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尽可能减少细菌、真菌对种蛋、鸡胚、雏鸡的污染,孵化场、种蛋库的消毒工作特别重要.消毒效果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判定,各场都设有统一的结果判定标准.在近几年的养鸡实践中,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制定了本场的孵化场微生物检测标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鸡的育雏时期要精心照料,为雏鸡生长提供全面的饲料、清洁的饮水、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新鲜空气、适当的光照强度、有效的疾病预防和防疫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减少雏鸡死亡数,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李德昌  闪玉兰 《畜禽业》2001,(11):57-57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以5周龄以上的蛋雏鸡和3~6周龄的肉仔鸡多发.以突然发病和急性死亡为特征,排红褐色煤焦油样粪便为特点. 1.临诊症状 本病常突然发生,呈急性经过.雏鸡常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蹲坐,贫血,食欲减退或废绝,排红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病程短促,一般1~2d死亡.慢性病雏症状不明显,仅见肛门周围沾污粪便,发育缓慢.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现个体养殖户在雏鸡阶段小重视鸡舍通风,导致一氧化碳在舍内蓄积,引起雏鸡中毒死亡,死亡率达10%~30%,人为的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春、夏季雏鸡常见疾病及其发病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为雏鸡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洁 《畜禽业》2008,(2):79-80
<正>多种疾病和应激都可能引起雏鸡的糊肛,雏鸡糊肛多发生在出雏3~7d的雏鸡羽毛脏乱,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粪便粘稠,粘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严重的堵塞肛门为主要症状。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病程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在育雏过程中雏鸡糊肛症是常见的病症,虽然危害性较小,但如果对本病重视不够或不及时防治,就会生长缓慢而延长  相似文献   

7.
马健 《畜禽业》2001,(6):36-37
现代蛋鸡的生产性能正在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产蛋数逐年增多,开产日龄提前,总产蛋量增多,料蛋比在降低,饲料转化率在提高,产蛋鸡的体重在缓慢地减轻.要实现上述的目标生产性能,必须关注以下的一些关键技术: 1.蛋鸡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1.1.蛋雏鸡的饲养管理 1.1.1.饮水和开食:雏鸡进舍后首先要调教雏鸡饮水,可先让其饮用含有5%葡萄糖和0.2%的速补-14的水,水温17~22℃;饮水2~3h后喂料.  相似文献   

8.
陈赛  王碧和 《畜禽业》2001,(11):65-65
十多年来,科学养鸡普及农户,农户养鸡水平不断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从80%提高到95%左右,但雏鸡8周龄前体重却达不到品种标准要求.在长期的农村养鸡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使蛋雏鸡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把赖、蛋、苏3种必需氨基酸以不同用量添加于3日龄肉雏鸡的低蛋白日粮中的试验结果表明赖、蛋、苏氨酸对提高肉雏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同时,赖、蛋、苏氨酸的添加量不是无限制的.在肉雏鸡日粮粗蛋白小于18%的条件下,赖、蛋、苏氨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2%~0.3%、0.3%~0.4%、0.05%~0.08%.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7):116-117
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量的实践和调查表明:该病主要侵害1~2周龄的雏鸡,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50~80 d的育成鸡也常发病。雏鸡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吴建平 《畜禽业》2011,(10):12-13
农村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农村养鸡业也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但雏鸡死亡率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怎样提高雏鸡成活率是养鸡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为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从地址选择、鸡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影响雏鸡成活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科学的提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有助于农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01,(11):22
最近,美国学者首次研究了3种常用IBD疫苗胚胎免疫的安全性及其效能.试验1和2为SPF肉鸡胚,试验3为具有母源抗体的商品肉鸡胚,免疫胚龄均为18d.当疫苗免疫1个剂量时,SPF鸡胚及出壳后1和3周雏鸡的死亡率均上升,出壳后1和3周鸡法氏囊也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相反,当SPF鸡胚和商品肉鸡胚免疫0.5个剂量时,鸡胚和雏鸡死亡率均未出现异常变化,但SPF雏鸡的法氏囊在1和3周龄时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而商品肉鸡雏仅在1周龄时法氏囊出现病变.在试验3中胚胎免疫鸡3周龄时用标准毒力株或不同抗原型IBDV攻击,结果,至少87%的鸡可抵抗标准毒株的攻击,60%的鸡可抵抗不同抗原型IBDV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7)
<正>1卵黄囊为雏禽生长提供能量和蛋白质雏禽从孵出到开始喂食这个时期对雏禽的生长非常关键。Murakami等(1992)报道雏鸡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为补偿雏鸡孵化后快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nthony等(1992)指出,在这段时期内,卵黄囊为雏禽快速生长提供能量和蛋白质。Chamblee等(1992)指出,在雏鸡孵出10 d后,饲粮中的脂肪才能被雏鸡利用以提供能量,因此,卵黄囊中的营  相似文献   

14.
赵晓芳  林海 《畜禽业》2003,(6):26-26
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在肉鸡生产中是很重要的,因为雏鸡的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反应能力低下,抗应激能力很差,最易受到烈性传染病的攻击。近年来,人们开始通过种母鸡来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在种母鸡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VE,不但可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而且可增强雏鸡原发性免疫反应,保护雏鸡在这段时期免受或少受强毒的侵袭。1雏鸡抗病力低下的原因1.1雏鸡的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雏鸡刚出壳时,免疫器官还未发育完善,即使接种疫苗,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也非常低,不能对外界病原微…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01,(8):54
俄卡尔莫利叶夫等利用杂种鸡所下蛋孵出的雏鸡共600只,分成两组,每组各300只,一组作对照,一组作试验.对试验组雏鸡于孵出后头10d每天随同日粮按20mg/kg体重的剂量添加琥珀酸.然后测定了肝匀浆中三磷酸腺苷的含量以及线粒体膜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测定了血清中总脂类、总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含量以及脂酶和溶菌酶活性.通过前述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推导出琥珀酸对雏鸡脂类-能量代谢和机体抵抗力的影响.结果是,生长雏鸡在琥珀酸(线粒体呼吸链的抗氧化剂)的刺激作用下能提高血清中酶活性,从而保证了肝脏内生物合成三磷酸腺苷(ATP)化学能的形成和消耗源.能提高脂蛋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物合成.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到21和60日龄时其活性比对照组雏鸡提高2~3倍.已知溶菌酶的杀病毒和杀霉菌活性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它可供作机体巨噬细胞功能的标志剂. 译自BetepиНapИя,2000,7:40~43  相似文献   

16.
<正>鸡绿脓杆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的绿脓杆菌引起的雏鸡传染病。以拉稀、呼吸困难、皮下水肿为特征。主要危害10日龄内的雏鸡。近年来本病在我市时有发生,已成为威胁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将一起疑似雏鸡绿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6)
<正>1卵黄囊的主要营养成分雏鸡孵出时卵黄囊约占雏鸡体重的20%~25%,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约50%是甘油酰酯质等脂肪类物质。Cheville等(1984)发现,在雏鸡出壳时,大约有20%的卵黄物质剩余在卵黄囊中。王和民等(1994)的研究结果表明,刚出壳的雏鸡其卵黄囊的平均重6.4 g,绝干重4.06 g,能值为  相似文献   

18.
去冬今春,我市两个养鸡户饲养的雏鸡先后发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雏鸡疾病,经综合诊断为黄曲霉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饲养情况及发病经过2003年11月20日,养鸡户张某,购1日龄海赛克斯蛋雏鸡1870只,饲养在2间25m2育雏舍内,采用火炉供温,地面育雏,盘式饮水器饮水。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6,(9)
正鸡绿脓杆菌病是由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引起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局部或全身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刚出壳的雏鸡发生绿脓杆菌病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造成毁灭性损失。以拉稀、呼吸困难、皮下水肿为特征。主要危害10日龄内的雏鸡。浦城圣农公司在仙阳镇新建肉场13个鸡场后,近年来本病在我镇时有发生,已成为威胁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将一例雏  相似文献   

20.
田建林 《畜禽业》2012,(8):20-22
<正>雏鸡饲养管理、综合防疫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和综合防疫,提高雏鸡的育成率,才能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