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sx(2011)107]"花生—甜豌豆"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应用及推广,示范面积80 hm2,辐射面积突破533.33 hm2。实地测产结果表明,与"小麦—水稻"常规种植模式相比,"花生—甜豌豆"新模式平均增产值36300元/hm2,增纯效益29 550元/hm2。同时,分别介绍花生和甜豌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正>天津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李海燕推广研究员主持的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设施蔬菜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示范"项目圆满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内容,近日通过了结题验收。近年来,天津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超过40万hm2,为探索和推广适合天津地理气候条件、市场供求规律和农民种植习惯的高效种植模式,带动农民增收,项目研究推广了1早春厚皮甜瓜-秋冬番茄等设施蔬菜高  相似文献   

3.
孜然套种茴香复种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孜然套种茴香复种白菜是我县农业科技人员为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我县冷凉灌区示范成功的一种高效栽培模式.2000年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66.67 hm2.孜然平均产量1 152.9kg/hm2,收入12 681.9元/hm2;茴香平均产量1 789.5 kg/hm2,收入8 947.5元/hm2;白菜平均产量55000.0 kg/hm2,收入11 000.0元/hm2;综合经济效益32 629.4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试验示范推广旱作农业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高效栽培模式,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了旱地全膜覆盖垄腰秋播大蒜高效栽培技术,大蒜种植密度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栽培的18万株/hm2提高到37.5万株/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是肃州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2万hm2.由于近几年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大,使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为全面提高小麦、玉米种植效益,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几种小麦、玉米立体高产高效种植栽培技术,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丰收.现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机械深松少耕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集成,在黑龙江省双城市3个试验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0年核心示范面积6hm2,示范面积60hm2,辐射带动6 000hm2,产量较农户模式增产2 926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共节本增效0.27亿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棚西瓜-黑菜高效种植模式,总结了该模式的茬口安排及西瓜、黑菜的栽培技术要点及产量效益,以期为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柴胡与孜然混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经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中药材柴胡与孜然混作高效种植模式 ,采用该模式种植的柴胡产量达 1 80 0kg/hm2 ,孜然产量达 1 6 5 0 kg/hm2 ,综合经济效益高达 3 1 2 0 0~ 3 6 4 5 0元 /hm2 ,并从选地整地、选用优质种子、精细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药材柴胡与孜然混作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植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一是具备高稳产土壤肥力和基础设施健全的良田;二是具备高稳产潜力的良种;三是具备高稳产技术集成的良法,只有良田、良种、良法有机配套,才能实现水稻高产。隆阳区"九五"以来,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高标准和高稳产农田取得了初步成效;高产水稻良种的选育达到推广一批、示范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衔接机制;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得到重点突破,2006年以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增产显著,2013年隆阳区1.493万hm2一季中稻平均单产超10.56 t/hm2,整县制一季中稻单产水平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0.
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一是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力度。2005年引进了52个优新品种,重点推广特籼占25、Ⅱ优128和粤杂922、博Ⅱ优15、博优64、博优961等主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同时,积极扶持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全省18个市县40多个乡镇共示范种植超级稻近533.33hm2,田间验收测产平均达600kg/667m2以上,取得良好的增产示范效果,带动了农民的种稻积极性。二是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杂交稻种植19.65万hm2、旱育秧1.85万hm2、抛秧7.43万hm2,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比率分别比2004年增加4.1个百分点、3.0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2.发…  相似文献   

11.
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水稻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籽粒充实度和保优质为核心的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多点应用示范,比较研究了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的效果。田间试验表明,"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能促进前期早发、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有效分蘖生长和成穗,提高成穗率,增加总颖花数、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极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2.22%~19.73%,并能改善米质。大田示范结果表明也验证了田间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番茄”模式每667m^2的年产值和年纯收益分别达到12377元和10931元,实现了在最有利于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生产时段优先安排种植高效作物,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物间对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利用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耕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豫西地区夏大豆发生"症青"现象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防治手段也缺乏针对性。为了有效防治豫西夏大豆"症青"现象,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大豆重茬和品种差异对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31.70%,正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1.0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重茬条件下,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现象发生,"症青"株率变幅为8.6%~58.7%,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正茬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均较轻,56%的品种"症青"发生率不足1%,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重茬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或者加重,生产上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防治大豆"症青"发生,同时选择对"症青"现象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4.
Y两优5867是用Y58S与恢复系R674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一季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熟期转色好等特点,于2010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Y两优586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们多年研究成果,并与现在高产栽培成熟技术组装配套,集成了一套以提高成穗率、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充分挖掘品种优质潜力(保优质)为主攻目标的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本文介绍了其技术原理和应用效果,并详细介绍了其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育秧肥培育壮秧、"三控"结合控蘖,配套技术包括稀播细管、宽行浅栽、适肥促发、补肥防衰、增氧灌溉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种植,5月15日至6月4日播种均可正常成熟。在本试验条件下,以5月25日播种,即秧龄35d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进行应用与推广,并集合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连作晚稻攻关,大面积示范取得10.5 t/hm2以上产量,总结出一整套适应该组合高产栽培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栽培的高产优质型水稻新品种,2013年引进两优616品种在福安市分别作单季稻、双季晚稻示范栽培,结果表明:作单季稻栽培比作双季晚稻栽培每667 m2增产96.5 kg,增幅20.4%,建议扩大单季稻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7d左右  相似文献   

20.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