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is Sheld)是百色市局部性甘蔗病害.虽然发生面积不大,但为害较重.一般病株率在15—35%,严重的达65—90%,不同程度地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在病区大田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品种发病率差异很大.为了摸清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以便指导生产.我们在重病区的东增屯种植了6个品种,作3个重复,在同一管理条件下,连续两年(1984、1985年)对甘蔗品种抗梢腐病性作了观察.各品种两年的病株率、烂梢株率平均数分别为:粤糖63/237,病株率为0;桂糖1号,病株率为1.6%,烂梢株率为0;桂糖7号,病株率为5.5%,烂梢株率为0;桂糖11号,病株率为41.0%,烂梢株率为7.7%;粤糖7号,病株率为73.6%,烂梢株率为49.3%;台糖134;病株率为84.3%,烂梢株率为68.4%.在两年观察中,各品种的抗、感表现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酿酒高粱品种、组合及亲本的丝黑穗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酿酒高粱材料对西南地区丝黑穗病的抗性和促进抗丝黑穗病品种的选育,采用土壤接菌法对107份材料进行了丝黑穗病抗性鉴定;根据抗性鉴定结果,比较了酿酒高粱杂交组合与其亲本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并对供试菌种进行了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在感病对照恢1植株平均病株率为67.65%时,有13个不育系、6个保持系、10个恢复系、28个杂交组合的病株率为0,达免疫水平,其中,酿酒高粱不育系和杂交组合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86.67%和75.68%;恢复系中免疫类型所占比例较小,为24.39%;常规品种和组合中无免疫类型;杂交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属显性遗传;泸州丝黑穗病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早期特异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 var.zeae是系统侵染性病害。典型症状在雌、雄穗抽出后呈现。拔除病株是防治丝黑穗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后期拔除却不能挽回当年损失,拔除过程中有遗漏病株、病穗,仍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探索早期症状表现规律及识别方法,争取对病苗、病株早认、早拔,在防治上有一定意义。我们于1976—1978年进行了初步观察。试验在人工  相似文献   

4.
德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德州市玉米田1993年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春玉米较夏玉米发病重。一般为10%左右,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5%以上。苗期感病,病株株高80—90厘米,节间极短,叶片叠罗在一起,叶色浓绿,病株早期即干枯死亡;中期感病,病株下半部茎节节...  相似文献   

5.
司浩 《植物保护》1985,11(2):31-32
苹果炭疽病初发期病株、病果率的测定,习惯上通用排列组合随机取样,这种测定法可以在少量的取样中,迅速测定出大面积果区的病情。但是这种测定法测出的数据,往往与实际病情有较大的差误。现用普查法与之对比结果如下: 在80株供试树中,用目测数出全部病株、病果。计有病树11株,病株率为13.7%有果44160个,其中病果94个,病果率为0.021%。而采用排列组合随机取样法,其结果则因取样次序而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县玉米丝黑穗病日趋严重。据1977年调查,全县平均发病率为12.3%,其中发病率20%以上的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8%,个别地块竞高达48%。因地制宜地推广拔除病株是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应以病雌穗为重点,以花丝萎蔫始期为拔除适期,集中力量在3—5天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成汉高 《植物保护》1989,15(3):43-43
黑穗病和条纹病是二棱大麦的主要病害,近年病田的病株率、一般在10%左右,个别田块高达70—80%,产量损失严重。从1985年秋播开始以盐辐矮早三、苏啤一号为供试品种,3年来对2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竹山县南部高山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近日,笔者赴海拔1300m的顺水坪村调查时发现,该村玉米丝黑穗病目前发病地块己高达100%,平均发病株率在30%左右,损失玉米产量3成以上,农户普遍对此表示极为忧虑.据调查,玉米丝黑穗病在高山迅速扩展,其原因一是玉米品种单一且严重退化,抗病能力下降;二是病株残体随意丢失、堆放,大量施用未腐熟厩肥,人为地加快了该病的扩散与传播;三是高山玉米播期普遍提早,遇低温高湿利于该病的侵染与发生;四是高山科技、信息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  相似文献   

9.
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构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甘蔗黑穗病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主要病害。在世界各植蔗区普遍发生,造成感病品种蔗茎产龟和蔗糖分的严重损失,在旱地甘蔗上危害更为严重。公认控制该病经济有效的途径是种植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1990~1992年作者对福建省葡萄产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该省约31%的果园有葡萄扇叶病(GFLV)和葡萄卷叶病(GLRV)。在调查的11300株葡萄中(602亩),GFLD株发病率为13.27%,造成葡萄减产27.2%;GLRV株发病率为7.3%,减产21.5%。病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种性退化,生长赢弱、停滞,果实品质下降,果粒成熟不齐。  相似文献   

11.
1990~1992年作者对福建省葡萄产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该省约31%的果园有葡萄扇叶病(GFLV)和葡萄卷叶病(GLRV)。在调查的11300株葡萄中(602亩),GFLD株发病率为13.27%,造成葡萄减产27.2%;GLRV株发病率为7.3%,减产21.5%。病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种性退化,生长赢弱、停滞,果实品质下降,果粒成熟不齐。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高粱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f)的观察发现该病两种非典型症状,现将特征描述如下: 1.病株抽穗后主穗似正常植株,刚抽穗时调查往往易与健株混淆。但这种穗子不开花,花药和柱头在颖壳中萎蔫,整个穗部逐渐变为灰褐色而枯萎。病株不久从穗下部各叶腋间长出节生分蘖。肥地可长出4—5  相似文献   

13.
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对棉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蚜寄生选择、显微测量、解剖法及室内培养,研究了西瓜花叶病毒2号对棉蚜寄生甜瓜的趋向性、体长、胚胎数量、繁殖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嗜好感病的甜瓜;病株上棉蚜胚胎数目比健株多2~3个;病株上棉蚜的体长大于健康株;用Logistic曲线拟合,病株上棉蚜最大生物容纳量和瞬时增加速率大于健株;在寄主甜瓜接毒2周内,病株上棉蚜个体繁殖力大于健株,但接毒2周后,病株上棉蚜的繁殖力小于健株;病毒WMV-2对棉蚜种群结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85—1987年,在京郊蔬菜病害调查中发现下述3种新病害: 一、番茄灰斑病 1987年,北京东郊农场温室番茄严重发生。该病于10月中旬零星出现,11月初平均病株率50%,局部约85%。11月中病株率达100%,重病株的中、下部枝叶枯死或全株  相似文献   

15.
谷子粒黑穗病(谷子乌米)是谷子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此病在北方谷子产区发病面积逐渐扩大,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达20—30%。作者1981—1983年开展防治谷子粒黑穗病的研究。本文仅从3方面讨论。 1.谷种水洗的防治效果:谷子粒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沾附在谷粒表面,随谷粒播土壤,从理论上讲用清水冲洗谷种可以减少沾附在谷粒表面病菌的数量,将接过病菌的谷粒用清水冲洗2、3、4、5次可减少病  相似文献   

16.
快速有效地对甘蔗重要病害病原进行诊断检测,明确监测病害的病原是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害的基础和关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通过探索研究、改进创新、优化建立了甘蔗黑穗病、锈病、白条病、宿根矮化病、赤条病、花叶病、斐济病、黄叶病、杆状病毒病和白叶病等10种重要病害13种病原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脱毒健康种苗检测及引种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18.
贵州甘蔗真菌病害初步调查及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贵州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定点调查、症状诊断与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等方法对贵州甘蔗产区7个县进行真菌病害调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蔗褐斑病进行了5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甘蔗主要真菌病害有褐斑病、褐锈病、赤腐病、黄斑病、轮斑病、褐条病、煤烟病、黑穗病,其中褐斑病、轮斑病、褐条病发生较重,煤烟病发生严重;5种杀菌剂中,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褐斑病毒力最高,防效最好,EC50为0.002 5mg/L,第3次药后10d防效达86.46%。其他4种杀菌剂对褐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甘蔗生产防治褐斑病。  相似文献   

19.
黄帚橐吾提取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贵州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定点调查、症状诊断与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等方法对贵州甘蔗产区7个县进行真菌病害调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蔗褐斑病进行了5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甘蔗主要真菌病害有褐斑病、褐锈病、赤腐病、黄斑病、轮斑病、褐条病、煤烟病、黑穗病,其中褐斑病、轮斑病、褐条病发生较重,煤烟病发生严重;5种杀菌剂中,325 g/L苯甲· 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褐斑病毒力最高和防效最好,EC50为0.0025 mg/L,第3次药后10 d防效达86.46%。其他4种杀菌剂对褐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甘蔗生产防治褐斑病。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盘县发生较普遍.一般病株率为3%~5%,重病地块可达30%-40%,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