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20个玉米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抗病型占10.1%,中抗型占12.6%,感病型占62%,高感型占20.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中抗-高抗型中晚熟和青饲玉米较多,分别占37.1%和23.3%;早熟、夏播、特早熟玉米居中,分别占18.5%、17.3%、16.7%;糯、甜玉米较少,占8.6%和5.4%。经抗病鉴定,通过审定的160个品种有4个高抗、11个抗病、19个中抗。  相似文献   

2.
孙树礼 《玉米科学》1994,2(1):027-027
鉴定玉米材料早熟性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幼苗和成株的形态解剖性状.但此法在育种材料栽植于田间之前尚不能得到结果,而且费用高,工作效率低.苏联专家最近研究创造了一种简便的鉴定方法.理论依据是,他们研究证明,游离色氨酸是作物发育过程的抑制剂.因此胚乳中色氨酸浓度可作为生育期长短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3.
春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参加1988年湖南省早熟玉米组区试的7个品种组合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认为玉米育种时,早熟品种的培育应注意选择长穗类型,而不能盲目追求大粒类型。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的寄主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桂清  陈捷 《玉米科学》2006,14(5):138-142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鉴定方法、接种方法和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用于玉米灰斑病菌的抗性鉴定,利用成株期进行鉴定较好;利用自交系或品种均可以对玉米灰斑病菌的不同菌株进行抗性鉴定,从效果上看,利用自交系较好。对于玉米灰斑病菌来说,高粱粒灌心方法是抗性鉴定的首选方法。玉米灰斑病是属偏高温高湿类型的病害,在温湿度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病害就难以完成侵染发病。土壤条件特别是N、P肥施用不均匀、不足或过多,均可对鉴定结果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增施N、P肥能提高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对鉴定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承玉系列玉米育种模式及今后的选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学 《玉米科学》2006,14(Z1):11-14
通过对2001~2005年期间审定的承玉系列玉米品种分析,结果表明,品种资源狭窄,组配模式较少,品种类型单一。为适应生产需求,要加强对早熟、耐密、高产、优质类型玉米的品种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耐冷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扈光辉 《杂粮作物》2008,28(6):370-373
北方早熟春玉米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早春低温冷害是该区域所特有的生态气候条件,是限制本区域玉米产量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恒温光照培养箱设定为20、11、7℃三种温度梯度,以出苗率和出苗指数为鉴定指标,对60份稳定系逐级鉴定筛选,鉴定出7℃低温条件下耐低温种质2001-F32、FR1454、HR295、LINE KIN060、KN3,为耐冷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保障。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玉米极早熟品种的产量低和抗逆性差,如何提高其产量和抗逆性一直是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早熟玉米自交系kl3的成功选育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现状。介绍了早熟玉米自交系kl3的选育过程、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开展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首要任务。简要阐述了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途径、方法及玉米窄基因群体的改良、引入玉米综合群体的改良、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抗病玉米自交系选育等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含类胡萝卜素玉米类型的快速鉴定方法B.C.等类胡萝卜素含量是玉米籽粒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现行的鉴定方法通常包括用有机溶剂定量提取类胡萝卜素并根据提取物的光密度大小测定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许多情况下还采用色谱分离色素为几个主要组分的方法,对其进行鉴...  相似文献   

10.
全面总结真实性鉴定的类型及与其他鉴定项目的区别,系统分析我国玉米真实性SSR鉴定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比较不同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的异同,为其他作物类型及其他分子标记类型的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提供借鉴。玉米真实性鉴定标准在我国已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为种子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经北京市政府编办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玉米研发的科研机构。20年来,坚持以科研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集玉米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分子检测鉴定、良种良法配套及示范推广、生产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等五位一体。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单位、国家早熟耐旱宜机收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首批农业转基因试验基地、农业部玉米原原种基地、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12.
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原理与技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的品种需求出发,分别从胚乳、糊粉层、果皮、胚等不同部位阐述一些特殊类型鲜食玉米的育种原理。介绍甜加糯、紫玉米、黑玉米、红玉米、花粒玉米及绿色玉米的选育方法,提出对鲜食玉米果皮适口性鉴定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取湖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9个玉米品种,在湘潭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对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高于7 500㎏/hm2的品种对光、温、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说明玉米高产与光、温、水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从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上看,渝单58、双玉919和湘康玉7号等中晚熟、非耐密类型品种在湘中地区推广较好。但考虑到与大豆、甘薯等作物间作或套种,或与晚稻连作等季节紧张的种植模式,中玉335等中熟、较耐密类型以及沣玉1号等早熟或早熟偏迟耐密类型玉米品种也可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引种美国玉米杂交种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2007年引种美国芝加哥州、伊利诺伊州以及德尔兰种业公司玉米杂交种26个,田间观察与室内外考种结果表明,引种的美国芝加哥州和伊利诺伊州大部分玉米杂交种为中晚熟类型,德尔兰种业公司玉米为中早熟矮秆类型,特点是耐密植,雄花分枝少,母本子粒品质好,开花前茎秆柔性好,大部分为半上冲叶片,排列均衡稀疏,苞叶薄,层数少,果穗小到中等,轴细,子粒深。这些材料大部分不抗玉米矮花叶病和青枯病,苞叶短,有秃尖。该种质耐密、早熟、中低秆和高出籽率,对于培育适应我国种植的耐密、中秆、中穗及适合精量点播和机械收获的玉米新品种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真实性鉴定对玉米种子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总结了真实性鉴定的类型及与其它鉴定项目的区别,系统分析了我国玉米真实性SSR鉴定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比较了不同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的异同,以期对其它作物类型及其它分子标记类型的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提供有益借鉴。玉米真实性鉴定标准在我国已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为种子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鲜糯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鲜糯2号玉米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1999年以自选系N9908作母本,自选系N9904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经2000~2004年的品比、生产试验、专家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和品质分析,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适宜在很多玉米种植区种植,且可以清种,复(套)种,春、夏、冬播种,该品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应用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强的粒用和青贮用杂交种是摩尔多瓦玉米育种的首要任务。为有效的完成这一任务,除利用传统的标准的田间鉴定方法和选择外,玉米高粱研究所生理生化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还研究和运用生理生化综合鉴定方法对玉米原始材料和杂交种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8.
以14个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获得的45个改良系为材料,与黑龙江省部分早熟玉米种质的5个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测交组合,经多点鉴定研究加拿大早熟群体改良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群体EP6、EP7、EP8、EP14和EP15的改良系SW1030、SW1052、SW1271、SW1274、SW1183、SW1072、SW1054、SW1069单株产量等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较好;45个改良系分属于兰卡斯特、瑞德、塘四平头、PA和大黄种质群;群体改良系多与Lancaster类群、Reid类群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早熟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发育比较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魏国才 《玉米科学》2004,12(Z1):011-012
通过对早熟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各8个自交系,按Greffing4组配成28个高油杂交组合和28个普通杂交组合的研究,发现早熟高油玉米形态发育与普通玉米相近.遗传分析表明,在两类玉米形态发育进程中,除株高、穗位高外,主要受制于非加性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三种类型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类型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显著高于早熟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占全生育期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相比早熟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