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冰冻切片及7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石蜡切片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活性。结果端粒酶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的敏感性为(46/53)86.7%,与冰冻切片中(27/30)90%的敏感性无差异(P>0.05);乳腺癌端粒酶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3/12)25%(P<0.01)和乳腺良性肿瘤(0/8);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分级、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鹿茸生长期端粒酶的表达,为揭示鹿茸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方法]在鹿茸快速生长阶段,采用改进的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法检测鹿茸顶端增殖区的间充质层、前软骨层和软骨层细胞及下端成熟区的端粒酶活性。同时,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织细胞中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顶端增生区各组织细胞中均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间质细胞、前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的相对端粒酶活力分别为91.2、46.4和13.7,而在成熟区组织中则检测不到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的各组织细胞中TERTmRNA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鹿茸快速生长阶段,其增殖区表达端粒酶,并且端粒酶活性随组织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说明端粒酶可能在鹿茸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是一种能够以自身的RNA组分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重复序列的核酸蛋白复合体酶,主要由端粒酶RNA组分(TERC)与端粒酶逆转录酶组分(TERT)构成。通过对成年牛组织中端粒酶的这两种组分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活性状态进行检测,探讨牛端粒酶组分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应用RT-PCR检测了成年牛的心脏、肾脏、肝脏及睾丸中TERC和TERT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TRAP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状态。结果表明砸RC基因在这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转录水平在各组织之间有差异;TERT基因仅在睾丸中表达,在其他3种组织中均没有表达,端粒酶活性同样只在睾丸中检测到。由此可见牛端粒酶活性在体细胞中普遍受到抑制,仅在生殖腺中具有活性。端粒酶两种组分的转录是相互独立的,逆转录酶TERT组分是端粒酶活性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人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TRAP-ELISA检测法,对15例乳腺良性病变和7种乳腺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水平检测。结果: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5例端粒酶阳性,而15例乳腺良性疾病中仅2例端粒酶阳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人类乳腺癌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5.
从江西乐安县"中国第一古樟林"、安福县古樟群落和南昌县黄马香樟基地选7株不同树龄的香樟,取不同叶位高度的新叶和老叶,以及8个不同组织,即种皮、茎干树皮、枝条树皮、老叶、嫩叶、叶芽、花芽和花。利用6条先导引物和1条反向引物进行端粒酶扩展引物的筛选,其中TS21和RP引物的扩展效果最好。对所取样品用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随着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叶位高度叶片的端粒酶活性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新叶端粒酶活性高于老叶;叶芽和花芽中端粒酶活性较高,说明分化能力较强的组织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72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asp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术前淋巴结转移、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37.5%(27/72),癌旁组织maspin阳性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及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指数5项临床病理指标分组,maspi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术后5年内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不仅有助于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而且提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漆树黄酮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端粒酶活性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不同浓度漆树黄酮对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RT-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漆树黄酮对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漆树黄酮组hTERT mRNA和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并且与端粒酶活性下调存在相关性。结论漆树黄酮可能通过下调NF-κBp65蛋白表达而抑制HepG2细胞hTERTmRNA转录,导致端粒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TRAP—ELISA法检测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26例癌旁组织以及7例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8例显示端粒酶活性,其阳性率为84.4%,而26例癌旁组织只有2例具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只为7.6%;7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果还显示肝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其活性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诊断HCC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相关亚基hTERTmRNA、hTRmRNA在正常妊娠绒毛组织、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意义。方法:以正常绒毛组织为对照,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TRAP)检测端粒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端粒酶相关亚基hTERTmR-NA、hTRmRNA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3%、33.3%、66.7%(χ2=21.69,P<0.01)。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hTERTmRNA的灰度比分别为:(0.85±0.24)、(2.02±0.56)、(6.38±0.71),(P<0.05);hTRmRNA的灰度比分别为:(2.00±0.35)、(2.15±0.41)、(2.31±0.73)(P>0.05)。结论:端粒酶在滋养细胞疾病恶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活性及相关亚基有助于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了解预后。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活性、HPV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高表达.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16/18与宫颈癌的发生最为相关.端粒酶活性、HPV 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探讨,可能对早期预防和诊断宫颈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顺铂对鼻咽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抗癌药顺铂对5株鼻咽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凋亡的影响.以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顺铂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为端粒酶可能成为一种很好的鼻咽癌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TRAP—ELISA的方法定量检测5株鼻咽癌细胞在顺铂处理前后的端粒酶活性水平,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并检测凋亡。结果:5株鼻咽癌细胞端粒酶均呈阳性,其中LTRs—LMP细胞株端粒酶活性水平最高,高分化细胞株CNE—1端粒酶活性水平低于低分化细胞株CNE—2Z、HNE—2。经顺铂处理后5株鼻咽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制、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出现细胞凋亡。结论:端粒酶的活化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临床常用化疗药物顺铂可能是通过在S期抑制端粒酶活性并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而发挥杭癌作用的。因此我们认为端粒酶可以作为鼻咽癌的一个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粘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D44v6在69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44v6呈阴性表达。6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1%(47/69)。CD44v6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的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可能在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望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85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bcl-2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40.0%(8/20),主要表现为增生期腺体胞质的表达。(2)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的总阳性表达率为71.8%(61/8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l-2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87.0%(20/23),在无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与子宫内膜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不同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bcl-2表达的监测有助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nm2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66例皮肤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2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及20例正常皮肤中nm23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癌中nm23表达下调,但鳞癌中nm23表达与鳞癌的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发病部位无关。结论:nm23基因表达下调是发生在鳞癌演进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nm23可能不具有抑制皮肤鳞癌转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抗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ABC法,对28例人鼻咽上皮(包括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和75例分化程度不同的鼻咽癌细胞进行了角蛋白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表达,其中鼻咽上皮表层细胞染色强度明显,基底层细胞染色较弱,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别(P<0.01);鼻咽癌细胞以高分化鳞癌表达最强,未分化癌表达最弱,高、低,未分化鼻咽癌细胞之间的角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表明角蛋白表达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官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共同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10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60.2%,PCNA高表达率为55.3%;p53蛋白阳性、PCNA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7,P=0.0007);当两者共同表达时,淋巴结转换率比其单表达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p53和PC  相似文献   

18.
人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及其新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端粒酶活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失,人的绝大多数体细胞没有端粒酶活性,因而随着体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长度在不断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无法维持正常的端粒结构而导致细胞的衰老,而当细胞衰老调控机制失控的情况下,端粒的极限缩短将导致细胞死亡或癌变.端粒酶的活性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被重新激活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和结构,以及细胞无限增殖化的能力,与衰老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端粒酶认识的深入,新研究进展显示端粒酶具有独立于端粒之外的新功能,端粒酶在DNA修复、促进细胞存活、基因转录及刺激干细胞增殖等方面不依赖于端粒的新功能的发现,为阐明端粒酶在衰老及癌变中重要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