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森林与人类》2006,26(11):6-21
丹顶鹤的鸣叫所以能响彻云霄,主要因为它的发音器官十分奇特。一股动物的发音器官都在喉咙,而丹顶鹤的两条支气管已全部转移为鸣管,呈细长的前宽后窄的梯形,  相似文献   

2.
莺声宛转,燕语呢喃,布谷催耕,画眉啼晨,雀叫鸟鸣,组成了一曲和谐动听的交响乐,使大自然增添了诗情画意,给人类生活带来无穷情趣。鸟类的鸣叫是十分有趣的生物学现象。鸟类寻食、求偶、警戒、呼救……都会发出不同的叫声,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发达的发音器官——鸣管和鸣肌。鸣管位于两支气管分出处,鸣肌则是附着在鸣管两侧的肌肉。鸟类的喜、怒、哀、乐牵动鸣肌收缩、扩张,使鸣管中的薄膜回旋振动,从而  相似文献   

3.
正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区。丹顶鹤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其野生种群的个体总数在3000只左右。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每年约有200对丹顶鹤在这里生儿育女,完成丹顶鹤家族的传宗接代任务。  相似文献   

4.
丹顶鹤丹顶鹤隶属鹤科,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达1.2米以上。全身几乎纯白,只有次级和三级飞羽为黑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丹顶之名即由此而来。丹顶鹤是  相似文献   

5.
丹顶鹤丹顶鹤隶属鹤科,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达1.2米以上。全身几乎纯白,只有次级和三级飞羽为黑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丹顶之名即由此而来。丹顶鹤是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铭昌  刘高焕 《林业研究》2008,19(2):141-147
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引起物种濒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生成保护区丹顶鹤有无人为干扰下生境适宜性图,并选取一系列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1992(2006年内保护区内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缺乏淡水来源,无论有无人为干扰,1999年丹顶鹤生境适宜性最差,适宜生境面积大量丧失,生境破碎化严重.14年来,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不断加大,以道路干扰最为显著.人为干扰促使丹顶鹤生境质量下降,生境适宜性变得更差,并导致2006年生境适宜性劣于1992年.驱动保护区内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及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7.
认识丹顶鹤是小时候通过两幅年画。一幅是道教祖师爷老聃“驾鹤西游图”。画面上鹤发童颜的老聃手持蝇甩子,微笑着端坐在丹顶鹤背上,他们下面是山水、树木和村庄,丹顶鹤身型庞大、动作矫捷,展开双翼,刮动云海,曲颈转身,直奔西天,另一幅是“松鹤延年图”。画面上一株虬蟠奇曲的老松,松针束束,干皮斑驳,枝权横生,老松周围丘陵楚楚,  相似文献   

8.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摘自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却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淹死河中。我的这只‘鹤骨笛’就是用那只因怀念徐秀娟郁郁而死的丹顶鹤的鹤骨精心打造的,今天我就用它为大家吹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来纪念这位女大学生和这只丹顶鹤,以此来唤起人们对鸟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2006年8月25日,在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剧…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女孩 她从小爱养丹顶鹤 在她大学毕业以后 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 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 就再也没有上来 …… 很多人了解丹顶鹤的故乡扎龙,是从《丹顶鹤的故事》这首凄美的歌曲和"鹤乡女孩"徐秀娟感人的故事开始的,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丹顶鹤和湿地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定监测样点、样线对向海保护区迁徙丹顶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分布区域及栖息生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保护区内迁徙种群数量相对降低,而自2010年起未再观察到繁殖巢,迁徙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湿地长期干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特别是作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芦苇沼泽不仅面积小,而且破碎化严重,不能满足丹顶鹤繁殖对水位、湿地面积及隐蔽条件等最低需求。人工辅助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建立永久性调水工程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恢复和发展丹顶鹤种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东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功能,于2007年春、秋季和2008年春季对分布在高黎贡山赧亢的1♀1♂(成体)1幼的家群和独猿(1♀,成体)跟踪观察,记录其鸣叫频次及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家群年间鸣叫时间和频次差异性显著(p=0.05)。三个季节比较,以2008年春季家群的持续鸣叫时间最长。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首先是2007年春季家群需要保护幼猿,所以减少鸣叫;其次,2008年幼猿死亡后家群中雌性个体发情和交配准备导致鸣叫频次和持续时间增加;再次,2008年春季家群和独猿的相对距离较近,导致春季长臂猿鸣叫时间和频次较高。秋季家群成功的二重唱频次高于春季,其二重唱行为更多地支持加强群内雌雄配对关系假说,而非空间和资源防卫假说。群间的合唱还与家群的警戒和防御有关;对雌性独猿而言,长时间对家群的尾随和回应性鸣叫,其功能含义还需深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2.
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主要基于对其鸣叫行为的监听,本文着重从长臂猿鸣叫的特征、鸣叫功能和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长臂猿鸣叫行为的研究进展,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也为通过鸣叫调查长臂猿种群数量和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扎龙湿地丹顶鹤全局空间分布模式和局部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准确揭示研究区内丹顶鹤种群特征及栖息生境质量状况,为研究区丹顶鹤种群栖息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扎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引入多尺度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和局部G-统计量研究方法,从全局和局部2种空间尺度来分析研究区自1981年成立保护区以来的30年间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动态。【结果】1)1981—2008年的近30年间,研究区丹顶鹤空间分布模式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1981—1990年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为随机或均匀分布模式,1996—2005年为聚集分布模式,2006—2008年为随机或均匀分布;2)丹顶鹤的全局分布模式经历了由随机或均匀分布→聚集分布模式→随机或均匀分布→聚集的变化过程;3)局部空间分布模式经历了由离散→聚集→离散→聚集的反复变化过程;4)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着较强的尺度依赖效应,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而在不同时间段,尺度效应的表现方式也有显著差异。【结论】1)无论从全局还是从局部分布看,丹顶鹤种群的空间分布变化剧烈;从长时间尺度上来看,丹顶鹤种群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模式的趋势,且聚集程度不断加强;2)局部模式变化是全局模式变化的指针;3)丹顶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着较强的尺度依赖效应;4)综合运用全局和局部的指数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种群空间分布模式是进行种群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17年3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为一只人工救治丹顶鹤绑定背负式卫星追踪器,来探究丹顶鹤春季迁徙停歇期在黄河三角洲的生境选择机制及活动范围。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区的生境类型分布,运用GIS软件对丹顶鹤活动的生境类型和日活动范围进行量化分析。卫星跟踪结果表明:(1)春季迁徙期,丹顶鹤在黄河三角洲倾向于选择芦苇沼泽生境(位点所在生境比例:88.75%),偶尔利用水产养殖塘(2.73%)、近海滩涂(6.59%)和农田(1.93%)生境;(2)丹顶鹤的日活动范围一般维持在(14.62—50.55 hm2)范围内,且有一个规律的动态波动,一般4—5天便会另外选择一个觅食栖息地;(3)丹顶鹤的夜宿地选择较为固定,多为芦苇沼泽(94.05%),对近海滩涂(4.09%)和农田(1.86%)选择较少。建议保护区加强对芦苇沼泽和近海滩涂湿地(翅碱蓬滩涂)的保护和管理,以便为丹顶鹤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丹顶鹤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由于栖息地的变化,其种群数量难以显著增加,分布区也急剧缩小。目前仅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据近几年的调查,在日本北海道的沼泽区域内生活的丹顶鹤为留鸟,在大陆北纬40°~50°的丹顶鹤繁殖区为的中国黑龙江扎龙、三江平原和兴凯湖区、吉林北部、辽宁双台河口、内蒙古东部及俄罗斯远东黑龙江流域;这里繁殖的丹顶鹤多数沿扎龙—双台河口—环渤海—黄河口—日照最后到达盐城,兴凯湖区的丹顶鹤沿长白山东缘经图们江口到达朝鲜三八线。目前,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是在朝鲜半岛中部和江苏中部盐城沿海…  相似文献   

16.
我选丹顶鹤     
我最喜欢丹顶鹤,因为它很漂亮。它长了一身洁白的羽毛,头上的冠子就象一顶小红帽。丹顶鹤也叫仙鹤,古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2018年5月,90后女孩徐卓在那首以自己姑姑为原型的歌声中,登上央视《朗读者》舞台,讲述了她一家三代人与丹顶鹤的凄美故事。美丽优雅的丹顶鹤,曾被300万中国网友推选为国鸟。但令人痛心的是,因为湿地被破坏,白鹤被大量捕杀,这种稀世之鸟正濒临灭绝,目前全世界仅剩2000余只!为了守护丹顶鹤,徐卓的姑姑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这使我想起了在扎龙、盐城湿地看到的丹顶鹤和在新中国邮票上看到的丹顶鹤。因为丹顶鹤是“湿地之神”。丹顶鹤,又称仙鹤。它是中国极为名贵的鸟类,因其周身披以洁白色羽毛,只有颈、喉部是褐色,两翼的一部分飞羽为墨色,头顶部皮肤裸露,呈鲜明的猩红色,故得名“丹顶鹤”。从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的漆器上就绘有丹顶鹤的图案。丹顶鹤体型高大,直立时可达1.34米,这种世界珍稀鸟类能活70多岁,有的甚至长达90岁。丹顶鹤属于终身一夫一妻制的生物,一旦选择配偶,它们就会终生生活在一起,无论是觅食,还是飞行,都形影不离。因此它是长寿、吉祥、高雅和爱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故被称为“仙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丹顶鹤在公园训练放飞的技术细节及要点,以及驯化丹顶鹤的管理等问题,研究结果对于公园圈养丹顶鹤的训练放飞及管理具有指导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选丹顶鹤为“国鸟”窦振威编者按:最近,全国正在开展评选“国鸟”的活动。我省生物学研究员,鸟类学专家,西北师大生物系教授窦振威先生,从事鸟类资源研究与科普、高教工作多年,他建议选丹顶鹤为“国鸟”,并撰文推荐。现将其发表如下,以飨读者。潇洒俊秀的丹顶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