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炬松芽苗移栽无土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炬松芽苗移栽无土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是西峡县林技站把中国林科院无土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芽苗栽袋容器育苗技术相结合,研究出来的一种容器育苗新技术.较传统容器苗木具有基质来源广泛、成本低、环保、质量轻、苗木长势好、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轻型基质网袋容器特点是基质与容器结合为一体,呈圆柱状,内装无土轻型育苗基质,外包被一层很薄的纤维网,培育的苗木具有“轻型基质结构好,带袋栽植成活率高,搬运方便成本低,不需要缓苗成熟早,快速繁殖应用广,改良土壤利环保”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3.
轻型基质网袋育苗是容器育苗的一种,其容器由轻型基质和网袋容器组成,网袋材料是由一种可以分解的高分子纤维通过无纺织工艺制成的,具有透气、透水、根系可以自由穿透的良好特性。这种容器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育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根系,重量小,移栽时不需脱掉容器,移栽后没有缓苗期,成活率高。油茶轻基质育苗技术如下。一、育苗基地选址及厂房建设。  相似文献   

4.
桉树育苗容器与基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种苗年需求量在15亿株以上,如何改善苗木质量、提高苗木抗性、降低成本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桉树种苗培育方式主要是采用塑料薄膜容器装填黄心土,少量苗圃采用穴盘、纸杯和装填轻型基质培育方式。轻型基质网袋配合特制穴盘育苗方式所培育的苗木具有根系平衡且发达,苗木抗逆性强;种植时不用脱掉容器,根系穿透网袋,水平自然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后无缓苗期,初期生长量显著提高;重量轻,包装运输方便等优点,其技术和产品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F0002-F0002
南平森科种苗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唯一一家掌握轻基质容器网袋生产技术,开展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工厂化生产的厂家。该公司现有畜肥苗基地150亩,育苗大棚6万平方米,轻基质网袋容器生产线4条,  相似文献   

6.
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优树种子和轻基质网袋培育西南桦容器苗,8~9月播种,以黄心土和沙(3:1)为基质.待芽苗具4~6片真叶,移入网袋,基质以松皮粉35% 沤制锯末50% 碳化锯末15%(或松皮粉40% 沤制锯末50% 碳化锯末10%)为宜.翌年2~3月份(6个月左右)大部分苗木地径大于0.25 cm,苗高大于0.20 m即可出圃造林.实践证明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可应用于西南桦大规模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7.
木荷等3个树种网袋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木荷、青冈、红叶石楠3个树种,分别采用芽苗移栽、种子直播、扦插进行网袋容器苗与裸根苗的对比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网袋容器育苗法能有效控制1年生木荷和青冈苗的主根生长,促进须根生长。与浅根性的树种木荷相比,深根性树种青冈经网袋容器育苗后,根质量及其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网袋容器对青冈的修根作用比较明显。还观察了3个树种的苗木生长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网袋容器育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桉树轻型基质网袋组培苗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初选的3种轻型基质进一步筛选试验、轻型基质网袋与塑料薄膜袋培育组培苗的根量对比试验及在相同轻型基质条件下不同无性系使用网袋苗移栽成活率及根量对比试验研究中发现:桉树轻型基质网袋培育组培苗最佳的轻型基质为3号(泥炭:椰糠:炭化稻壳=2.5:2.5:5),且网袋育苗根量显著高于常规塑料薄膜袋苗。只要加强移栽后的光照、水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桉树轻型基质网袋育苗技术已完全达到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要求。与常规硬塑料杯苗和塑料薄膜袋苗对比,桉树轻型基质网袋组培苗更具有根系发达,有良好的空气修根作用、侧根须根多、无缓苗期、存苗时间长、有利于改良土壤、降低苗木运输及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增强抗风性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彩兰 《中国林业》2009,(11):40-40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原料林树种。由于黄心土等传统基质较重导致苗木运输和造林施工不便,以往多数采用其裸根苗造林,受造林季节影响较大,时机掌握不妥,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针对这些问题及生产对其轻基质壮苗的需求,近几年,笔者选择本地资源丰富的树皮、锯末作为主要基质,并应用中国林科院提供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以及生产线,进行了马尾松网袋容器育苗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轻质网袋容器的基质生产、容器生产技术,全光自动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及其配套设备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是一种新型、广泛的育苗技术,具有不受造林季节限制、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探讨了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育苗选用良种、基质配置、容器选用、装袋进棚、苗期管理等方面技术,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林农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轻基质网袋育苗容器与设备包括:网袋育苗容器机、基质搅拌筛分机、网袋容器切段机、全光喷雾育苗设备。以高效、实用、操作简单的良好品质受到广大生产单位的好评。该生产线及配套育苗技术荣获201 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育苗容器。1、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时可以通过空气修根能促生上百个侧根并形成大量根结。根系生长自然、不畸形。2、容器可降解无需去除,移苗不伤根系,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3、轻基质苗重量轻,耐运输,苗木商品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3.
香梓楠为热带南亚热带珍贵优良用材树种,使用轻基质网袋育苗,具有重量轻、通气透水性好和方便种植等特点,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降低造林成本。选择树皮和锯末为基质原料,经晒干、粉碎、过筛、堆沤后,按一定比例把拌匀的基质灌装至网袋内制成育苗容器。香梓楠种子经催芽后移植至容器内,注意淋水,保持湿润;每半个月施肥一次,以氮肥和复合肥为主,宜勤施薄施:当苗高约15 cm时,移疏苗木,并适时进行空气修根,促进侧根的生长;约11月中旬以后可实施炼苗,当苗龄达12个月,苗高达45cm以上时,苗木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14.
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对容器育苗的研究进展,从容器苗的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培育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苗木容器育苗研究现状。育苗容器主要从容器的种类、容器的形状及规格等方面进行评述。育苗基质主要从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进行评述。容器苗培育技术主要从育苗方法、断根技术、炼苗、肥力管理、化学调控技术、光周期控制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正交设计,采用不同的基质配比、网袋规格、缓释肥数量对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进行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网袋规格、基质配比对东南石栎容器苗的粗生长和高生长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缓释肥数量对苗木的粗生长和高生长都没有显著影响,东南石栎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采用5cm×(10-12)cm的无纺布网袋规格,东北泥炭与砻糠体积比7:3为基质,适量加施缓释肥(2.5 kg/m3),其1年生苗高可达27.23 cm,地径0.32 cm.  相似文献   

16.
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对容器育苗的研究进展,从容器苗的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培育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苗木容器育苗研究现状.育苗容器主要从容器的种类、容器的形状及规格等方面进行评述.育苗基质主要从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进行评述.容器苗培育技术主要从育苗方法、断根技术、炼苗、肥力管理、化学调控技术、光周期控制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湿地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芽苗移栽时间、苗期遮荫时间、网袋容器长度、容器基质配方及缓释肥施用量等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容器育湿采用长8 cm的容器,基质中加1 kg缓释肥,于当年4月上旬进行芽苗移栽育苗效果好,后期管理以施爱贝施长效控释肥、遮荫时间为20 d为宜。  相似文献   

18.
油茶轻基质网袋育苗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良种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计了轻基质网袋摆放厢床施肥和容器袋内施肥2种方式、多种施肥量的处理试验,用以研究施肥对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成活率、抽梢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油茶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不同。厢床施用0.15 kg/m2复合肥、轻基质网袋容器内配1 g/袋过磷酸钙或网袋内配0.5 g/袋过磷酸钙+1 kg复合肥/m3处理的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抽梢率达到85%,抽梢长度和粗度生长也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陈仕凯 《绿色科技》2011,(11):66-67
对南方红豆杉芽苗容器移栽育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芽苗容器移栽育苗技术较以往传统方法播种育苗出苗率高,节约种子及土地资源,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能明显延长苗木的生长期,苗木当年平均生长量可达15c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湿地松冬季容器育苗的浸种催芽,沙床育芽,苗木增管中的温度,湿度控制,以及营养杯基质配制和肥水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