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4C)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在茎鞘中的较多。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与籽粒中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低、IAA的含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3.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种(含亚种间)抽穗结实期叶、茎鞘、穗以及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考察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并通过杂种与其相应父本的差异比较,分析了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干物质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总体上开花期叶片和茎鞘部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穗部和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在籽粒灌浆末期达到最大值.叶和茎鞘干物质所占比例从抽穗之日起呈下降趋势,穗部所占比例则一直上升;抽穗后第1~7d,茎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至抽穗后第14d,穗部转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单茎籽粒产量与抽穗后叶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关系,且以抽穗后第1~7d相关系数较大;抽穗后第1d茎鞘干物质积累与单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自第7d始转为负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抽穗后穗部和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单茎干物质积累在各器官中分配的相关趋势和籽粒产量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相关趋势基本一致.多数组合抽穗后叶、茎鞘、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表现出负向父本优势,单茎穗干物质则表现出正向父本优势的组合数多,单茎籽粒产量和结实率的父本优势表现出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稻穗的产量一部分来自抽穗前的贮藏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抽穗后直接生产的光合产物,两者对穗干物质积累的作用因品种而异,一些研究认为,杂交水稻前期总光合势迅速增加,导致干物质生产与积累表现优势,净同化率优势前期明显,后期消失;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与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亚种间杂交水稻穗大粒多,生产上日益受到重视.但关于亚种间杂交稻后期物质生产与穗部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报道甚少.1998年,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亚种间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充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不同类型的两系杂交稻品种,研究了结实期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在抽穗后的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结实率、充实率、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各品种以下部茎鞘物质积累多、转运率高;茎鞘物质转运启动时间早、运转强度大,其转运率高、结实率高、充实度好,表明早期转运对籽粒灌浆充实的重要性;抽穗期提高糖花比,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减少空秕粒的产生,增加籽粒充实率。  相似文献   

6.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7.
对亚种间杂交稻组合PE037×02428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亚种间杂交稻较品种间杂交稻具有更大的光合产物积累优势,但实际产量不高;b.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在乳熟末期前各时期的比重较大,后期则比重较小;c.亚种间杂交稻各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较为复杂,提高移栽至孕穗期的生物产量对增加经济产量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亚种间杂交稻干特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地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质。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9.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10.
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9~36株/m2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反,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著,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低,达到最高苗的时期和有效分蘖终止期随栽插密度增大而提早;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RGR随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18-1121
选用不同类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研究了结实期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在抽穗后的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结实率、充实率、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组合以下部茎鞘物质积累多、转运率高。茎鞘物质转运启动时间早、运转强度大 ,其转运率高的组合 ,结实率高、充实度好 ,表明早期转运对籽粒灌浆充实的重要性。抽穗期提高糖花比 ,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 ,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 ,减少空秕粒 ,增进籽粒充实。  相似文献   

12.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6个两系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结实期水分胁迫处理(-50kPa)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处理都显著低于对照(浅水层)。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灌浆初期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灌浆中后期明显比对照下降快.且籼型两系杂交稻比粳型两系杂交稻下降更快;根系活力在灌浆初期处理高于对照,灌浆中后期下降趋势与叶绿素和光合速率一致。干物质积累量处理低于对照.而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都高于对照.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水分胁迫处理加快了植株衰老,减少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但促进了茎鞘储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输出。水分胁迫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表现为对出糙率、长宽比、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因品种而异,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规粳稻盐粳2号、常规籼稻扬稻4号、亚种内杂交稻汕优63、亚种间杂交稻02428/明恢63为供试材料,将成熟期谷粒分成不同比重等级谷粒,研究水稻谷壳充实程度对籽粒接受灌浆物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籼、粳稻、还是亚种内和亚种间的杂交稻,其不同比重等级谷粒的糙米重、谷壳重、单位谷粒面积糙米重、单位谷粒面积谷壳重的差异较大.谷壳面积的差异较小.用单位谷粒成积的谷壳重作为谷壳充实程度的指标,用单位谷粒面积所形成的糙米重作为籽粒接受灌浆物质能力的指标,成熟期单位谷粒面积的谷壳重与单位谷粒面积所形成的糙米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谷壳的充实程度有利于提高籽粒接受灌浆物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氮、磷、钾肥合理供应下,比较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中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化特点,挖掘控释尿素氮肥利用潜力和减少氮素损失的作用,定量研究控释尿素在稻田的去向和利用率,为高效施用控释肥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15)N标记的粉末状普通尿素(U)和控释尿素(CRU)3个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分配和转运及肥料氮在稻田的去向和利用率。【结果】随生育期的推进,水稻植株茎和鞘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开花期,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植株茎的干物质量提高13.8%,鞘的干物质量无明显变化,茎和鞘的~(15)N积累量分别提高62.5%和25.5%,随后由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15)N向籽粒的不断转移而降低。随着叶片的衰老脱落,叶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从抽穗期开始逐渐下降,成熟期达到最小值。而穗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从孕穗期开始不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茎、鞘、穗和地上部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分别增加17.3%、13.2%、3.5%、3.7%和25.0%、20.0%、15.8%、13.3%,叶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分别降低14.6%和15.2%。开花期到成熟期,CRU处理的水稻干物质及~(15)N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286.78 g·m~(-2)、32.3%、30.8%和2.69 g·m~(-2)、67.2%、83.8%,与U处理相比略有增加,但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灌浆期到成熟期,CRU处理养分供应充足,促进了水稻籽粒的灌浆速率,促进了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及氮素的同化和营养器官中养分向籽粒的迅速转运。等氮量下,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产量和植株吸氮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施用CRU提高水稻植株~(15)N吸收量13.3%,提高水稻~(15)N利用率3.2个百分点,增加水稻植株氮素来自~(15)N肥料的百分比(Ndff)2.9个百分点,增加~(15)N土壤残留率0.9个百分点,提高~(15)N总回收率4.0个百分点,减少~(15)N损失率4.0个百分点。无论施用控释尿素还是普通尿素,土壤氮素均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主要来源,水稻生育期吸收氮素来自土壤的氮素约占70%以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水稻收获后,肥料~(15)N主要残留在0—20 cm土层中,约占总残留量的78%。其次是20—40 cm和40—60 cm土层,这两层土壤中肥料~(15)N残留量相近,约占总残留量的19%左右。而在60 cm土层以下,仍有微量的肥料~(15)N残留,占总残留量的4%以下。【结论】施用控释尿素可以增加水稻各生育期的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增加花后(尤其是灌浆期到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在稳产的情况下,既提高了肥料氮利用率,也减少了肥料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亚种间杂交稻灌浆期的源库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表明:(1)供试的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均较汕优63低;(2)抽穗后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变化呈“N”型曲线,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第二次上升时间早,且幅度大;(3)亚种间组合的源库矛盾较汕优63大,且越到后期这种差异越大;(4)充实度差的组合充实度不高可能与其后期物质运转能力低,造成灌浆物质不足,后期灌浆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及影响粳稻品种氮素吸收的主要物质生产因素,以期为粳稻品种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率、产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不同氮素吸收型粳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各生育阶段群体及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大,根干重、茎鞘叶干重、穗干重也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经济系数无明显差异;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作用大于经济系数的作用;抽穗前物质生产量、抽穗后物质生产量对成熟期物质生产量均有重要的作用,前者略大于后者;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对群体干物质生产量的作用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抽穗前更明显;提高抽穗前后茎鞘叶干重和成熟期穗干重有利于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提高。[结论]促进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尤其是抽穗前单穗干物质生产量,促进抽穗前后茎鞘叶干重和抽穗后穗干重的提高可显著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施肥方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能够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有效成穗率,优化了群体结构,改善田间植株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增加了抽穗前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了灌浆期茎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同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率,进而促进了水稻终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它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乳苗抛栽和手插秧、抛秧、水直播的干物积累与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经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之间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的正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乳苗抛栽干物质积累速度低,抽穗灌浆期至成熟期绿叶和茎鞘干重比例较高,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低。  相似文献   

20.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