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松枯梢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证实湖南地区湿地松和火炬松枯梢病发生规律一致,均以4月开始出现病梢(芽),且逐渐增加,7月以后不再出现新的病梢(芽)。发病高峰期在5—6月。套袋试验证明病原菌的侵染关键时期为3—5月。病害发生除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当年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关。可在病原菌侵染的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林间防治以防治松梢小卷蛾危害,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木抗病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1a发生1代,成虫有二次产卵习性,世代重叠.5月中旬至6月上旬,2月上旬至3月中旬是成虫干转梢和梢转干的高峰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小蠹虫在树干上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是蠹害木清理的安全期 .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用莱氏野村菌、粉拟青霉菌,川宝一号防治小蠹成虫的效果分别为83.5%、79.8%、66.3%;准确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喷施莱氏野村菌、粉拟青霉菌对小蠹虫均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1973年在吉林省东部林区发现的落叶松枯梢病,系由真菌Guignardia laricina(Sawada)Yamamoto et K.Ito.侵染所致。主要为害落叶松当年新梢。全省因该病每年减少蓄积生长量达7万立米以上。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海林落叶松易感病,日本落叶松发病轻微。6—15年生林分发病重。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未成熟的子囊座在病枝或梢端残留针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可成为初次侵染源。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分别借风和雨水传播。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10—15天。性孢子无发芽侵染能力,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23—35℃均可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25—27℃。光照是人工培养基上产生子实体的重要条件。在爆光培养下,病菌在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产孢数量较多。 6月末至7月初是病原菌主要传播侵染时期,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6—7月份多雨、高湿可促进病害蔓延加重病情。应用五氯酚钠烟剂(15公斤/公顷)或采用70%托布津1000倍、65%代森锌400倍、8-羟基喹啉1000倍、40%福美砷300倍、50%代森铵300倍,在6月末防治一次,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二次防治,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控纵坑切梢小蠹对红松的危害,在抚松县林业局红松母树林利用人工合成信息化学物质———聚集信息素对纵坑切梢小蠹进行监测与防治,结果表明:利用聚集信息素诱捕器对纵坑切梢小蠹的诱捕数量比人工调查查获数量提高50倍以上,监测准确率可达到100%,持续防治4 a后的林间诱集量下降率为81.6%。纵坑切梢小蠹在抚松县的扬飞期从5月中旬开始,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扬飞量明显减少,至9月上旬扬飞期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5.
从落叶松梢栖真菌筛选出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落叶松枯梢病进行生物防治。将自落叶松梢部分离到的11种梢栖真菌与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根据被覆盖程度、抑菌率、拮抗系数和防治预试验的结果,综合评价后发现:粪生粪壳、深绿木霉和球毛壳3种梢栖真菌对落叶松枯梢病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利用这3个菌株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国富沟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为粪生粪壳>代森锰锌400倍液>深绿木霉>球毛壳;深绿木霉和粪生粪壳喷洒浓度50%和球毛壳喷洒浓度75%时,真菌多样性最多,梢栖真菌系统较其他浓度更为稳定,与化学防治相比,既达到了防治目的又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对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次年核桃春梢抽出后,4月上旬开始为害;4月下旬结茧化蛹,蛹期25~45d;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期4~7d;6月中旬产卵,卵期10~20d;6月下旬到7月上旬幼虫卵化期,9月上旬停止取食,准备越冬。并依照其发生规律制定出了核桃六星黑点蠹蛾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引“巨人”沙棘新梢,果实生长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国英  睢薇 《沙棘》1997,10(2):17-19
1993~1994年连续两年在哈尔滨地区对由俄罗斯引进的大果无刺“巨人”沙棘品种的新梢、果实的生长动态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巨人”沙棘新梢与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均呈“S”形曲线。新梢生长于5月底和7月初.有两次高峰.6月上旬和7月中旬为果实生长高峰。果实生长发育全过程可分为:幼果速长期,即6月上旬~6月中下旬;果实缓慢生长期,即6月中下旬~7月中旬;采前速长期,即7月中旬~8月初。  相似文献   

8.
对3~4a生葡萄山椒、朝仓山椒和花山椒的新梢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3个山椒品系的新梢长与粗在生长初期生长量较大。从萌芽至6月上旬,新梢生长量占整个新梢生长量的68%以上,属前期增长型。影响新梢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25cm、15cm土层地温和平均气温。采用拟合度高的Logistic方程,建立了不同品系的新梢生长量周季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油茶梢尖蛾幼虫危害一年发生一次。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龄幼虫潜入叶片叶肉层越冬,次年春季幼梢生长后,幼虫在虫斑附近蛀入新萌芽部位或尚未木质化的春嫩梢,造成春嫩梢大量死亡,以4月下旬至5月危害最为严重。幼虫6月中旬化蛹,7月中旬羽化,8月上旬产卵,约15 d孵化。孵化后的幼虫咬破叶片下表皮食取叶肉,并在叶片内越冬。受油茶梢尖蛾危害的油茶树,产量有所下降。为此,提出了采取人工、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可控制危害,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保山两年的甜柿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对该病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在炭疽病危害新梢的4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危害果实的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对炭疽病重点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90%以上,病果率低于1%,初步总结出的防控技术可推荐在甜柿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柿树早期落花落果严重,对当年产量影响极大,现介绍几种防治措施:a.加强土壤管理,合理灌水施肥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柿树新梢生长、果实发育期,又是根系第二次快速生长期,要及时灌水施肥。在花期要进行叶面喷肥,可喷施0.2%~0.5%的硼酸或钼酸铵,也可喷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结合中耕,刨树盘。b.花期环剥据试验花期环剥的座果  相似文献   

12.
在雷公藤种质资源圃中对雷公藤3个类型132个单株,定期进行物候观察,结果表明:雷公藤枝条1a春、秋生长2次,以春梢为主,典型雷公藤与中间型雷公藤春梢生长集中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昆明山海棠春梢生长比典型雷公藤迟20d左右,生长季也长,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典型雷公藤5月中旬始花,5月下旬盛花,6月下旬花谢,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中间型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花期比典型雷公藤迟1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云杉梢斑螟Dioryctirin schutzeella Fuchs在祁连山林区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新梢基部芽鞘内及针叶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6月上、中旬为危害盛期,老熟幼虫在被害残梢虫巢内结茧化蛹。在云杉萌芽抽梢期喷洒杀螟松、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2—4龄幼虫,杀虫率90%以上;喷施苏云金杆菌含孢子3—4亿/毫升,防治效果75%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松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梢小卷蛾是对油松树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之一,首次报道了其在甘肃的分布危害。经过调查研究,该虫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梢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蛹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6月下旬末开始羽化,7月上旬末至中旬末为产卵盛期,10月上中旬孵化幼虫进入越冬状态。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2.5%敌杀死乳油5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枯梢病是我国南方毛竹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防治试验,对该病菌的发病时间规律和化学防治措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德化县主要危害当年的新生竹,该病的发病时间规律主要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该病菌的子囊孢子飞散侵染,7月上中旬在新竹枝杈上出现病斑;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毛竹枯梢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适宜浓度为1000倍液。另外,本研究还探讨了毛竹枯梢病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9—2020年,通过采用室内饲养结合野外观察的方法,研究危害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的新害虫——绒脊长额天牛Aulaconotus atronotatus Pic的危害特点、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贵阳地区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继续取食,5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成虫5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8月。6月中旬—8月上旬是成虫取食、交尾、产卵高峰期;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高峰期在7月上旬—8月中旬,卵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幼虫蛀干危害引起主干风折,成虫啃食嫩梢表皮、叶柄和叶片引起枝梢端部生长点枯死和叶片萎蔫。根据危害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槐尺蛾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尺蛾为鳞翅目尺蛾科的一种食叶害虫 ,又名槐尺蠖、吊死鬼。主要危害国槐。我们自 1995年以来 ,连续对国槐尺蛾进行了观察及防治研究 ,基本掌握了其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使中华公园内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树木长势良好。1 生活习性国槐尺蛾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 3代 ,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越冬蛹于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羽化。一般 6月上旬出现第 1代幼虫 ,7月下旬出现第 2代幼虫 ,9月上旬出现第 3代幼虫 ,该虫为夜出性害虫。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 ,多在黄昏后进食 ,趋光性不明显。卵产于枯梢、叶片、叶柄、小枝等处 ,以树冠南面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地区油松枯梢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大青山阳坡油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枯梢病病原菌为松球壳孢菌。油松枯梢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明显,每年5~6月,油松枝条自下部、外部向上部、中部逐渐枯黄,少数针叶尖端枯死变灰或针叶段枯死。8月下旬,枝干皮下生长子实体、分生孢子器,10月中下旬,分生孢子器成熟后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油松枯梢病的发病与立地条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20.
对武义县板栗林中为害较为严重的淡娇异蝽30多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表明,淡娇异蝽1年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孵化,4月上中旬若虫开始为害嫩梢,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陆续进入成虫期,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产卵越冬;若虫发育历期34~61 d,3龄若虫对板栗危害最严重;成虫历期145~213 d;卵期102~135 d;无公害防治采取刮除卵块,石硫合剂喷雾,2.5%的溴氰菊酯、10%吡虫啉防治淡娇异蝽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