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原产南美洲,在中国南北方广泛栽培。果实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由于早春特殊气候因素,特别容易诱发大棚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发生严重时,造成减产20%-40%。为有效减少番茄灰霉病的发生,降低种植户损失,我们就早春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情况总结出以下防治方法,以供参考。一、危害症状番茄的叶片、茎秆、花、果实均可受害,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苗期发病,子叶先变黄后向幼  相似文献   

2.
灰霉病是番茄保护地栽培普遍发生的流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我国"三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番茄生产.目前,我国在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仍占主导地位,对番茄果实和栽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着人体健康.因此,必须推行生态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无残毒、无污染、无公害的防治技术,有效地遏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3.
灰霉病是番茄保护地栽培普遍发生的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重要病害,严重地困扰着我国特别是北方番茄保护地生产的快速发展,并已呈现日趋加剧之势.目前,我国在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全局中,化学防治仍占主导地位,对番茄果实和栽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着人们健康.因此,必须推进生态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无残毒、无污染、无公害的防治技术,有效地遏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4.
灰霉病是蔬菜常见病害,除危害番茄外,还危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蔬菜。番茄灰霉病是温室栽培番茄的重要病害,病菌主要侵害果实,侵染由残留的花、花托向果实或果柄扩展,使果皮成为灰白色水渍状,变软腐烂;同时也危害茎叶,成株期病斑始见于叶片,由边缘向里呈"V"字形发展,并有深浅相同的轮纹,表面生少量灰霉,叶片最后枯死。笔者总结了西宁高寒地区设施温室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为相同气候条件的其他地区番茄丰产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棚室番茄灰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  赵满 《河北农业》2010,(1):20-20
<正> 灰霉病是冬春季棚室番茄栽培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花、幼果及叶片,具有传播快、危害重等特点,常造成大量果实腐烂,给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棚室番茄生产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一、发病特点:灰霉病发病适温20-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低温、高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灰霉病已上升为日光温室番茄的主要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45%以上,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更好地防治番茄灰霉病,我们对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一、症状表现受病原物侵染后,番茄叶、茎、枝、花和果实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最重。苗期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黄褐色。成株期主要危害花器和未成熟果实,造成落果、烂果。叶片上初见浅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上有浅轮纹并引起腐烂。染病的花瓣、花蕊形成褐色腐烂。果实被害,近果蒂、果柄或果脐处首先显现病状,病部变软、萎蔫,病部果面呈灰白色水渍…  相似文献   

7.
张立宁 《油气储运》2011,(23):35-36
大棚番茄最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叶霉病和疫霉根腐病。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办法: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此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主要危害果实,往往造成大的损  相似文献   

8.
番茄灰霉病是我国保护地番茄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严重烂果,对番茄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关于该病大发生的原因,前人从以下二方面加以解释:一是该病属于低温高湿类型病害,我国温室的特点适合该病发生;二是多年连茬栽培使灰霉病菌的积累逐年增多。笔者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蘸花栽培方式是造成番茄果实灰霉病大发生另一重要因素。1.番茄灰霉病菌侵染蘸花后的番茄果实的初侵染部位灰霉病菌侵染番茄果实从残留的花瓣处侵染的最多,占86.27%~91.61%,平均为88.85%;其次从柱头侵入,占5.52%~…  相似文献   

9.
1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番茄灰霉病菌,易从寄主伤口或枯死组织上侵入,沾花是人为的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在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灿果高峰期.以上表明灰霉病菌自番茄花器侵入,主要危害第一穗青果,果实着色后侵染停止.鉴于上述规律,在防治上应把握关键施药时期.在定植前,选用50%速克灵或50%朴海因或50%多菌灵等,按照常规使用浓度喷洒定植苗,做到带药进棚;在第一果穗开花时,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0%的50%速克灵或50%朴海因,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期着药,阻止病菌侵染.掌握在浇第一果穗催果水前施药,重点保护第一穗青果.这样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也是在番茄灰霉病防治研究上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3株植物内生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草药透骨草、白鲜皮和番茄植株体内筛选出3株对灰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拮抗细菌,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先接种拮抗内生细菌24 h后再接种灰霉菌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的防效;拮抗菌株T15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菌株B2和F8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温室试验方法,研究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乙霉威.多菌灵、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6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以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药剂。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啶酰菌胺(用量750g/hm2)、50%咯菌腈(用量75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9.16%、87.95%和77.20%、85.84%;40%嘧霉胺(用量1 550g/hm2)、60%乙霉威.多菌灵(用量1 80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3.15%、66.71%和70.48%、62.65%;50%腐霉利(用量1 500g/hm2)、70%甲基硫菌灵(用量2 580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New types of light-emitting diode(LED) sources were applied to irradiate Botrytis cinerea mycelium and tomato leaves that were inoculated with 6.cinerea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D light wavelengths on the infection of tomato with6.cinerea,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light wavelengths to control 6.cinerea,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LE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y mo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urple light and blue light irradia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6.cinerea mycelium,and the inhibition rates were 22.3 and 15.16%,respectively,and purple light exhibited a better inhibitory effect than blue light.The lesion development of 6.cinerea on tomato leave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upon irradiation with red and purple light with inhibition rates of 32.08 and 36.74%,respectively.Irradiation with red light inhibited the oxidative burst of superoxide anion(O_2~-) that was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6.cinerea,and red light regulated the H_2O_2 content in the tomato leaf,which increased and rapidly returned to a lower level.In addition,red light irradiation improved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catalase(CAT) and peroxidase(POD) in tomato leaves.However,purple light irradiation did not make tomato leaves exhibit this kind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Therefore,red light and purple light can suppress gray mold in tomatoes,but the disease suppression mechanisms of these two types of LED light are different.In general,red light suppresses gray mold primarily by regulating the tomato defense mechanism for disease,whereas the suppression of tomato gray mold by purple light can b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the photo-inhibition of 6.cinerea.  相似文献   

13.
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侵染后的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幼苗为试验材料,用无线美、海绿素、毒线丹、阿维菌素处理种植土壤后,测定了番茄根系SOD、POD、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变化,从而反映药剂对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药剂处理后,番茄根系的SOD活性高于不施药对照,在4种药剂处理中以无线美处理的最高;处理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无线美处理值是对照的3倍多;除毒线丹外,其他处理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番茄种植70 d后,阿维菌素防治根结线虫的效果最好,防效达66.3%。根结线虫侵染番茄后使番茄的生理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品种及种植时间对早春大棚番茄果实大小整齐度的影响,为探索早春抗逆栽培技术和番茄果实商品果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时间研究早春塑料大棚番茄的果实整齐度。[结果]早春番茄果实次果率和果实大小整齐度受品种和环境影响较大,在33个测试番茄品种中采收前期果实次果率最高可达98%,最小6%;果实大小整齐度较好的品种商品率达50%以上,整齐度差的品种商品性不足20%。[结论]同一种植时间果实次果率采收前期高于中期,但同一采收期间不同种植时间次果率没有显著差别。种植时间与采收时期都对果实整齐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具有诱导番茄系统抗性的促生菌并验证其对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防效,为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番茄等作物的根部土壤细菌,以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至104倍数未接菌的NB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利用发芽实验初筛加工番茄促生菌;用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加工番茄幼苗,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测量叶片中茉莉酸含量,复筛系统抗性诱导菌株,分别挑战接种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病原菌,统计疫情指数和诱抗效果。测定菌株16S rDNA序列,初步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共分离到147株细菌,筛选得到19株显著(P<0.05)促进加工番茄种子萌发、增加根长的促生菌,有4株促生菌显著(P<0.05)提高加工番茄叶片中茉莉酸含量,防病验证最终得到3株能同时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菌株,诱抗防效在27.59%~39.44%。菌株FY10、FY12、FY93鉴定为Bacillus atrophaeus,Pseudomonas wadenswilerensisBacillus pumilus。【结论】 获得3株具有系统抗性诱导功能且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促生菌。  相似文献   

16.
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5年试验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真菌病害,以侵染番茄花器为主,重点危害第一果穗,据此提出了以控制棚室温,湿度为主,结合局部二期联防的防治措施,筛选出了防治灰霉病的理想农药速克灵,朴海因,保果灵及速克灵复合烟剂。  相似文献   

17.
新疆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病毒病是导致农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毁灭性病害.2011年新疆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暴发病毒病,采集病样,鉴定病毒种类和调查发生为害情况.[结果]经专家鉴定,确定致病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该病毒可在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苘麻和龙葵等上寄生,8月20日至9月25日定植的番茄发病率达50;~ 100;,8月中旬之前定植的番茄有个别病株,10月初以后定植的番茄发病率为6;~40;.[结论]新疆喀什地区暴发的番茄病毒病病原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宁盾”在新疆加工番茄田间应用效果。【方法】在5个不同加工番茄产区,田间采用滴灌和喷雾方式施用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田间滴灌复合微生物菌剂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加工番茄成熟果实的番茄红素、总酸、水解后还原糖和VC等指标高于常规管理;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加工番茄折合单产较常规管理增产7.32%~27.02%;叶面喷雾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早疫病和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较常规管理无显著差异,其中昌吉试验点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加工番茄溃疡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3%和9.96,显著低于常规管理;5个试验点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较常规管理增收263.6~569.1元/667 m2【结论】加工番茄田间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宁盾”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加工番茄品质和产量,有效防治加工番茄叶部病害,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经济效益。复合微生物菌剂“宁盾”适宜在新疆干旱环境加工番茄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氨基寡糖素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2.0%氨基寡糖素防治番茄病毒病、晚疫病和灰霉病,结果表明,对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的控制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69.3%~81.6%和66.20%~81.76%,最佳使用浓度为300~500倍液;是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不佳,防效仅为32%。  相似文献   

20.
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海梅  庄华  旺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23-13224,13321
[目的]研究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研究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番茄灰霉病菌在10~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佳温度为25℃,30℃以上的高温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pH值5.0~9.0范围菌丝均能生长,以pH值6.0为最适,中性条件下不利于产孢。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蔗糖溶液中最多。氮源以蛋白胨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条件下不产孢。[结论]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不一定最利于其产孢,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氮源同时也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