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病情况 2008年起,毕节地区某羊场陆续从省内外引进山羊361只,其中本地黑山羊180只,波尔山羊及其杂交羊87只,简阳大耳羊53只,南江黄羊41只,采用放牧和补料相结合的饲养方式。2008年10月份起,引进的山羊相继发生传染性脓疱病,各品种、各年龄的羊均有感染,但本地流动的山羊较轻,引入品种较重,波尔山羊及其杂交羊较轻,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耳羊是20世纪60--70年代用马头山羊、成都麻羊与国外引进的沙能山羊、努比亚山羊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资源县于1996年从四川引进,经过三年多的饲养、繁育以及在不同地区与本地山羊杂交利用观察测试,其繁殖率、初生重、成年体重及屠宰率等生产都优于本地山羊,且抗病、抗寒力强,耐粗饲、粗放,性情温驯,适应性好,经济效益可观。值得在我区各地大力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3.
简阳大耳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种群由来和分布简阳大耳羊是英国努比亚山羊与简阳本地羊 ,经 5 0多年的杂交选育和横交固定形成的新品种类群。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华西医科大学将宋美龄托管的美国赠送的 1 0只努比亚山羊 ,用以改良简阳龙泉山脉一带的本地羊。解放后 ,为确立品名 ,于 1 982年 ,由四川农业大学著名养羊专家刘相模教授组成鉴定小组 ,为这一优良群体取名为“简阳大耳麻羊”。为进一步加快改良步伐 ,简阳市畜牧食品局先后于 1 984年和 1 985年从英国引进了努比亚山羊 1 1只和 80只。通过进一步的杂交改良 ,形成了含有较高努比亚山羊血源的群体。由于该羊的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截至目前已从国外引进和自繁3000余只纯种波尔山羊,并改良当地山羊产生杂交后代40余万只。波尔山羊原产南非,号称“世界肉羊之王”,具有体格大、生长发育快、肉用品质较好的品种特性。据对比测定,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一代本地山羊,3个月就长到20公斤,9~10个月长到45~50公斤,饲养一只波尔山羊杂交羊可比同期饲养一只本地山羊增加收入80~120元我国纯种波尔山羊达三千余只  相似文献   

5.
南江黄羊与本地山羊杂交效果试验赖小华(浙江建德市农业局)1993年我们从玉环县引进四川黄羊16只(其中成年公羊6只,母羊5只,羔羊5只),分散在5个乡镇8个养羊专业户中饲养,同时开展了黄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试验,以提高本地山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现将...  相似文献   

6.
南坪县农牧局为了改良本地板角山羊,于1996年6月28日从南江县引进黄羊40只,集中寄养在白河乡大平村一户饲有本地板角山羊的养羊户家中。饲养一个月后将种羊分散到19个山羊杂交群(示范户)进行品种改良。当时,南坪县正遭受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牧草灌丛枯萎.羊群采食不足,处于半饥饿状态.加之种羊因长途运输及环境改变.体况下降.故在羊群中暴发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其发病47只,其中:黄羊31只,本地板角山羊16只;死亡10只,其中黄羊4只.本地板角山羊6只。1流行病学根据南坪县畜禽疫病普查记载,于1965年引进的成都麻羊中带有严…  相似文献   

7.
4月5日,阜城县波尔山羊繁殖基地某饲养小区饲养3~4月龄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代羔羊开始发病,至4月14日死亡5只,故来我站就诊。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波尔山羊链球菌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饲养小区主要饲养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代羊,大多为3~4月龄幼龄羊,共饲养120只,先后发病20只,死亡5只,病程一般为1~2天,个别为4~5天,其中有1只未见任何症状即死亡。二、临床症状病羊体温40℃~42℃,精神委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眼结膜充血、流泪,…  相似文献   

8.
2016年9-12月,陇西县菜子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四川德阳引进310只黑色努比亚山羊(金堂黑山羊)进行饲养试验,以测试该品种在陇西地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结果显示,黑色努比亚山羊(金堂黑山羊)在甘肃陇西地区进行饲养时,适应性良好,耐粗饲,但对寒冷抵抗力弱。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羊肉销量大增,春节期间羊肉价格达到160元/kg,但市场仍供不应求,可见山羊养殖业前景广阔。我县农村山多地少,发展草食动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县山羊养殖户1 450多户,年出栏79 100多只。饲养的母羊大部分以本地羊为主,采用以努比亚、波尔等优良外源种公羊杂交配种繁殖,饲养方式以圈养、半放牧为主。山羊养殖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易饲养,受  相似文献   

10.
波尔山羊以其体形大、增重快、产肉多、肉质好等优点著称于世。我站于2001年9月份从外省引进一批波尔山羊,旨在通过饲养观察波尔山羊在广西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进而繁殖扩群,用来改良广西本地山羊。2002年6月,羊群中有3只相继发病并死亡1只,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巴氏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经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迅速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截至目前已从国外引进和自繁3 000余只纯种波尔山羊,并改良当地山羊产生杂交后代40余万只。波尔山羊原产南非,号称“世界肉羊之王”,具有体格大、生长发育快、肉用品质较好的品种特性。据对比测定,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一代本地山羊,3个月就长到20kg,9~10个月长到45~50kg,饲养一只波尔山羊增加收入80~120元。我国纯种波尔山羊达三千余只  相似文献   

12.
布尔山羊(Boar goat)也被译为波尔或包尔山羊,原产于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布尔山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公认的肉用山羊品种。 1995年1月,我国从德国引进25只布尔山羊,分别饲养于陕西、江苏两省,目前已发展到60多只。经过杂交改良本地山羊,初步显示了其良好的肉用性能,受到各地的普遍欢迎,呈现出很  相似文献   

13.
努比山羊原产埃及,也称埃及山羊.以其中心产区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而得名,现已分布世界各国.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从美国引进了几只,曾用它改良成都近郊的山羊,现在四川省简阳市的大耳羊含有努比羊的血液.到1984年、1985年、1987年间又分别从英国和澳大利亚引进90余只,分别放在四川省简阳市和广西省扶绥县两地饲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广西隆林山羊杂交改良技术的应用,提高隆林山羊的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努比亚山羊、隆林山羊及努隆杂交F1代(努比亚山羊♂×隆林山羊♀)为研究对象,所有山羊都在相同水平下进行饲养管理,选取3个群体共205只山羊,分别对1、3、6月龄山羊的生产性能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选取6只6月龄的父母代及杂交F1代进行屠宰,取其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努隆杂交F1代经产母羊的产羔率、羔羊成活率与父母代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重、不同月龄体尺指标与父母代差异极显著(P0.01),努隆杂交F1代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较隆林山羊都有显著提高(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游离脂肪酸与父母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努比亚山羊在改善隆林山羊体型、生长速度和肉品质上综合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5.
缙云县某养羊场,为扩大规模,增加养殖数量和提高养羊效益,于2004年6月从山东引进纯种波尔山羊(公羊)1只,波杂公羊3只和波杂母羊76只.在没有进行检疫及隔离防疫的情况下直接进场饲养.5d后发现新引进的山羊陆续发病,并出现死亡;接着本场原来饲养的山羊也相继发病、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治疗试验的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山羊痘并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相似文献   

16.
努比亚山羊引种饲养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羊场从云南省种羊场引进60只努比亚山羊进行饲养试验,经过饲养效果观察发现其具有繁殖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两大优势。1羊场地的自然条件及管理模式1.1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7.
饲养山羊虽然不失为一项农村创业、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因本地山羊生产性能低,养殖效益并不好.养殖户通常每隔3年~4年引进1只~2只优良种公羊与自己的本地母羊进行杂交,杂交后代母羊留种,做后备母羊,公羊全部阉割育肥当商品肉羊出售.利用杂种优势,杂种母羊产羔率可以提高10%以上,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可以提高20%左右.广西历年来...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及基层调查,认为发展农区养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1引进内羊良种,开展杂交改良我市群众具有悠久的养羊历史,全市年出栏山羊12万多只.但饲养的山羊品种仍以戴云山羊及福清高山羊为主,巨大都采用本交,生产的商品肉羊个体小,生长慢,出栏率低,不适应市场对肉羊品质及数量的需求,养羊的效益不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农户饲养山羊应引进南江黄羊开展杂交改良。如莆田县庄边镇黄龙村中后老农程守阳,原饲养本地母羊20多只,产的羔羊7月龄体重仅13公斤,后自市种羊场引进南江黄羊种公羊1只开展杂交改良,杂…  相似文献   

19.
波尔山羊与川东白山羊的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县本地山羊,属川东白山羊地方品种。长期以来,由于饲养在相当固定区域内,随着世代近亲系数的增加,导致一些个体体型变小,体重减轻(俗称火药包羊),经济效益明显低下。为了增大本地白山羊体型,提高生产性能,达到增加效益之目的,开县于2003年从四川种畜场引进波尔山羊50只,安排在县内10个乡镇与本地白山羊开展经济杂交。为摸清杂交一代羊的主要生产性能,笔者在开县长沙镇进行了杂交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某肉犬养殖场饲养肉犬462只,包括德国牧羊犬、笃宾犬与本地犬的杂交后代。2003年6月4日,1只从外地引进半月左右的德国牧羊犬发病死亡,8d后其他犬相继发病,至2003年7月17日共发病213只,经该场兽医诊治无效死亡46只,发病率为46.1%;病死率为21.6%。发病及死亡犬无品种、年龄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