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基于ENVI和GIS技术的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NVI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9年、1999年、2007年的TM和2013年的E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方法对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划分为5个不同盖度等级。根据盖度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在1989~2007年呈逐渐增加趋势,2007~2013年又出现退化趋势。对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34-137
以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面实测盖度值,基于TM影像建立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呼伦贝尔沙地2002年、2005年以及2011年3个时期沙带面积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边界扩张的趋势得以遏制,植被总体上呈现由低植被盖度向中等植被盖度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木兰县1989年和2011年两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基于RS和GIS技术,在定量反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基础上,获取植被盖度等级图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2年来NDVI在0.2~0.3面积增加的最多,为141.41km^2,在0.4~0.5减少的最多,为340.29 km^2,低盖度植被区域面积增加的最多,高盖度植被区域面积减少的最多。该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该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NDVI的淄川生态修复区植被盖度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TM影像尺度下的淄川生态修复区的植被盖度遥感定量模型,研究了项目区生态修复前后(2000年和2005年)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2005年植被状况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增加了14.06%。第Ⅰ级植被面积基本不变,第Ⅱ级植被面积减少37.59km^2,第Ⅲ、Ⅳ、Ⅴ、Ⅵ级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盖度等级未变化的面积为120.59km^2,占总面积的43.37%,植被退化面积为46.95km^2,而植被恢复面积达到110.49km^2,是退化面积的2.4倍。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清水县为研究区域,以1979年和2008年该区的TM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和GIS支持下,通过提取NDVI值以及NDVI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对该县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79~2008年清水县整体植被覆盖有所增加,植被指数在138以上的面积从1979年的52488.13hm2增加到2008年的117603.38hm2,净增65115.25hm2,占全县面积的33.80%;低盖度植被类型面积大大减少,其中,Ⅴ级植被面积减少了73780.25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22%,高盖度植被面积增加,其中,Ⅰ级植被增长了33798.07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54%,Ⅱ级、Ⅲ级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盖度等级未变化的面积为62954.75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2.68%;植被退化面积为11768.25hm2,而植被好转面积多达117926.75hm2,是退化面积的10.02倍。通过综合治理,清水县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6年和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林地面积、蓄积的统计分析,探寻呼和浩特市林地面积增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呼和浩特市土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呈现双下降趋势,但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有林地、灌木林地分别增加5 539.9 hm^2和7 890.4 hm^2,对森林覆盖率贡献率0.78%;疏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面积减少113 624.2 hm^2;林地利用率从22.25%上升到23.23%,提高了0.98个百分点,上升缓慢,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2006年的55.5 m3/hm^2下降到2016年的48.53 m3/hm^2,减少率12.59%;天然林面积减少13 756.7 hm^2。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广西植被覆盖时空变化遥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2006—2016年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关键因素进行遥感诊断,为掌握广西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提供科学监测结果和诊断依据。【方法】基于250 m分辨率16天合成的MOD13Q1产品,利用趋势分析法获得11年间广西植被覆盖整体变化情况;结合气象数据,运用回归因子分析法得到植被覆盖变化与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采用遥感影像差异法对不同时期MODIS土地覆盖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2006—2016年11年间广西植被覆盖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2—3月呈最低状态,9月最高。全区植被增加面积大于退化面积,其中面积增加最大的区域包括河池、百色、南宁东南部和桂林东部,退化面积最大的区域包括崇左、百色中部、南宁西部和桂林中部,退化程度最高的北海区域退化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8. 9%。11年间,广西植被覆盖类型变化巨大,林地面积显著上升,农用地面积下降明显。【结论】温度和降水与植被覆盖呈正相关关系,二者与植被覆盖在月尺度上的正相关性较年尺度更为显著,且降水对植被的影响高于温度对植被的影响; MODIS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反映出的人类活动表明,林地面积显著增加是广西NDVI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RS的昆明市植被覆盖度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因素,以1988、1996、2000、2006和2010年5个时相的TM和ETM+影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计算了昆明市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8~2010年的22年间,昆明市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平均植被覆盖度从56.2%下降到50.7%,降幅达5.5%;特别是官渡区和呈贡新区变化幅度最为显著,降幅分别为12.3%和6%。按时段分析结果,1988~2000年昆明市整体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呈增长趋势。分析认为,城市的发展与扩建导致植被覆盖度减少;应注重城市绿化建设,新建公园与广场,使城市植被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10年Landsat 5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热传导方程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研究了青海省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分布图,分析了西宁市城市化进程对LST、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宁市10年间植被转变为水体、裸露地和人工表面用地的面积分别达到0.18km~2、0.84km~2和18.91km~2;反之,水体转换为植被的仅有0.04km~2。西宁市10年间平均LST升高了1.1℃,在空间上,LST呈增加趋势的面积为339.7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88%。在植被方面,NDVI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241.7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03%。并且不同地物类型LST变化情况不同,其中交通用地、工业用地、灌木绿地、居住地的LST升高最快,10年间分别升高了1.43℃、1.42℃、1.32℃和1.23℃,而温度变化较缓慢的是河流绿地,温度升高了0.77℃。说明城市植被用地大面积改变为其他人工用地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宁德市蕉城区植被与热岛效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1999年9月23日和2015年9月27日宁德市蕉城区TM卫星影像数据,定量反演了城区的热场和植被指数,并对城区热场变化以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平均热场温度升高0.43℃,城市热场在东北部区域进一步扩大,在西南区域有所收缩;2015年与1999年相比,绿岛面积增加9.44%,弱热岛、中等热岛、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分别减少6.08%、2.66%、0.64%和0.06%,绿岛面积在西南部区域扩展,弱热岛、中等热岛、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在霍童镇、扶摇乡、八都镇、七都镇、漳湾镇、涵道乡、城南镇区域的分布更加集中,且在赤溪镇有所延伸;城区热场强度与植被指数、地表植被盖度等级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