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宝鸡市粮食生产概况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宝鸡粮食高产的主要措施,以为宝鸡市粮食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为了提升全区粮食生产水平,以提高单产、优质高效、粮食安全为目标,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年来,陈仓区扎实开展了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创建、粮食单产能力提升等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详细介绍了宝鸡市陈仓区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粮食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气象、技术、政策等方面对宝鸡市2006年小麦丰产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从粮食丰产实践中获得的几点启示:重视粮食生产是基础,技术措施到位是关键,气候因素是保证。以进一步完善宝鸡市小麦夺取高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统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1996-2006年陕西省宝鸡市粮食生产变化轨迹的基础上,探讨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得出,近年来导致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降低。通过统计学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建立粮食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效果最佳的模型对宝鸡市2020年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如果宝鸡市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按照目前的态势继续减少,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将是2.002×106t,人均粮食约334.78kg,人均粮食占有量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宝鸡市粮食持续增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选择农民能人种地、坚持优化栽培技术路线、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生产规模、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技推广方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陕西省宝鸡市目前的粮食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系列专题调研和分析报告,围绕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宝鸡市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和目标,以及推广相应的新优技术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作为国家一项战略物资,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几年宝鸡市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年增长,而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为了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从宝鸡市近十年粮食产业发展变化进行调查,总结粮食生产特点,分析存在问题,围绕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粮食消费需求的预测,结合我市粮食生产潜力分析,提出我市粮食产业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创高产活动以来,通过推广优新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示范区粮食单产水平。为进一步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根据陕西省宝鸡市近十年统计年鉴,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宝鸡市近十年来耕地与粮食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宝鸡市总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在波动中增长,但压力指数值总体均在1之上,因此,宝鸡市耕地资源在逐年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研究宝鸡市土地承载力,对区域土地、人口、粮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警功能,对保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运用土地承载力(LCC)模型、土地承载指数(LCCI)模型,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对宝鸡市土地承载力进行时间格局和空间格局动态分析,客观确定了宝鸡市土地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2007—2014年土地承载力属于粮食盈余类型,土地承载力由缓慢上升到缓慢下降的变化,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宝鸡市2014年土地承载力属于粮食盈余类型中的盈余级别,各县区土地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差异性,整体表现为宝鸡市东北部的土地承载力优于西南部,且东北部的县区呈现土地承载力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论:说明宝鸡市人地矛盾仍然存在但不是十分突出,耕地承载力总体状况良好,应充分挖掘土地承载潜力,促进宝鸡市农业、人口、土地、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宝鸡市陈仓区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试验、示范活动。2016年落实小麦、玉米绿色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各5万亩,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12个,项目区较大田平均亩增产粮食201.5公斤,增产率达14.6%,亩增产值423.3元。本文通过对粮食生产效益的调查,研究节本增效生产模式,分析节本增效的潜力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应用粮食节本增效技术攻关模式、推广模式,达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文介绍了2008—2016年度宝鸡市小麦高产创建中的主推关键技术及主要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发挥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宝鸡市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和效益入手,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快发展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宝鸡市为例,统计分析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土地-人口-经济"结构模型,对宝鸡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在现有生产技术下,温饱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445.2万人和451.0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盈余状态;小康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389.53万人和396.6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平衡有余和临界超载状态;富裕型水平2020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283.31万人和281.02万人,人粮关系处于过载状态。因此,在2030年全面建设富裕型社会,宝鸡市土地资源属于超载状态,仍需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耕地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宝鸡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莉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183-185
据陕西省1987~2008年统计年鉴,统计分析了宝鸡市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得出总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呈总体减少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083 hm2,高于国际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0.054 hm2,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明确宝鸡市耕地资源保护的目标,预测了宝鸡市2015年耕地需求量为31.75万hm2;2020年耕地需求量为31.15万hm2。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陕西省宝鸡市面积最大的秋粮作物,在本市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了宝鸡市玉米生产的现状,针对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宝鸡市及其他同类地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主要粮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各个时期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种气象要素对作物生育期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情况,充分挖掘粮食作物生长的气候资源优势及影响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提高宝鸡市粮食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利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80-2014年的35 a观测资料,全市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数据以及凤翔一级农气观测站近35 a的粮食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完成宝鸡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宝鸡市2006-2007年小麦增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宝鸡市2007年小麦生产特点,分析了小麦增产的技术原因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鸡市2007年小麦秋播建议。对指导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宝鸡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宝鸡市粮食产业适度规模现状调查,分析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47-48
结合宝鸡市烟叶布局调整情况,分析了宝鸡市烟叶生产布局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烟叶生产布局调整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