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杂交稻组合米质指标变异度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84个杂交籼稻组合各项米质指标的变异度及其指标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米质指标在不同组合间的变幅存在很大差异,以外观品质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变幅最大,较难达到优质标准,是影响杂交稻米质的主要限制性指标。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从而使整精米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米质指标在不同杂交水稻品种间的变异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20个杂交籼稻组合各米质指标的变异度和几个重要米质指标的相关分析,研究了一些重要米质指标间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杂交稻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指标。结果表明,各米质指标在组合间的变幅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幅较小,比较容易达到优质标准;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的变幅较大,较难达到优质标准,尤其是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3个指标,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性指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改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可提高加工品质整精米率,但蒸煮品质胶稠度却与加工品质整精米率显著负相关,在优质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籼稻品质现状及其改良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江苏近10年来生产上种植的和新育成的主要籼稻品种的外观、加工及食用品质的分析,有30%品种的米质综合性状达到农业部颁发的Ⅱ级优质米标准,而与Ⅰ级米的主要差距是加工品质欠佳和直链淀粉含量偏高。针对本省籼稻米质现状,其改良策略应以商品品质改良为重点,食用品质以选育直链淀粉含量在20%左右的品种为宜。常规品种在Ⅱ级米基础上再提高一步,杂交稻以选育细长粒优质不育系为主,并协调好优质、高产、高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粳稻的品质现状与改良策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和参加1995~1996年度中粳区域试验品系的品质分析表明,综合指标能达二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只有一个。除外观品质外,95%以上的品种(系)的加工品质、理化品质都已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主要问题是外观品质欠佳,垩白度、垩白率指标偏高。其改良措施应在广泛征集国内外优质稻种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杂交育种和现代育种方法,对杂交后代外观品质进行早代选择,协调好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杂交粳稻的品质改良应特别注重优质不育系的转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2014~2022年进入“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参评环节的224个杂交籼稻品种的米质主要指标、稻米外观评价指标、米饭感官评价指标进行统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年份间优质稻品质的变化趋势和整体米质情况。结果表明,四川优质稻米,以细长为优的特征明显,稻米胶稠度在品种间差异不大,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趋向稳定在17%以内。“整体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黄粒米”“垩白度”“米饭的颜色”等指标更容易在不同品种间产生差异,而“互混率”“饭粒完整性”“米饭的粘性”等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小。杂质、不完善粒、黄粒米、碎米和垩白度等指标可作为四川优质稻进一步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9个粳稻品种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北山区粳稻品种品质性状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各品质性状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无论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都有待改良提高。优质粳稻育种首先应注重对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进行改良选择,通过积极引进日本优质粳稻和东北优质粳稻与本地主栽高产粳稻杂交配组,采用混合选择、单株定向选择、食味感观评定,改良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选育优质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分析资料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典范相关分析认为,大部分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并不密切,但仍有10.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的水平。在米质和产量这两组性状间的关联性中,由粒长、长宽比、糙米率与千粒重、每穗实粒数、产量、有效穗起了主要作用。以直链淀粉含量为核心的蒸煮品质和食口性,以及以垩白为代表的外观品质与产量和其构成因素是没有矛盾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通过遗传改良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江苏省粳稻主栽品种的品质,并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种植地区的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徐淮稻区稻米品质优于苏中、苏南,品种间外观品质差异明显。分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表明,粳稻籽粒长与垩白度相关极显著。江苏省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外观品质的改良,选育短圆形籽粒的粳稻品种是改良外观品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系杂交水稻优质育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按照我国优质稻谷标准,当前三系杂交水稻的米质问题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低、垩白粒率高、垩白大及胶稠度低(硬),这与它们的亲本米质状况是一致的。多数水稻品质性状兼有质量、数量性状双重遗传特性,其共同处是杂种F1表现双亲中值,一些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品质性状的表现受环境气候尤其是结实期气温的影响极大,不同品种的同一性状对环境的敏感性有差异。谷粒小粒形可减少晋白,利于提高整精米率,并减少受环境的影响。个别品质性状与产量存在相关,综合米质表现与产量却无显著关系。高产与优质是可以结合的,杂交水稻不育系的改良以提高胶笛度和减少晋白为重点,恢复系的改良以减少晋白为主,收集和筛选高(软)胶稠度、小或无垩白、品质性状对气温反应不敏感的品种作亲本杂交选育小粒形无垩白优质恢复系和不育系,并根据性状互补原则可配制出碾磨、外观及蒸煮食用品质均优质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食用粳米品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处粳稻主栽品种的品质,并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种植地区的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徐淮稻区稻米品质优于苏中,苏南,品种间外观品质差异明显,分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表明,粳稻籽粒长与垩白度相关极显著。江苏省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外观品质的改良,选育短圆形籽业的粳稻品种是改良外观品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优质早稻太子玉晶异地栽培试验证明,异地栽培对水稻子粒灌浆饱满程度和结实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直链淀粉含量,湖化温度受栽培环境变化影响较小,株高和粒型等性状比较稳定,异地栽培条件下,处理982B的米质优于处理982A和对照。垩白度大小显著影响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产梗稻为例,研究稻米外观分选对其食味品质的影响.根据外观品质将单-品种米样分为整米无垩白、整米垩白少、整米垩白多、碎米无垩白、碎米垩白少、碎米垩白多6个等级,分别测定6种米样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米粒垩白多少和米粒的整碎相关性显著;整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比碎米的低,胶稠度比碎米的长;垩白越少其直链淀粉含量越低,胶稠度越长.所以剔除碎米和垩白米能够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稻米分选不仅可以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还可以改进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优质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稻米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的进展。有关稻米品质性状的研究基本上概括为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3个方面,其中食味是决定稻米品质优劣的重要性状,弄清稻米食味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作用特点和规律,为优质稻米生产和优质米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制定我省特色的优质米评价方法,发展创汇及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国审优质杂交稻组合泸香615的糙米率、精米率有所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整精米率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种植泸香615,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稀植(每hm2栽植12万~13万窝,每窝两粒谷秧),以提高碾米品质.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rosoft Excel、DPS、SPSS软件,对部分气候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广东地方稻种资源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并初步将品种分为7个类别.其分析结果可为挖掘和利用优异资源、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6个米质较好的单晚品种在邵武市张厝乡进行对比鉴定,Ⅱ优辐819及两优增九、福两优2186在邵武市种植表现较好,可在该地适当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香稻的营养品质、香味的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香味遗传、环境因素对香味的影响,以及香稻品种选育、杂交组合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香稻的发展方向是将优质与高产、抗逆及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培养品质卓越的常规优质香稻品种与香型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9.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相似文献   

20.
改善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育种实践和他人经验,总结出几条有效提高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的技术途径。选择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灌浆速度快、两段灌浆不明显和综合抗性较好的双亲配组,能有效提高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通过栽培措施,如多施有机肥、适当施用氮磷钾、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管水、适时适度收晒等也能相对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