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解决玉米生长过程中呈伞型的气生根与次生根将地膜紧密包裹问题,最大限度地起出地膜和根茬,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运用圆盘式切膜起茬机理,于2015年8月在新疆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先锋村进行玉米起茬试验,研究入士深度、前进速度和立柱间距三个主导因素对玉米根茬起茬率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切膜起茬部件入土深度、前进速度、立柱间距和起茬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17组起茬率组合试验,得出17组相应的起茬率.最大起茬率为93.9;,工作参数是:入土深度为150 mm、前进速度为3 km/h、立柱间距为100 mm;最小起茬率为63.5;,工作参数是:入土深度为100 mm、前进速度为2 km/h、立柱间距为63.5mm.[结论]研究了圆盘式切膜起茬的原理,分析了影响起茬性能的关键因素,并通过试验验证得到优化参数组合入土深度为151 mm、前进速度为4 km/h、立柱间距为100 mm,最优起茬率为93.1;,为圆盘式切膜起茬机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弹齿式收膜机主要结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北方垄作制小根茬作物的田间收膜设计了弹齿式残膜回收机。介绍了该收膜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原则 ,给出了机具的作业性能指标。样机田间测试结果为 ,残膜收净率 91 6 % ,纯工作生产率 0 38hm2 ·h-1;机具结构简单、合理 ,工作可靠 ,性能参数达到设计要求。该机具配套动力 13 2kW ,既适用于70 0mm垄的收膜 ( 1次收双行 ) ,也适用于 10 0 0mm的大垄 ( 1次收 1行 ) ,通用性较好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和探讨起垄双层地膜覆盖在河西绿洲灌区温室大棚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设置垄沟底覆单层地膜、垄上覆单层地膜和覆双层地膜3种地膜覆盖方式,以不覆膜为对照,采用沟灌水肥供给模式,研究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垄面覆盖地膜辣椒的株高、茎粗、主根长、地上下部干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膜,根冠比显著低于不覆膜;在成熟期,覆双膜辣椒的株高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9.46%和5.82%,茎粗为9.13%和11.82%,叶宽为27.57%和34.47%,叶绿素含量为7.74%和6.91%,地下部鲜质量为1.30%和1.53%,主根长为4.13%和7.26%、地上部干质量为0.83%和22.67%,地下部干质量为13.96%和16.23%;覆双膜辣椒产量分别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和不覆膜对照14.58%、12.75%和28.18%,2种覆单膜方式之间的辣椒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设施辣椒起垄覆盖双层地膜是一种能够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增加产量的地膜覆盖方式,适宜在河西绿洲灌区设施辣椒高产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集雨保墒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露地栽培等5种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之间,马铃薯生育期有一定差别,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均较露地栽培提前;地膜覆盖栽培耕层土壤含水量均优于露地栽培,不同起垄方式覆膜后均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使马铃薯发苗快、出苗整齐、苗壮色深、根系发达、生育期提前,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侧播;不同起垄方式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均较露地栽培明显增产,增幅达到54.6%~56.3%。在今后马铃薯栽培中,应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尤其是单垄双行微沟侧播。  相似文献   

5.
颜鸿祥  张国  朱启法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40-41,108
为解决皖南烟区起垄较早田块杂草严重、促进烟草早发旺长等问题,为不同类型地膜覆盖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示范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烟田杂草控制效果及烟叶产值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对杂草控制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全黑膜中间黑条膜中间白条膜全白膜,相同条件下烟垄地温从高到低依次是:全白中间黑条膜中间白条膜全黑膜。综合考虑,起垄较早田块推荐使用中间黑条膜,正常起垄时间田块白色和中间黑条膜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黔东南地区早熟马铃薯机械起垄黑膜覆盖人工打孔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的二级种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白色地膜覆盖栽培、白色地膜覆盖覆土栽培和露地栽培4种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出苗率差异较小,均为95%左右。生育期存在一定差异,为64~73d,并以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生育期最长,为73d;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其次,为67d;其余2种栽培方式最短。商品薯率为91.2%~94.9%,并以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最高。各种栽培方式的产量为2 259.0~2 362.5kg/667m~2,并以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产量最高;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其次,为2 343.3kg/667m~2;白色地膜覆盖覆土栽培方式最低。经济效益以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最高,纯收入为1 817.0元/667m~2,用工量最少,为2.68个工/667m~2;比其余3种栽培方式增收22.0%~34.2%。在机械化利用率、杂草抑制效果及商品薯率提升等方面,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优于其余3种栽培方式。在黔东南地区,采用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种植早熟马铃薯,具有省工、省力、绿色、高产和高效等优点,在生产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平定县石门口乡南上庄村在继总结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示范了玉米膜侧沟种栽培技术,即把40厘米地膜覆盖在两行玉米之间(窄行)的垄背上,玉米播在地膜两侧垄沟里;由于膜侧沟种垄盖栽培具有膜内栽培相似的增温保墒、抗旱抗  相似文献   

8.
倾斜圆盘式棉花精量排种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成穴器与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组合设计成倾斜圆盘式棉花精密打穴播种机。本文介绍了倾斜圆盘式棉花膜上精量穴播器的原理、工作过程、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3Z S-1型水田除草中耕机由吉林省延吉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电话:0433-2813982)研制生产,是国内首创的新型除草机具,性能优越,满足了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大米”生产的需要。适用于水田的中耕除草作业,配备起垄机后可方便插秧前的起垄作业。该机采用独轮驱动、手提转向方式,在作业过程中不伤苗;采用立式回圆盘工作机构和挤压式中耕部件,不但能进行行间灭草,还能除去株间杂草;进行两次作业就能完成水田除草中耕作业。该机具有以下优点:①特殊结构的除草刀盘,既能消灭行间杂草,又能消灭株间杂草,除草率达95%以上。②一次完成进地除草、耕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黔北烤烟不同起垄及地膜覆盖方式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单行垄和双行平垄,全生育期盖膜相对于团棵期揭膜不利于雨水向土壤补充,揭膜与否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影响不明显;对于双行凹垄,全生育期盖膜相对团棵期揭膜有利于水分向垄体内补充,有利于保水,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团棵期揭膜的条件下,双行平垄保水效果和经济性状表现最好;在全生育期盖膜条件下,双行凹垄的集雨和保水效果最好,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明显好于其他起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中耕碎土铲是旱田联合耕整地机械广泛应用的作业部件,用于耕整地和中耕作业,中耕型铧铲用于中耕松碎土,除草,提高土壤通透性;耕整地型铧铲用于松碎土壤,用于耕整地时,常与圆盘耙等作业部件配合使用。近年来,部分耕作机械采用震动式作业部件,即在作业中,用外力驱动作业部件以一定频率振幅在耕层中震动。实际使用中,这类装置可有效减轻耕作阻力,但部件震动需驱动功耗,增添传动部件,节能降耗效果不明显,应用范围有限,多用于重载荷铧铲式耕耘机械。
  弹性组合碎土铲部件是一种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我国北方旱田垄作区田间耕整地机械部件,主要用于灭茬起垄联合整地机。弹性组合碎土铲配置在灭茬起垄联合整地机灭茬部件之后,由铧铲式工作部件替代灭茬旋耕整地联合作业中的旋转耕耘部件,对灭茬后全垄体进行碎土作业。  相似文献   

12.
起垄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重要环节。为了深入系统了解我国起垄机械关键技术,文章综述了我国丘陵山区起垄机械及其在烟叶生产中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丘陵山区运用较为广泛的整型式、开沟式和圆盘式起垄机研究进展。在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现有丘陵山区烟叶生产起垄机械研发投入不足、宜机化条件差、耕层浅导致起垄高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同时指出未来起垄机械一机多用、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起垄机械装备及其在烟叶生产起垄机械化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用地膜覆盖全田,在沟内播种作物的技术。该技术集"大小垄种植、地膜覆盖、垄沟种植"于一体,能够显著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旱作业区粮食产量。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用于土壤墒情差和降水量较少的旱作农业区,以坡耕地增产效果明显。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原理  相似文献   

14.
灌水沟播机起垄开沟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起垄开沟器是灌水沟播机的主要工作部件,需要一次完成起垄、开沟、覆土等几项作业。本文中对翼式起垄开沟器的结构形式及参数进行了设计研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观察了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双垄垄侧穴播3种栽培方式下折合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 935.0、37 253.3、35 832.8 kg/hm2.分别较露地穴播增产37.32%、34.85%、29.71%。以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较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临沂烟区近年来移栽至现蕾期季节性干旱缺水的实际,采取大田对比试验方法,测定双行凹垄和常规单垄2种移栽方式用水量、膜下水温等有关指标。结果表明,双行凹垄双行膜的凹面能够收集雨水,通过补水孔向烟根一侧补水,特别在干旱年份能够有效收集降水,节水效果明显,节约灌溉用水量45%,提高灌溉效率,避免了大水漫灌,减少根茎类病害传播几率;双行凹垄实现了宽垄、高垄栽培,地膜覆盖面积大,膜下温度较常规单垄移栽高3~5℃,集雨保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方烟区耕整地、施肥、盖膜耗工费时,缺乏相应的适用机械等问题,设计了HY-1GZDVFM-130型履带自走式起垄施肥铺膜机。该机采用履带式行走,并设置了2个刀轴转速档位,机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刀轴转速,提高作业效果;施肥部件可以同时施粉状和颗粒状的肥料,并安装搅拌装置,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自动切膜装置,可降低烟农成本,值得在南方烟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双行番茄铺膜播种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台县2008年种植加工番茄近400公顷,采用机械直播模式和机械开沟铺膜人工移栽模式。引进使用了双行番茄铺膜直播机和起垄铺膜机。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半膜起垄栽培和半膜平覆栽培马铃薯(青薯168)比较,结果显示在本地区同等肥力、投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半膜起垄种植效果好于半膜平覆。  相似文献   

20.
要使用好地膜覆盖机,除搞好整地,作畦、选膜、试铺等铺膜准备工作外,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