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用含HCG及鲤脑垂体(PG)匀浆液提取物(CPE)的W/O/W复乳,对塘养雌鳗进行注射催熟实验,雌鳗平均GSI达35.18%,最高达56.5%,其催熟效果较常规注射方法(平均GSI 27.9%,最高50.4%)好,用含LHRH-A,HCG,CPE的复乳和DOM生理盐水混悬剂对部分达到性成熟的鳗鲡进行催产,用W/O/W复乳诱导成熟的鳗鲡,排卵率为75%,用常规方法催熟的鳗鲡排卵率为55%,注射复乳制剂后,鳗鲡血清GtH含量可较长时间的保持较高水平,血清GtH的变化较常规注射方法缓和,注射乳剂还可使鳗鲡脑垂体GtH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合对尖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oxycephalus)催产获得成功,用鲤脑垂体5 mg/k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 IU/kg组合催产失败.采取2次注射(第1次注射LRH-A2 2μg/kg,第2次注射LRH-A2 8μg/kg+DOM 3 mg/ks+HCG1 000 IU/kg)催产效果明显;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成鱼腹腔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放射性免疫激素测定方法(RIA)检测了花鲈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注射后6、12、24、48 h内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花鲈肝脏中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LHRH-A3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P0.05),而花鲈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6 h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注射HCG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注射后12 h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24 h后血清中IGF-1含量持续降低。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的24 h内均保持稳定,而在处理后的48 h出现了显著上升(P0.05)。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12h检测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LHRH-A3和HCG均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作用来触发花鲈IGF系统的应答反应,但是其中具体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4.
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成鱼腹腔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放射性免疫激素测定方法(RIA)检测了花鲈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注射后6、12、24、48 h内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花鲈肝脏中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LHRH-A3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P0.05),而花鲈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6 h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注射HCG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注射后12 h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24 h后血清中IGF-1含量持续降低。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的24 h内均保持稳定,而在处理后的48 h出现了显著上升(P0.05)。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12h检测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LHRH-A3和HCG均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作用来触发花鲈IGF系统的应答反应,但是其中具体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5.
尖头金线鲃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合对尖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oxycephalus)催产获得成功,用鲤脑垂体5mg/k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kg组合催产失败。采取2次注射(第1次注射LRH—A2 2μg/kg,第2次注射LRH—A2 8μg/kg+DOM3mg/kg+HCG 1000IU/kg)催产效果明显;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鲈鲤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鲈鲤(Percocypris pingi)的全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对人工驯养的鲈鲤亲鱼进行了4批次共计23组催产试验,在4种不同的催产剂组合中选出催产效果较好的一组,于2013、2015年再次应用,分别进行了6组和10组鲈鲤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催产效果较好的催产剂组合为鲤鱼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对所有雌亲鱼采用一次或多次注射,每次注射的催产剂量为PG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8 mg,LHRH-A_2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12μg。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8~1/6,余下剂量第二次注射完。在水温17~21℃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2~20 h。结果表明,对养殖条件下的鲈鲤进行人工繁殖是可行的,但亲鱼培育和苗种孵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总论     
991776 金鲈市场和养殖=Yellow perchmarkets and culture[刊,英]/North.Aqua-c..—1999,5(6).—12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对金鲈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中部和北部地区。印弟安那州的消费者喜食金鲈胜过斑点叉尾(?),且喜欢养殖金鲈。市场售价为4.5~7.00美元/kg,鲜鱼片售价17.00~25.00美元/kg。金鲈在欧洲亦有市场,市场规格110~150g。在  相似文献   

8.
细鳞裂腹鱼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5~2006年,分别用4种不同的催产剂组合对经人工驯养的180余尾性成熟的野生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chongi)进行了人工催产,共获得受精卵50余万粒,孵化出仔鱼9万余尾。催产效果较好的催产剂组合为:鲤鱼脑垂体(P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5 mg+600 IU)/kg鱼体重,第二次注射剂量为(12 mg+1000 IU)/kg鱼体重,在水温13~18℃效应时间为85~98 h。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优化泥鳅催产药物配方、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反冲式流水孵化方式,研究了本地泥鳅产卵和孵化技术.结果表明:催产药物(LRH-A2)4μg/kg、(DOM) 2.0mg/kg和(HCG) 400 IU/kg,三者混合注射.将亲鱼放入产卵网箱,自然产卵.药物效应时间10-14h,催产后18h,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采用反冲式微流水孵化桶孵化.孵化水温24℃-26℃,鱼胚胎发育30-35h出膜.采用本方法,催产率为91.0%,受精率为95.3%,孵化率为89.9%;产后亲鱼存活率为90%,同比人工受精存活率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0.
胡椒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1年胡椒鲷人工繁育、育苗过程和结果。亲鱼经增温强化培育后,注射DOM、LRH-A2或LRH-A3、HCG等催产药物,水温20.1-26.8℃、盐度20.8-26.0条件下,效应时间为36-40h。受精卵在水温20.0-26.0℃、盐度20.0-25.0条件下,经15-25h孵出。50万尾仔鱼经42d土池生态培育后,共培育出平均全长5.4cm、平均体重3.8g变态完整的鱼苗26250尾,育苗成活率为5.25%。  相似文献   

11.
斑Hu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工人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4.5%-88.9%,平均值达70.0%;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58.1%,平均值为31.8%。使用丰年虫、水蚯蚓等鲜活性饵料投喂,经16-21天培育,在12个水泥池和12个水族箱中培育出3-5cm鱼种20365尾,成活率44.3%-87.6%,平均值为60.2%。取了斑Hu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雅砻江鲈鲤的人工繁殖、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配伍的外源激素对培育成熟的野生鲈鲤进行人工催产,并对其胚胎和1-10日龄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进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鲈鲤亲鱼组的催产效果明显好于注射鲤鱼脑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的亲鱼组,效应时间为58h,平均受精率和平均孵化率分别为87.33%和90.75%。在水温(16±2)℃条件下,鲈鲤胚胎发育历时117.83h,所需积温为1855.33℃·h,出膜10d后仔鱼开始平游。鲈鲤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共26个时期。分析发现,在人工催产配伍激素中添加适量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助于鲈鲤亲本顺利排卵;鲈鲤卵黄囊仔鱼在孵化出膜后的前5d处于内营养阶段,第6d起转入混合营养阶段,为仔鱼培育的第一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13.
1934年巴西学者Von Ihering等用鱼脑垂体提取液注射到性腺成熟的亲鱼体内,得到排出的精卵,奠定了经济鱼类人工产卵的基础。随后,二十余年中,苏联、印度、日本及南美、南亚各国相继用鱼脑垂体提取液注射鲟鱼、乳鱼、斑鳟、鲑鱼等经济鱼类,获得人工催产成功。1958年,我国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用鱼脑垂体提取液(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草鱼、鲢、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黄尾鯝人工繁殖的催产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2℃-26℃的条件下,分别给性腺发育成熟的黄尾鯝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8.6-12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别为86.66%、89.02%和88.44%。其中注射HCG+LHRH-A3+DOM(1000IU/kg+5.0μg/kg+3.0 mg/kg)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达100%,受精率为95.24%,孵化率90.43%。不同催产剂对雄鱼精液的质量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注射HCG+LHRH-A3+DOM组合的精子活力最好,效应时间内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42-44 s,寿命73.5-75.2 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鸭绿沙塘鳢(odontobuds yaluens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的初步研究,旨在完善其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为大规模人工繁殖和养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人工催产显著提高了鸭绿江沙塘鳢的产卵率,即采用两次肌肉注射,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一A2),地欧酮(DOM)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最佳剂量第一次注射:LHRH-A24.0μg/kg、DOM 2.0mg/kg、HCG 300IU/kg;第二次注射:LHRH-A28.0μg/kg、DOM 5.0mg/kg、HCG 1 500IU/kg,产卵率20%,产出卵受精率达61%。采用不间断充气和定期换水孵化,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分别为40%和53%。  相似文献   

16.
3种药物在甲鱼体内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呋喃唑酮、磺胺嘧啶和诺氟沙星各以3种水平分别混入饲料中投喂甲鱼(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药饵时间分别为7d和14d。停药后24、72、120和240h分别取血液、肝、肾和肌肉测定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呋喃唑酮的吸收量甚微,4种样品中均未检出残留,说明该药只适用于肠道疾病的防治;磺胺嘧啶在4种样品中均可检出,在停药后24h,血液中含量最高,然后迅速降低,72h降至最低,240h则不能检出;诺氟沙星的药物残留变化状况与磺胺嘧啶相似。残留排除速度以肌肉中最慢,以停药24h残留量为标准,停药120h磺胺嘧啶残留率为76.8%(1.65-2.37μg/kg),诺氟沙星为46%(0.81-0.93μg/kg);停药240h则分别为25%(0.63-1.11μg/kg)和24.2%(0.35-0.44μg/kg)。血液、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水平随给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给药时间的长短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影响不大,但在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则随给药时间的加长而显著增加(P<0.05)。建议饲喂磺胺嘧啶或诺氟沙星的甲鱼应在停药10d后上市。  相似文献   

17.
辽河地区鲇鱼(Silurus asotus)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河水系产的野生鲇鱼(Silurus asotus)作繁殖亲本,采用LHRH-A2(促排2号)加DOM(马来酸地欧酮)药物组合(剂量为6-7ug 5mg/kg),一次注射,共催产2926组,排卵效应时间为8-21h,获得受精卵337万粒,孵出鱼苗207万尾,平均催产率为70%,本试验为我国北方地区开展鲇鱼人工殖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解决存在问题的廉洁。  相似文献   

18.
林凤荣 《水利渔业》2001,21(5):29-30
在面积3.87hm^2的鲢、鳙亲鱼池中套养鳜、加州鲈或青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套养鳜鱼密度450尾/hm^2,面积1.47hm^2,获单产178kg/hm^2,利税6445元/hm^2;套养加州鲈密度900尾/hm^2,面积1.4hm^2,获单产311kg/hm^2,利税6571元/hm^2;套养青鱼密度300尾/hm^2,面积为1hm^2,面积为1hm^2 ,获单产308kg/hm^2,利税为3825元/hm^2。  相似文献   

19.
自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来,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随之而来的是鱼苗需要量逐年增加,同时出现了催产用的鱼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供不应求及注射HCG后的副作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成一种高效鱼用催产剂LRH—A,并在草鱼、鲂鱼等催产上获得成功,但对鲢、鳙鱼的催产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滇池金线鲃全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对滇池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的催产失败。采取两次注射催产效果明显,第一次用LRH-A2 2μg /Kg催熟,第二次用LRH-A2 8μg /Kg + DOM 3mg/Kg +HCG1000IU/Kg催产,效果较好;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