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得到日光温室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动态规律,以全明星及丰香为试材,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落花后1周到成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和蔗糖含量逐渐增加,从白熟期到成熟期增加最快;酸含量逐渐减少;Vc含量先降后升,在半红期达到最大,成熟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草莓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谢花后3d到成熟期间生长发育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呈平稳增长;果实重量和体积在白果期前缓慢增长,然后快速增长;果柄的长度与粗度在幼果期增长先快后慢,之后基本停长;含糖量在果实发育后期呈上升趋势;含酸量从谢花后3d开始增加,到半红期达到最大,然后再下降;“石莓4号”的维生素C含量从幼果到果实成熟一直增长,而“达赛莱克特”在白果期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学报》2022,(2):67-70
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谢花后3d到成熟期间生长发育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呈平稳增长;果实重量和体积在白果期前缓慢增长,然后快速增长;果柄的长度与粗度在幼果期增长先快后慢,之后基本停长;含糖量在果实发育后期呈上升趋势;含酸量从谢花后3d开始增加,到半红期达到最大,然后再下降;“石莓4号”的维生素C含量从幼果到果实成熟一直增长,而“达赛莱克特”在白果期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福莓1号’、‘法兰地’、‘女峰’、‘红珍珠’和‘红实美’等5个草莓品种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研究不同草莓品种果实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草莓品种主要含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不同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存在差异,‘福莓1号’、‘法兰地’、‘女峰’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而‘红珍珠’和‘红实美’较低;果实外部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心部位;‘福莓1号’和‘法兰地’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而逐渐下降,其中绿果期到白果期以及粉红果期到红果期含量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究草莓果实花色苷合成过程中各个酶的作用,明确草莓果实花色苷的代谢机制,以‘阿尔比’草莓(Fragaria×ananassa‘Albion’)为试材,利用RT-PCR从草莓果实中克隆到DFR、ANS和LAR基因的编码序列,对预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与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上已有的草莓品种‘Queen Elisa’及‘Korona’(Fragaria×ananassa)所对应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100%.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DFR基因依次在幼果期、白熟期和红熟期出现了3个表达峰值,其中红熟期最大;ANS基因的表达量在白熟期后迅速增加,红熟期达最大值;LAR基因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幼果期,后呈降低趋势.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DFR基因在幼果期和红熟期的表达峰值分别与黄烷-3-醇类和花色苷的合成峰值相一致,ANS及LAR分别与花色苷和黄烷-3-醇类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呈不典型的单S形曲线变化趋势;玉米素(ZT)含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动态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与ZT相似,幼果期ABA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升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趋于稳定,成熟期缓慢上升;赤霉素(GA3)微量存在.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而幼果期蔗糖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后蔗糖含量急剧升高;有机酸积累以马来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幼果期以苹果酸和马来酸积累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柠檬酸含量急剧升高,成为成熟菠萝的主要有机酸;此外,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微量的富马酸和酒石酸.V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不断升高,进入成熟期后急剧下降.[结论]ZT和ABA是影响菠萝果实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内源激素,其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动态变化;蔗糖和柠檬酸是决定巴厘菠萝果实品质的主要可溶性糖和主要有机酸.  相似文献   

7.
成熟度对草莓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荣茂  杨虎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66-6467,6470
[目的]研究草莓在不同成熟期的抗氧化物质、抗氧化活性、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6个成熟时期采收草莓,测定其抗氧化物和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草莓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在青草莓期酚类物质和类黄酮含量最高;花青素和VC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还原糖的含量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根据草莓果实各阶段的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和经济价值变化,红熟期是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8.
以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测定了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早春棚内温度,有利于促进果实提早发育与成熟,成熟期比露地提早约40~50 d,平均单果重61 g左右、比露地提高了69%。露地与大棚枇杷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近,都随果实发育而呈上升趋势,山梨醇则相反,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成熟时大棚枇杷的各种糖分含量均高于露地,以总糖含量计大棚枇杷比露地枇杷高约40%。大棚枇杷的奎宁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陡降至低位,随后呈缓缓下降趋势至成熟期;而露地果实是先缓缓上升至一高点后再随着果实的快速生长而下降。苹果酸的变化与奎宁酸不同,大棚枇杷的苹果酸先急升5倍后再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最低;而露地枇杷的苹果酸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再随着果实发育逐渐下降至成熟时最低。成熟时大棚枇杷的总有机酸含量为0.34%,仅为露地的一半。因此,大棚环境有利于枇杷果实发育与糖分积累,从而提早成熟、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的变化规律。[方法]从盛花后20d至盛花后170 d每隔15 d随机采集‘赣猕6号’果实用于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赣猕6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前期(盛花后95d之前)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至最大值(10.35%);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采收期时含量为1.10%;从糖酸比值来看,盛花后95d之前下降,之后上升至最大值(9.39);AsA含量变化曲线呈双"S"形,先迅速上升之后下降,在采收前期略上升后又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调控果实营养成分的科学栽培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冬枣采后及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采后及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鲜枣维生素C含量丰富,不同成熟度的冬枣维生素C含量不同,其中以白熟期含量最高,每100 g鲜枣含有333.2 mg维生素C..由白熟期到全红期含量逐渐下降.冬枣采收以及贮藏过程中,无论室内自然放置还是0℃保存,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贮藏80 d后,保鲜剂处理的降幅最小,为47.06%,不打孔处理的降幅最大,为73.52%.  相似文献   

11.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IAA及其代谢相关酶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草莓果实中生长素的代谢变化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利用HPLC定量测定了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瘦果和花托中的吲哚乙酸(IAA),结合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和TIBA处理考察了草莓果实中IAA含量以及不同存在状态的生长素氧化酶(IA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综合分析了草莓果实中IAA 的变化特性、可能来源及其与生长素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盛花期的草莓瘦果(离生雌蕊)和花托中已存在一定水平的IAA,瘦果中的IAA含量远高于花托中的;授粉受精后IAA含量逐渐上升,花托和瘦果中分别在绿熟前期和白熟前期出现峰值,并在转色期出现小峰值。②瘦果和花托之间生长素的运转与生长素极性运输体系密切相关。果实发育前期,花托中IAA含量与细胞质可溶性IAO、以离子键结合的IAO的活性显著负相关;发育前期和后期IAA含量与POD活性显著正相关。表明草莓花托中对IAA的氧化分解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IAO,而POD除了参与IAA分解之外,可能还与维持生长素的动态平衡、协同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2.
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红颜草莓为材料,探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果实发育成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草莓果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超微弱发光强度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超微弱发光与叶绿素、果实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花青素、可溶性糖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超微弱发光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2个酿酒葡萄品种“野酿2号”毛葡萄、“凌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对DPPH.(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个酿酒葡萄在果实发育初期果皮、果肉的多酚都相对较高,最高的是“野酿2号”毛葡萄果皮多酚(36.27 mg/g)和果肉多酚(13.94 mg/g),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下降至果实成熟时,果皮多酚在果实完全成熟之后有小幅度的上升趋势,而果肉多酚的含量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果皮、果肉多酚整体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时期“野酿2号”毛葡萄是在果实转色期(坐果77d),“凌丰”最强时期是在果实硬核期(坐果54d)。  相似文献   

14.
以10年生的中宁圆枣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白熟期 ̄全红期)生理和生化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中宁圆枣果肉硬度变化具有明显的2个阶段,从白熟期至初红期,果肉硬度大幅度降低;从初红期至全红期,硬度维持在12.0 ̄12.5kg/cm2。(2)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686;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254。(3)果实发育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均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葡萄糖含量和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中宁圆枣果实在白熟期前以积累单糖为主,果实糖份累积总体表现为“果糖 蔗糖”型。(5)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果实相对甜度不断增加。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果糖含量与果实相对甜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0.9827、0.9750和0.9259;葡萄糖含量和果实相对甜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117。  相似文献   

15.
以138份草莓育种中间品系和24份主栽品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研究草莓果实有机酸积累动态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草莓果实柠檬酸占比59%以上,最高达99.33%,总酸和柠檬酸含量呈正态分布。成熟果实柠檬酸含量为6.70—62.64 mg∕g FW,苹果酸含量为0.19—10.29 mg∕g FW,栽培品种有机酸变异范围小于育种品系。柠檬酸含量最高的品系是L277#(‘章姬’和‘甜查理’杂交后代),含量最高的品种是‘Mariguette’;苹果酸含量最高的资源分别是PE8(‘甜查理’和黄毛草莓远缘杂交后代)和‘申阳’。不同基因型草莓果实中有机酸变化范围不同,表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资源有机酸积累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分析9份资源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情况,发现总酸和柠檬酸含量从绿果到成熟期多呈下降趋势,有稳定持续下降、先降至转色期再回升、以及先升至白果期后下降等多种模式。苹果酸动态积累模式则更为多样,5个品系成熟期苹果酸含量均高于绿果期。该研究可为多种风味草莓新品种选育及果实品质调控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山葡萄左红一果实为试材,应用HPLC-MS/MS技术,对山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种类及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色期前果皮内没有花色苷积累,随着果实成熟,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成熟期含量最高;在山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出花色苷13种,其中双糖苷6种、单糖苷7种。  相似文献   

17.
以宁杞1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测定细胞壁组分含量以及促进果胶分解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可溶性果胶、离子型果胶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成熟时又升高的趋势。共价结合的果胶在青果期含量较高,在成熟过程中不断下降。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在果实成熟时都呈下降趋势。果胶甲酯酶(PME)在青果期中的活性最高,随着果实的进一步成熟,PME活性逐渐降低,在成熟后期即红熟期又稍有上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不高,变色期后活性急剧上升,在绿熟期、黄熟期、红熟期都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菠萝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了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N、P、K、Ca、Mg、Mn、Fe、Zn、Cu等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的N含量在果实现红后40 d略有上升,而其他时期与P含量变化基本一致;K含量在果实生长初期有一个短暂的高峰期;叶片中的Ca、Mg含量总体上随着果实的发育而逐渐上升,并在果实成熟期有向上跃变的过程,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低则表现为Mn>Fe>Zn>Cu.此外,果实和顶芽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含量也与叶片中的含量相似,但是两种器官的营养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ex Miq.]桓优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鲜重、果实干物质含量及各种营养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鲜重和干物质含量同步逐渐增加,前期增加迅速,后期增加缓慢。全氮含量前期快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全磷、全钾、全钙的积累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前期,后期总体呈下降趋势;全镁的含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H先下降后上升。总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维生素C含量初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法,对自熟期、半红熟期及全红熟期的金丝4号枣果实提取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金丝4号枣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共53种,主要为酯类、酸类和酮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金丝4号白熟期枣样品共检测出13种香气成分,半红熟期38种,全红熟期27种,酯类物质在3个成熟期的含量分别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92%、25.21%和16.32%,酸类物质分别占香气成分的6.45%、21.16%和21.88%,酮类物质种类较少,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