,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原理及特点;结合国内外种子精选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新疆地区脱绒棉种精选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脱绒棉种精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棉种含水量较少(<10%)或偏高(>15%)时,机械脱绒易损伤棉种,降低棉种的发芽率,影响出苗,本文介绍了小型MQJ-1型硫酸脱绒棉种清洗机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参数,分析了滚筒转速对落水区域的影响,提出了确定排水孔孔径及数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花的生产与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棉种是棉花的生产基础,故棉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为此,该文就传统分选技术和精选技术两个方面对脱绒棉种分选加工实现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分选原理上对传统分选技术进行划分说明,说明了各自的分选原理以及各自分选优缺点;对精选技术中常用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常见分选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当前脱绒棉种精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脱绒棉种精选方向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棉种生产加工过程中,影响棉种质量指标发芽率的主要因素有种子加工烘干温度、残酸、残绒、破籽、未成熟的红籽、秕籽等等。为了提高棉种发芽率,保证稀硫酸棉种脱绒生产加工质量达到国家颁布的种子质量标准。为此新疆兵团农八师133中心团种子站应用科学技术,对棉种生产加工线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安装了最新发明的棉种磨光机,对提高棉种加工质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技术方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介电分选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多数林木种子粒大和壳硬的特点,提出了实现林木种子介电分选的2种类型、6种形式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方案的理论分析,得出料斗上置式滚筒型分选装置适合于林木种子按活力分级,而分选板下置式平板型分选装置适合于林木种子清选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种子介电特性的分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种子介电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种子介电特性的因素以及种子介电常数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利用自行研制的介电分选试验台将小麦种子分为五级,分别测试出各级种子的千粒质量、介电常数和活力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活力高的种子的介电常数较小,活力低的介电常数较大。  相似文献   

12.
1978年研制了具有三种滚筒、四种凹板和五种滚筒上盖的轴流滚筒试验台,可变换七种结构方案进行对比试验。1979—1980年进行了小麦、大豆和玉米等作物脱谷试验,从试验中看出: 七种结构方案均可达6公斤/秒的喂入量,其损失率为1%以下,大豆破碎率为0.5—1%,玉米破碎率为3%左右。诸方案中以钉齿叶片滚筒与三栅条凹板组成方案的脱粒、分离性能最强,对作物湿度的适应性也最大,但功率消耗略大;纹杆叶片滚筒与三栅条凹板组成方案的综合性能指标最好,但对作物湿度的适应性较差。各种方案脱较干的小麦和大豆时,分离物含杂率较大;脱湿小麦时较小;脱玉米时含杂率最小。谷物通过滚筒的时间与滚筒上盖的导板数成正比,与滚筒转速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种子清选部件窝眼筒内物料运动的分析,阐明了增设抛撒轮的理论依据,利用模拟物料对抛撒轮3个主要参数(安装角,间隙和转速)安排了正交旋转试验,并进行了整机性能试验,借助计算机分析了试验指标与各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工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增设抛撒轮装置,分离完全度可提高9%~17%。  相似文献   

14.
纵轴流双滚筒小区育种脱粒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试验机械化是提高作物育种工作效率的关键环节,是获得正确育种试验结果的重要措施。根据小区育种小麦收获试验要求,设计了一种由钉齿式圆柱滚筒与短纹杆—板齿锥型滚筒组成的纵轴流双滚筒小区育种脱粒分离装置,通过论述该装置总体配置方案,完成其关键部件(脱粒滚筒、分离滚筒)结构与运动参数设计计算,确定脱粒滚筒的平均直径为450 mm、分离滚筒的直径为430 mm,两者的转速分别在764-892 RPM和888-1 022RPM,计算得出分离滚筒的脱粒元件数为36个,且装置适宜的喂入量需小于2.7 kg/s。利用该装置进行了育种小麦脱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量由1.8 kg/s向2.6 kg/s变化,脱粒滚筒转速为760 RPM、分离滚筒转速为1 020RPM时,装置脱粒损失率为0.32%-0.36%、种子破碎率为0.51%-0.62%、籽粒含杂率为2.48%-2.92%。研究表明,纵轴流双滚筒小区育种脱粒分离装置针对物料脱粒难易程度能够实现有序脱粒作业,其脱出物料分布均匀,有较强的适应性,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培养基配方、拌料方法、后熟期及出菇方式的试验,我们时白灵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综合培养基;最佳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培养基;最佳栽培袋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培养基;最佳拌料方法为堆积通氧发酵法;最佳后熟处理期为30d,菌株%不需后熟处理;出菇方式应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6.
比重分选机对收获期受雨害小麦的精选分级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获期因遭受雨害而品质劣变的麦粒 ,在精选过程中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 ,则会影响到整批小麦的使用价值。本文在收获期小麦遭受雨害的情况下 ,针对日本现行小麦精选系统中比重分选机分选出的小麦 ,通过研究其糊化粘度等内部品质指标的变化 ,分析了比重分选机的精选、分级效果。结果表明 ,合理使用比重分选机 ,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劣质麦粒、并按小麦的内部品质进行分级 ,同时可极大地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分鱼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Northwest Pacific saury (Cololabis saira) separating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and the fish size grader. Studying on the separating system and raising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labor costs, improving the grading effects and productivity. Aiming at the traditional separating system, the main structure, box structure, seepage plate structure of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and the separating structure, stand bar structure of the fish size grader were redesigned based on the fishing experience.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1)constructing a drainage channel below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and the angle between drainage channel to the horizontal plan is about 15~20 °; (2)constructing a top cover above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box, and adhering a layer of flexible waterpro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TPE) to the inner cover layer of the box and the top cover; (3)The seepage plate is designed into a removable twotier board structure; (4)The number of the sorting pipes increased to 15, and the length increased to 250cm, the grading storages are added up to five; (5)The original fixed stand bars of the fishing separator are redesigned into removable stand bars; (6)Fish skateboard is designed to slope about 30 °; (7)adding a set of water jet screens over the fish separator. The redesigned fish separating system is suitable for the separating of Northwest Pacific saury and the other smallsize fish species.  相似文献   

18.
日本小麦精选系统中粒径分选机的精选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现行小麦精选系统的精选效果 ,因收获期小麦受雨害的程度而异。针对精选系统中粒径分选机的适用性 ,连续 3年在收获期小麦遭受雨害程度不同的情况下 ,对小麦内部品质与粒径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粒径分选机的适用与否 ,取决于收获期小麦的受雨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