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化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仍是个新的课题。通过对深圳地区的花岗岩风化物土壤的开发平土区水土流失特性分析和侵蚀调查,提出了适合城市开发平土区的侵蚀等级划分和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治理实践从水土流失和城市景观双重视角开展了三边优先治理。在治理途径方面探索出“理顺水系、周边控制、绿化固坡”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开发建设平土区的水土流失等级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开发建设平土区(未采取水保措施)的水土流失等划分及其侵蚀模数确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等级划分标准与传统的农林水土保持截然不同,通过大量调查和试验测试,主要对花岩迹红壤形成的平土区的蚀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土区的侵蚀模数严重级的一般在2-6万t/(km^2.a),更严重的可达10万t/(km^2.a)以上,系统研究平土区的侵蚀模烽尚属首次,可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包括规划)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城市水土流失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可分为建成区、开发建设区和郊区三部分 ,后两个区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辽宁省城市水土流失基本遵循原地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分类规律。若按人工再塑地貌形态分类 ,可分为堆垫侵蚀、挖损侵蚀、夷平侵蚀3种。  相似文献   

4.
东北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导致地力衰退、生态经济恶化。拜泉县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入手,实行生物与工程结合,治理与开发同步,在不同类型区创立了岗坡洼综合治理开发、农林牧协调发展、基塘农业、庭院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四种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的治理开发,展现出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世贤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86-89,311
水土流失是制约藏东山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高寒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不仅能够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丰富水土流失科学研究。以野外调查藏东地区典型小流域的主要水土流失特征入手,结合遥感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5种治理模式:草地冲沟侵蚀区治理模式,水蚀和冻融交错侵蚀区治理模式,坡耕地面状侵蚀区治理模式,沟道侵蚀区治理模式,林—灌—耕地交错区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永定县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永定县近10a来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该区后期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2000,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结合1∶10 000数字地形图对永定县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永定县水土流失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北部、东南部两大区域;水土流失强度主要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为主,极强烈、剧烈侵蚀只在区域内呈点状、少量分布;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分布在300~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近10a来,永定县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减小、侵蚀强度下降的趋势。[结论]永定县水土流失范围较广,强度较大,治理时间长,因此近10a来的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在南方红壤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目前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也是开发建设项目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区域,因此应该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和治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三门峡市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指标体系,建立了多因子线性加权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同时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三门峡市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分成极重侵蚀区、重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和微度侵蚀区五个等级,并提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及重点保护区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们对于平原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不如对山丘区的水土流失认识深刻,为了纠正这种偏见,本文以黄泛平原风沙区为例,从侵蚀方式、侵蚀程度及危害的严重性加以分析,以证明鲁西北黄泛平原已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化危险区.同时对平原风沙区提出了治理开发对策以及选定的开发试区实施了多种治理措施,效益明显,使试区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已成为黄泛平原沙区治理开发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富蕴县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3S"技术,对新疆富蕴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将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功能区,提出了各功能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具体为:北部中高山冻融、水力侵蚀林牧保护区和南部戈壁沙漠风力侵蚀植被保护利用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应以预防保护为主,北部低山盆地、丘陵水力、风力侵蚀农林牧监督治理区和中部河谷丘陵水力、风力侵蚀农林牧综合开发治理区应采取适宜的综合措施进行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土流失类型可分为东南部山区(水蚀区)、北部山丘区(风蚀、水蚀区)、西部平原区(风蚀区)、城市建成区及附近区域(人为水土流失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具有示范功能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社会水土保持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防治对策:依据新《水土保持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走多部门共同参与之路;科学分析,分类指导,突出因地制宜治理方针。东南部山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北部山丘区加快治理进度;西部平原区推广以速生杨、寒富苹果为主的治理模式,城市建成区及附近区域从源头抓好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市水土流失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近年来从事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了目前在城市水土流失研究中值得商榷和急需澄清的4个理论问题。(1)城市水土流失概念的界定;(2)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USLE)在城市水土流失研究中的适用性;(3)城市水土流失的强度分级;(4)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塑造的地貌形态的概化。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呼吁加强城市水土流失理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市为例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与特点 ,针对采石取土、修路、开发区建设和坡耕地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 ,提出了三角洲地区的一般治理措施 ,并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这将有助于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严重阻碍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水资源调蓄体系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效生态林业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等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泉州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原因 ,认为频繁的台风暴雨以及多山地丘陵的地形特征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动力 ;抗蚀性较弱的地面组成物质 ,尤其是花岗岩风化壳的发育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 ;而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如破坏植被、陡坡开垦、顺坡种植以及工矿交通等基本经济建设等 ,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应该注重坡耕地的改造 ,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并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 ,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土壤侵蚀与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在阐述城市土壤侵蚀,城市型水土保持等有关概念及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势在必行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城市土壤侵蚀具有人为影响的主导性,侵蚀强度的隐蔽性,侵蚀方式的复杂性,侵蚀物源的多样性等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具有目的要求特殊,防治人为侵蚀是重点、涉及面广,城市地域结构是水保措施布局的基础等特点,以及城市水土保持的类型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赣南兴国县水土流失典型区的调查,从小流域的生态能源系统分析出发,提出了促进维护良好的生态经济水平条件下小流域治理和管理应遵循生态能源原则和经济原则,为我国南方小流域治理和北方沙漠化防治提供了能源理论依据。流域治理中配置生态能源系统可巩固治理成果,有效减少人为对系统的破坏,是解决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页岩岩生的分析,得了在三峡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页岩极易风化崩解,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页岩强侵蚀区具有;1.抗风化能力弱,侵蚀发展快,崩岗发育;2.土地贫瘠,生境恶劣,植物生长困难;3.“三料”俱缺,经济落后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和宜昌县的治理实践、提出以下治理措施:1.建立以工程为先导治标,植物为目的的治本的防护体系;2.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加强对崩岗的政治中;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与特点,针对采石取土、修路、开发区建设和坡耕地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提出了三角洲地区的一般治理措施,并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这将有助于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的多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合了我国近年来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地质地貌学、生态学角度出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指出,区域地质背景对水土流失有着宏观的控制作用,而构建完整的生物链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