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对光照和竞争响应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杆幼苗为试验材料,盆栽试验以自然光照为基础设置4个遮光率水平作为不同光照条件,设置5个密度水平,每个树种15个栽植组合方式(包括单独栽植和混合栽植),进行一个生长季节的试验和取样观测分析,以确定这2个树种在苗期对光照和栽植密度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以及存活率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相对地径生长量在微光条件下显著提高,且其存活率在半光照和弱光照条件下也显著提高.白杆幼苗的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升高的趋势,但其存活率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栽植密度下,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适中的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其存活率;白杆幼苗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与落叶松混栽时比单树种栽植时高,但其存活率没有任何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适度遮荫和密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华北落叶松苗期生长并显著提高其存活率,从而有利于华北落叶松成功度过幼苗幼树期;同时,适度遮荫和混栽也有利于白杆幼苗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对暗紫贝母幼苗生长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以株高为生长指标,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比较其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高海拔和低海拔段暗紫贝母幼苗苗高均显著低于中海拔段;5月~6月份幼苗苗高的生长量显著高于6月~7月份幼苗苗高的生长量;总生物碱含量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梯度会对暗紫贝母生长及总生物碱含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可能是由无雪期的长度、气温等环境因子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规律,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设置了33块标准地,研究华北落叶松幼龄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点以及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在5年生树高生长开始加速,胸径生长在11年生前处于快速增加阶段,材积生长量在9年生开始进入高速生长阶段,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其每公顷材积年均生长量不同;在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年均生长量随地位级的提高而增加;而针对某一地位级,随密度增加,材积增长速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芳  钱栋 《河北林业科技》2015,(2):50-51,60
以河北省隆化林业局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过程,并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胸径生长在第16年连年生长量与总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后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在第8~16年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华北落叶松的材积生长在前期呈现快速生长的趋势,并且在34a出现最大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而平均生长量一直呈现比较平滑的上升趋势。Richards方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杆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了华北落叶松和白析苗期生长对光照和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华北落叶松和白不工幼苗脯氨酸含量增高,淀粉含量下降,且华北落叶松的变化都高于白杆,华北落叶松幼苗比白析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能力更强;随着光照的增强,也有相同的表现。光照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析幼苗脯氨酸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具有叠加作用,2个树种对水分胁迫和强光照的响应机制一致,但树种间响应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响应能力更强,华北落叶松具有比白术千更大的抗干旱胁迫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关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9 a后其胸径、树高和蓄积等3项生长指标的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3.1%~154.5%、20.9%~54.0%和24.6%~42.8%。2)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均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但当间伐强度超过40.1%后,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平均生长率均下降;间伐强度超过40.1%时,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最大。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初次抚育间伐时,间伐强度以40.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土壤进行不同水分处理来研究其对油松幼苗根系生长是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不低于40%的水分胁迫范围内,油松幼苗根系生长量随胁迫加重而增加;土壤含水量50%~60%范围内,水分胁迫越重,根系活力越大;土壤含水量低于50%时,根系活力又会随胁迫的加重而逐渐降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苗期油松根系对氨基酸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的吸收均呈不同程度的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华北落叶松生长发育规律,为培育大径级的华北落叶松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分析年轮宽度和轮枝高度,对0~80a华北落叶松不同年龄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胸径生长量在80a之前比较稳定,虽然到60a后胸径生长量有所减低,但每年仍然能达到0.5cm左右;华北落叶松树高生长量在林龄50a之后明显减小,到70a后年生长量基本在0.2m左右,到80a时每年仍然有0.2m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知不同坡面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状况,选取木兰围场北沟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的调查,找出适宜其生长的地形条件。结果显示:坡向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方面,阴坡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胸径的生长量要高于阳坡;坡向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方面,阴坡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树高的生长量也高于阳坡。总体规律为阴坡立地条件下的华北落叶松生长优于阳坡。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太岳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为华北落叶松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笔者对太岳林局七里峪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解析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华北落叶松的生长过程,建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适合胸径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Korf方程,适合树高、材积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Richards方程,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0.99.华北落叶松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9 a达到最大值0.95 cm,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7 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9年达到了最大值,9 a~12 a连年高生长量相同,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6 a.材积在9 a~15 a时连年生长量快速增长,15 a~21 a时连年生长量逐渐减缓;此后,在21 a~27 a时,连年生长量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直到第27 a,华北落叶松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没有相交,说明七里峪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分还没有达到成熟期,正处于生长期。  相似文献   

11.
在江淮丘陵地区首次较大规模引进薄壳山核桃的育苗过程中,为提高引种成功率和苗木生长量,在种子处理、土壤改良和苗期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措施,并分析不同处理因素对苗高、地径、树冠生长及成苗率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粘盘黄棕壤为主的江淮丘陵地区,可以进行薄壳山核桃引种育苗;土壤改良有利于提高苗木生长量;间隔不长的不同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同批次的大粒种子生长量比小粒种子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育苗容器对黑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景德镇和安徽泾县布置了1年生湿地松裸根苗生长后期切和截顶试验,研究其对苗木形态和造林表现的效应及其例题应用制度。两年的结果表明,切根苗的高、径及主根形态指标均低于未切根苗,而侧须根系增加,早切根多次切根处理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0个种源沙松(Abies holophylla)苗期高生长量的连续观测,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0个种源的沙松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但各种源的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其中不同种源间线性生长始期最多相差5 d,线性生长末期最多相差7 d,线性生长期持续时间最多相差9 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应在线性生长期内做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促进苗期苗高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早期性状鉴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We used height growth data from a 7-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European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seedling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ffects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resources on height growth depend on seedling size and ag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was determined by hemispheric photography, and estimates of fine root biomass of the overstory trees were used as an inverse proportional surrogate for belowgrou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For recently germinated seedlings growing under the canopy of Picea abies (L.) Karst., belowgrou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affected height growth more than light. During subsequent stages of seedling development, apart from initial seedling size, PAR increasingly determined seedling growth. Besides initial size, seedling age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resources on seedling height growth. In seedlings identical in initial size but differing in age, the increase in height growth with increasing PAR was greater in older seedlings than in younger seedlings. The ranking of seedling height by year showed that small differences in size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 resulted i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differences during the following years. Mortality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chances of a seedling surviving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was strongly determined by its dominance ranking within the first 5 years after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7.
HARMER  R. 《Forestry》1989,62(4):383-396
The supply of mineral nutrient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the growth and form of seedling Quercus petraea. Plants receivinglarge amounts of fertilizer were more vigorous producing longershoots with more buds and branches on interwhorl sections ofshoot and in whorls than those given smaller quantities. Foreach flus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number and length of shoot produced. Qualitative effects werealso apparent, high N plants flushed more frequently and producedmore branches per bud. The number of buds on interwhorl sectionsof shoot was greater than in corresponding whorls but whorlbuds had a greater tendency to form branches. Application ofNPK to 10-year-old trees in the fiel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branches produced during the lammas flush of growth. These resultsare related to growth habit and apical dominance.  相似文献   

18.
油松家系及种子园后代苗期生长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有同来源的油松家系后代生长差异不明显,同一来源的不同家系后代苗木生长量差异很大,生长最好的家系后代比生长最差的高生长大一倍以上,家系选择增益显著。油松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较好,期苗木高生长比商品种子培育的苗木大18.3%,逐步推广应用种子园种子有利于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数量、幼苗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及其幼树出现的生境.结果表明:在结实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内均有1年生落叶松幼苗,其数量与人工林种子库落叶松种子数量有关,其存活和生长(高生长和叶片数量)状况明显受林分开阔度、地面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的影响.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内生长缓慢,一般高生长不超过6 cm,地径生长不超过0.1 cm,叶片数量不超过25针.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幼苗4月末开始出现,6月份幼苗数量最多,9月份林内大部分幼苗死亡.这表明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下不能正常存活和生长,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草本灌木和地面枯落物.另外,长白落叶松林下很难见到幼树,只有在有种源、光照充足、草本灌木和枯落物少,以及土壤较湿润的生境中能见到其幼树.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来自10个省区27个产地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淳安2个地点开展种源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差异及育苗环境对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侧枝数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基于苗高生长参数分析表明:种源苗高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线性生长量、最高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速率的提高,而不是由于线性生长期的延长.相对于其它树种,南方红豆杉线性生长速率虽较小,但线性生长期较长.试验虽然未发现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这些性状的种源绝对值却相差较大,达20%以上.育苗环境对南方红豆杉种源生长影响较大,良好的水热资源和庇荫条件将显著促进苗木的高、径生长.苗木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的种源与地点互作,但种源与遮阳处理的互作却很小.不同育苗地点南方红豆杉苗高和地径呈现出的地理变异模式是不同的:在福建明溪点,种源苗木高、径生长与产地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小,苗期速生种源不仅有来自自然分布区偏东部和偏北部的种源,而且还有来自偏南部和偏西部的种源;在浙江淳安点,来自偏东部和偏北部的种源苗高生长量较大,而来自偏南部和偏西部的种源生长则较慢,类似于作者对南方红豆杉有限分布区种源试验的已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