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拓宽玉米苞叶高附加值利用途径,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玉米苞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并以维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对照,分析了纯化过的玉米苞叶黄酮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玉米苞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70℃,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60%。在此条件下玉米苞叶黄酮得率为1.083%。经过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后,玉米苞叶黄酮的纯度提高了1.779倍,玉米苞叶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优于维E,与BHT相似。因此,玉米苞叶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新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群体的个体样本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其中DNA的高效快速提取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以异硫氰酸胍为主要提取试剂,结合使用组织研磨器(Qiagen Tissuelyser),建立了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新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DNA质量稳定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每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提取300个DNA样品。此DNA提取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玉米分子标记分析。  相似文献   

3.
混合有机溶剂回流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根据玉米黄色素的性质,在单一溶剂提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混合溶剂的提取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表明,体积分数为95%乙醇的提取率最佳。在此基础上采用4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设计,建立了混合溶剂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Y与液料比(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和提取温度(X4)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液料比为13∶1,提取时间为4h,乙醇体积分数为46%,提取温度为47℃,在此条件下的玉米黄色素最大提取率为4.17%,比单一溶剂提取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须为原料,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米须多糖的工艺条件,并就玉米须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9(g/m L),乙醇浓度75%。该工艺条件下,玉米须多糖平均提取率为4.47%。玉米须多糖浓度为5 mg/m 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为82.31%和77.56%,说明玉米须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DNA快速提取及纯度鉴定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分别以玉米幼苗和干种子为材料,利用CTAB法对DNA提取程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玉米DNA提取程序。该程序提取的DNA分子量大小与幼苗法相当,能够利用SSR引物进行扩增,可应用于玉米杂交种子纯度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玉米黄粉中的叶黄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0.9%,微波功率345 W,料液比8∶14 (g∶m L),提取时间16 min,提取温度38℃,在此条件下叶黄素的提取率为9.30%±0.11%,为玉米黄粉提取叶黄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溶剂种类、超声频率、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料液比对玉米胚芽油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醚为最佳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频率高频(70 kHz),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7,超声功率600 W。在此条件下,玉米胚芽油的出油率达44.34%。  相似文献   

8.
玉米须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玉米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同时对提取进行了数学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 %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g︰ml)1︰84,提取温度75℃,超声波提取时间75 min。此条件下,玉米须黄酮提取率可达1.51 %。与加热浸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缩短了25%,提取率提高了约20 %。超声波提取的数学模拟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郭景伦  王斌 《种子》1999,(2):37-38
本文主要对玉米单粒种子DNA提取方法及在玉米自交系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速度快,提取的DNA分子量大,没有降解,质量好,完全可以满足RAPD分析的需要,这就为RAPD在玉米种质及纯度鉴定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应用,旨在从不同角度阐述玉米醇溶蛋白的开发价值与利用,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吴宸印  徐彦军  田浩原 《种子》2021,(2):102-105
采用不同配方碳氮营养培养野生茯苓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研究各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马铃薯、芋头比胡萝卜和番薯作碳源更有利于茯苓菌丝生长,茯苓菌丝在酵母膏、蛋白胨作氮源的母种培养基中生长势强于硫酸铵、尿素的培养基;茯苓菌丝对松木屑有嗜好性,以松木屑作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碳源并增加麦粒和玉米面用量,茯苓菌丝生长良好,菌核产量与未加麦粒且以油菜饼为氮源的配方达极显著差异;玉米面、麦麸作原种和栽培种氮源比豆饼、油菜饼更利于茯苓菌丝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稳定化方法对米糠过氧化物酶活力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微波加热、干热和盐酸处理三种方法稳定米糠的效果以及对米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为指标,微波加热稳定米糠效果最好,其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为新鲜米糠的0.7%,而干热和盐酸处理的米糠的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分别为新鲜米糠的1.6%和7.8%.三种方法对米糠多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均造成一定破坏,其中干热稳定、微波稳定和酸化米糠的总酚含量分别为新鲜米糠的98.8%、79.0%和60.4%,它们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9.0%、79.4%和63.5%,干热稳定米糠和微波稳定米糠的还原能力和抑制亚油酸过氧化活性均相似,均小于新鲜米糠而大于酸化米糠.提高米糠提取物浓度可有效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米糠的利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翔 《粮食储藏》2004,33(2):48-52
本文对米糠的组成及有效成分进行了归纳,并对中国米糠的利用现状与日本米糠的开发情况进行了比较,对中国今后米糠资源可能被利用的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米糠质量分数、两种酶的比例及水解时间比对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米糠质量分数温度时间比pH酶比;优化的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5℃,米糠质量分数3%,碱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9.5、中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6.5,时间比3︰1(即碱性蛋白酶4.5 h,中性蛋白酶1.5 h),加酶总量3%时的酶比(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2︰1。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水解度达到56.28%。  相似文献   

15.
裸燕麦麸皮β-葡聚糖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产的裸燕麦麸皮为原料进行了微波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研究,分别研究了液固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pH值对燕麦β-葡聚糖提取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2、微波功率720W、提取时间9min、溶液pH值为10的优化条件下β-葡聚糖的得率8.31%。  相似文献   

16.
以燕麦加工产品的剩余滤渣为原料,研究酶-碱结合法制备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α-淀粉酶添加量1.5%,溶液pH 6.5,65℃条件下酶解30 min,酶解液加3%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60℃条件下碱解40 min。制得的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56.43%,持水力为3.414 9 g/g,溶胀性为3.13 mL/g。  相似文献   

17.
微波加热对米糠储藏性能和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梅荣  马云 《粮食储藏》2002,31(6):25-27
研究了微波加热对于米糠5周储藏期间酸值和过氧化值及米糠蛋白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加热稳定米糠,可以有效降低酸值,防止水解酸败,同时也能降低过氧化值。  相似文献   

18.
马敬 《保鲜与加工》2021,21(4):134-138
用青稞麸皮替代小麦麸皮用于固态发酵食醋的酿造,并分析试验组(青稞麸皮醋)和对照组(小麦麸皮醋)的总酸、还原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两者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酸和还原糖含量较接近,但试验组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食醋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食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等不挥发酸含量也都高于对照组。因此,利用青稞麸皮替代小麦麸皮酿醋,可开发一款口感佳,风味新颖,并具有良好抗氧化效果的食醋。  相似文献   

19.
米糠稳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梅荣 《粮食储藏》2005,34(3):43-46
稳定化处理是米糠能够有效利用的先决条件。本文介绍米糠稳定化处理的意义、方法及其进展。对米糠稳定化处理的要求、食品用稳定化米糠的质量标准、各种稳定化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发展现状作了相应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王芳  李桃  陈文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32-139
研究旨在鉴定出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筛选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药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7 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经分离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异菌脲EC50值为0.27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1、0.53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氟硅唑和嘧霉胺的EC50值为1.66、1.91 mg/L,效果显著;代森锰锌和醚菌酯的EC50值分别为25.82、929.78 mg/L,毒力指数较低,抑制效果差;药后72 h 各药剂对链格孢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 h 抑制效果相似。在7 种杀菌剂中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最好,当试验浓度为50 mg/L 时,抑制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