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不同种子产地的锦鸡儿属植物柠条锦鸡儿、秦晋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扁刺锦鸡儿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锦鸡儿属植物不同种子产地间的种子性状、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性状、萌芽率及幼苗生长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锦鸡儿属植物种子性状受产地影响明显,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株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柠条锦鸡儿秦晋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扁刺锦鸡儿,幼苗地径的大小顺序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秦晋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扁刺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的种子萌发率以浑源县的最高,秦晋锦鸡儿以岚县的最高,中间锦鸡儿以岢岚县的最高,小叶锦鸡儿以方山县胡堡村的最高。柠条锦鸡儿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在3个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秦晋锦鸡儿在方山县的明显大于临县的,中间锦鸡儿在岢岚县的明显高于方山县的,小叶锦鸡儿为方山县胡堡村的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方的。种子千粒重与种子萌发率、苗期生长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作为锦鸡儿属植物苗木出苗和幼苗生长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海共和盆地1990年种植的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人工灌丛的细根分解状况,探讨不同径级细根分解规律、元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2种锦鸡儿人工灌丛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地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0~0.5、0.5~1和1~2 mm)细根经历489天分解期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元素(C、N、P和K)释放率,研究分解速率与初始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总结2种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及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结果】2种锦鸡儿细根在前60天均快速分解,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53.28%~66.34%,122~367天进入缓慢分解阶段,367~420天分解速率缓慢上升,420天后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39.94%~58.20%;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对细根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中间锦鸡儿0~0.5、0.5~1和1~2 mm细根质量损失95%所需时间分别为17.18、14.96和12.57年,柠条锦鸡儿所需时间分别为27.35、26.41和14.77年;分解489天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C分别释放了56.34%~79.70%和44.37%~87.39%,N分别释放了62.73%~83.43%和54.41%~88.63%,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的两两交互对元素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中间锦鸡儿各径级细根的分解速率和元素累积释放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即中间锦鸡儿的细根,尤其是1~2 mm细根向土壤中释放化学元素(C、N、P和K)的速率更快,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养分循环,对高寒沙地土壤改良效益更显著。在高寒沙地应当选择中间锦鸡儿作为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典型树种。  相似文献   

3.
锦鸡儿属植物种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0余种锦鸡儿属植物的种皮和种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学,支持对甘肃锦鸡儿的归并,得出了中间锦鸡儿绝非小叶锦鸡儿与柠条锦鸡儿的杂交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IBA和ABT1号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不同浓度配比和处理时间对中间锦鸡儿插穗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IBA对中间锦鸡儿的扦插效果优于ABT1号生根粉;IBA 200 ppm处理12 h最适合中间锦鸡儿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5.
锦鸡儿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鸡儿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基因鉴定与克隆、遗传改良与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综述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属的研究主要为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等少数种;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多,传统育种工作进展缓慢。目前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无性繁殖还处于研究阶段;抗性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培育和筛选高抗逆性锦鸡儿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油脂相关基因的研究是锦鸡儿属植物生物柴油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将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共和盆地沙丘上12年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流动沙丘为对照,探讨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沙丘部位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植物群落的影响。在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内沙丘的迎风坡中部、坡顶、背风坡中部和流动沙丘采集土壤样品,深度为0 5,5 10,10 20和20 50 cm。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沙丘3个部位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20 cm的有机质、0 50 cm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迎风坡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5 cm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0 20 cm深度的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坡顶和背风坡。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草本植物种类、数量和植被盖度增加,迎风坡草本植物盖度明显高于坡顶和背风坡。  相似文献   

7.
中间锦鸡儿硬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间锦鸡儿为材料进行了硬枝扦插试验,在珍珠岩和粗沙2种不同的基质上进行扦插,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奈乙酸(NAA)、ABT1#、ABT2#生根粉进行处理。试验表明:粗沙硬枝扦插较为理想,平均生根率较珍珠岩提高14.1%;不同激素种类对中间锦鸡儿硬枝插穗生根情况影响极显著,珍珠岩基质上扦插,以ABT1#100 ppm和200 ppm生根效果最佳;粗沙基质上扦插,处理浓度以IBA 1000 ppm、ABT1#500 ppm、ABT2#500 ppm对中间锦鸡儿硬枝扦插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为中间锦鸡儿响应干旱区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6、25、34和46 a 4个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显著高于16、25、34 a (P<0.05),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16、34 a(P<0.05),叶长(LL)、叶宽(LW)、叶片鲜质量(LFW)、叶片干质量(LDW)、叶面积(LA)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出25 a>34 a>16 a>46 a的生长趋势;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为7.57%~46.98%,其中16 a中间锦鸡儿的LFW、LDW、LA和SLA变异系数最高。叶片结构功能性状中,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VB与USA显著低于34 a(P<0.05),与16、25 a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皮气孔密度的变异程度较大,UEH与LE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平茬模式下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叶形态性状及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促进中间锦鸡儿恢复生长的最优的平茬高度,以鄂托克旗典型生态脆弱区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进行10 cm(H1)、15 cm(H2)和20 cm(H3)平茬高度处理,并以未平茬中间锦鸡儿作为对照(CK),分析平茬对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中各个指标表明,平茬15 cm处理模式均优于其他平茬模式。(2)平茬高度对中间锦鸡儿叶组织化学性状影响显著,且平茬15 cm处理时优于其他平茬模式。(3)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呈现出H2>H1>H3>CK。不同平茬高度处理的叶功能性状基本表现为H2>H1>H3>CK,15 cm平茬高度处理最优,表明鄂托克旗生态交错区中间锦鸡儿应采取15 cm平茬高度处理以提高其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中间锦鸡儿抗旱、防风、耐寒,保水固土能力极强,是我国中西部荒漠化地区广泛种植的人工灌木林树种,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土壤养分、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植物学特性中间锦鸡儿为豆科、锦鸡儿属的旱生落叶灌木,高70~150厘米,冠幅1~2米,多分枝,皮黄灰色或黄绿色;枝条细长,幼时被绢状柔毛。托叶宿存,硬如针刺,长4~7毫米;羽状复叶,先端钝  相似文献   

11.
豆科蝶形花亚科锦鸡儿属(Caragana Lam.)约有100种,我国有60余种,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有30种而生产上广为采用的主要有三种,即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 Kom.)、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和小叶锦鸡儿(C.microphylla Lam.)。这三种锦鸡儿适应性很强,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良贫瘠土  相似文献   

12.
中间锦鸡儿CiDR1的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并了解中间锦鸡儿CiDR1基因功能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抗性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RACE技术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基因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再通过qRT-PCR技术对干旱胁迫后的幼苗中的CiDR1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到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共计4 297 bp,Gen Bank登录号为KP277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预测的CiDR1蛋白序列中含有1 243个氨基酸残基,具有抗病基因特征结构域TIR、NB-ARC、LRR等,其等电点为6.35,不稳定指数为42.91,不具备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定量PCR检测发现,CiDR1基因在幼年期的茎中表达量较低,在成年期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幼苗中,CiDR1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结论]中间锦鸡儿在干旱胁迫后其根、茎和叶中CiDR1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表明CiDR1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CiDR1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受发育阶段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探讨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耐寒性极强的锦鸡儿植物,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的4种锦鸡儿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锦鸡儿在室温(白天:30℃,夜间:20℃)、第1次低温(0℃胁迫12 h)和第2次低温(0℃胁迫24 h)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在重复低温胁迫后,不同锦鸡儿初始荧光(Fo)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现降低的趋势。川青锦鸡儿的Fo显著增加(P0.05);4种锦鸡儿的F_m和F_v/F_m均显著降低(P0.05);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的ETR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川青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q_P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0.05),小叶锦鸡儿的NPQ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叶片的光合机构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川青锦鸡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消耗过剩的激发能,减少低温胁迫对光合机构损害的能力。综合分析表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稍差。  相似文献   

14.
锦鸡儿的盆栽技术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鸡儿 (CaraganasinicaRehd) .又称金雀花 ,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主产中国北部、中部及东部 ,西南也有分布。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药用、食用、观赏兼备的树种。1 形态特征锦鸡儿高 1~ 2m ,枝直伸或开展 ,小枝黄褐色或灰色 ,有棱 ,无毛。 1回羽状复叶有小叶 4枚 ,上面叶通  相似文献   

15.
以8种新疆地区野生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幼苗定植于试验田中,对其生育和适应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粗毛锦鸡儿(Caragana dasyphylla)、特克斯锦鸡儿(C.tekesiensis)、镰叶锦鸡儿(C.aurantiaca)和白皮锦鸡儿(C.leucophloea)的存活率较高,为94%~98%;第2年春季多刺锦鸡儿(C.spinosa)和昆仑锦鸡儿(C.polourensis)只剩2~3株;准噶尔锦鸡儿(C.soongorica)幼苗全部死亡。粗毛锦鸡儿和特克斯锦鸡儿株高最大,分枝数和叶片数较多;白皮锦鸡儿和镰叶锦鸡儿的株高次之,分枝数较少;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栽植第3年高生长迅速增加。粗毛锦鸡儿、特克斯锦鸡儿、镰叶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在引种试验中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3种锦鸡儿属植物呼吸代谢和生长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柠条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种间、伊金霍洛与和林格尔中间锦鸡儿种源间呼吸代谢和生长特点,利用量热仪在温度10~40℃之间每5℃为间隔温度,分别测定相同条件下培养出来的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小苗的呼吸速率和代谢热速率。通过计算,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底物碳的转化效率(ε)与呼吸速率(R co2)和生长速率是不同的,由于植物生长对原生境温度已产生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在原产区以外的地区引种有可能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中间锦鸡儿嫩枝扦插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表明,使用激素可提高中间锦鸡儿嫩枝扦插生根率,且ABT1#和IBA较为理想,平均生根率较其他激素提高10%~16%,处理浓度以100 ppm和500 ppm为佳,处理方法宜选择药剂直接浸泡,扦插基质使用珍珠岩。  相似文献   

18.
锦鸡儿织蛾(Cheimophila SP.)是小叶锦鸡儿树种的主要害虫,该虫在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居薄丝茧内在树冠下地表枯落物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上旬交尾产卵,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为害期120—140天。采用了3000倍液敌马合剂喷雾,防治初龄幼虫效果达100%。赤峰市约150多万亩小叶锦鸡儿,近几年受到织蛾的严重为害。幼虫不仅取食小叶锦鸡儿叶片及幼嫩荚果,还为害山竹子、黄柳、小红柳等叶片。虫口密度大时可吃光树叶,若连续受害可使树势衰退,林木干枯濒死。1984—1986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艳红 《山西林业》2023,(S2):42-43
柠条锦鸡儿耐干旱和严寒,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优良乡土树种,在五台山林区荒山造林中广泛应用。介绍了柠条锦鸡儿生物学特性、播种育苗及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开鲁县北大(土召)近二百万亩草牧场上,有小叶锦鸡儿近四十万亩。对保护草牧场、防止沙化、解决畜群饲草不足起了一定的作用。可是近几年来滥垦、滥牧、滥砍严重,使锦鸡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段现已被麻黄代之。严重地块已形成风蚀沙坑和裸露沙丘,沙漠化面积日趋扩大,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