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南县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轻水稻稻曲病的危害,本文通过稻曲病菌孢子定量监测、稻曲病防治适期调查统计、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稻曲病对水稻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到一整套适合灌南县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技术,可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12.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水稻稻曲病的使用量以900 mL/hm2最为有效、经济;应在水稻稻曲病发病初期对水600 kg/hm2喷雾使用,务必喷匀,根据水稻发病情况进行施药2-3次。  相似文献   

3.
12.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水稻稻曲病的使用量以900 mL/hm2最为有效、经济;应在水稻稻曲病发病初期对水600 kg/hm2喷雾使用,务必喷匀,根据水稻发病情况进行施药2-3次。  相似文献   

4.
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对水稻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情况进行了概述,从拮抗微生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制剂3个方面对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稻曲病生物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稻曲病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高效药种,于2012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己唑醇SC和30%苯醚·丙环唑EC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较为理想,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78.52%~79.05%,对稻曲病的防效均为97.06%,同时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6.
遵义市播州区近年来稻区稻曲病时有发生,对水稻高产稳产及品质构成严重威胁,为指导遵义市播州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工作,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基于稻曲球结构分析稻曲菌的侵染部位和侵染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由此推测稻曲菌侵染水稻雌蕊发生在水稻开花之前,并直接从子房获得营养形成稻曲球。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穗部病害,近年来稻曲病发生加重,并上升为水稻主要传染病害。因此要于水稻破口前9天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这两种效果好且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效均优异,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水稻破口前不同时间施用几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选择在破口前5-14天,该时间段内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这两个高效药剂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比较稳定,是理想的稻曲病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是我国稻作区普遍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近年来,稻曲病危害程度日趋加重。利用水稻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笔者在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新昌县城南乡稻曲病自然病圃对浙江省市售的杂交水稻组合稻曲病的田间抗性水平,以及水稻穗部性状与稻曲病田间抗性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个杂交稻组合间存在稻曲病田间抗性差异,且同一组合在种植地理区域间也存在差异。水稻稻曲病田间抗性表现受杂交稻组合、病圃以及杂交稻组合与病圃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就杂交稻类型而言,总体上2个病圃均表现籼型杂交稻稻曲病田间抗性较强,粳型杂交稻次之,籼粳型杂交稻最弱。稻曲病危害程度与水稻穗部特征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稻曲病田间抗性与穗长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初级枝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浅议通城县水稻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城县水稻稻曲病一直处于中度流行状态,已经成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受害后,不仅出现稻曲病谷和大量瘪谷,降低产量,而且由于稻曲病谷中含有对人体有害色素和生物碱,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文章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对策,以期为防控水稻稻曲病发生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