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达到给整个养蚕室均匀补湿的目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合作研发了一种可应用在家蚕饲育全过程的高效智能补湿装置——养蚕立体分布可调式补湿系统。养蚕立体分布可调式补湿系统由湿度控制器、养蚕用超声波补湿器、立式分布可调式补湿管网3部分组成,该系统在小蚕共育室中使用,可保证小蚕共育室相对湿度分布均匀,缩短龄期经过2 d左右,增加全茧量0. 93%、茧层量0. 99%、万蚕收茧量3. 08%;在上蔟中使用,可提高清洁0. 5分、洁净1. 5分、解舒率6. 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养蚕农户对小蚕共育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温湿控制器在小蚕共育中逐渐普及应用.目前市场上温湿控制器生产厂家众多,加温装置大都使用PTC电热陶瓷为热源,实践证明PTC电热陶瓷加温效果好,安全节能.加湿装置主要有冷加湿与热加湿两大类:冷加湿分为超声波加湿和湿帘式加湿;热加湿分为热膜式和电极式.  相似文献   

3.
小蚕围台共育器是蚕桑生产中的一项新设备,该设备是运用小蚕共育加温补湿机的温控恒温、加湿补湿功能,使蚁蚕孵化整齐、小蚕发育一致、蚕体健壮,提高产量,达到省工、省力、安全、高效、增产的目的。使用该机器育蚕比常规方式增加产量5%~10%。  相似文献   

4.
在小蚕共育室中首次创新性安装水帘式系统进行温湿度控制。应用水帘控温保湿技术,对小蚕共育室进行有效的通风、降温补湿、除尘,改变小蚕共育室内环境,满足小蚕的健康成长要求,达到减少蚕病的发生,提高养蚕成功率,同时减少小蚕的给叶次数,节省人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养蚕农户对小蚕共育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温湿控制器在小蚕共育中逐渐普及应用。目前,市场上温湿控制器生产厂家众多,加温装置大都使用PTC电热陶瓷为热源,实践证明PTC电热陶瓷加温效果好,安全节能。加湿装置主要有冷加湿与热加湿两大类:冷加湿分为超声波加湿和湿帘式加湿;热加湿分为热膜式加湿和电极式加湿。  相似文献   

6.
<正>蚕种催青及小蚕共育室使用的补湿器,目前普遍使用的是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设计的浮筒式电热补湿器,这一补湿器能与电自动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强蚕儿体质,提高单产,进行小蚕共育是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在我省小蚕饲育过程中普遍采用修建专用共育室,使用地火笼或煤砖炉调整蚕室温度,利用人工洒水调整湿度的方法控制温、湿度:但该方法及易出现环境温度骤高骤低、湿度不易掌握等缺点,同时升温烧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直接影响蚕儿的发育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4-44
一般蚕发生不蜕皮蚕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蚕因生病 ,体质虚弱 ,而不能正常蜕皮。 ( 2 )小蚕期没有采用薄膜防干育 ,叶子失水多 ,造成蚕摄食水分不足 ,或遇连续干旱天气 ,叶子含水量低 ,也容易造成蚕不蜕皮。 ( 3)因空气干燥 ,加上眠座上和蚕室地面撒大量的石灰粉 ,使蚕室空气过于干燥 ,在眠后期 ,容易造成不蜕皮蚕发生。所以养蚕期间要注意消毒防病 ,良桑饱食 ,连续干旱天气 ,桑园要及时抗旱。小蚕期要采用薄膜防干育 ,大蚕期湿度低要采取措施在地面撒水或适当给蚕添食水叶 ,补充水分。在眠蚕后期遇干旱天气要注意补湿。为什么会发生不蜕皮…  相似文献   

9.
蚕具信息     
<正> 江苏省新近推出一种新型蚕室专用补湿器,其特点是:1.补湿量大,并可以随意调节;2.使用安全、操作方便,无水时可以自动切断电源,确保人、机安全;3.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区目前有二十多万个农户兴桑养蚕,普遍存在着养蚕数量小,蚕室空间大,消耗燃料多,升温补湿难的问题。从1989年起,我校设计制作了木框式小蚕饲育箱并试用,在试验条件下,小蚕发育经过快20小时,张种用桑节省19.2kg。张种收茧量高2.5kg,张种节省燃料(木炭)50kg,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历群 《中国家禽》2003,25(20):17-18
孵化设备是仿生学的一个用,模拟自然界的孵化环境,提供胚胎发育的适宜条件,用于家禽种蛋的孵化.孵化设备的温度、湿度、通风量、翻蛋角度是孵化的重要参数.湿度影响胚胎的发育、死亡率、孵化期.通常鸡孵化温度为37.8℃,要求相对湿度为55%~60%.加湿方法的选取与加湿装置的设计是孵化机加湿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塑料编织布小蚕活动式蚕台,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新研制的小蚕活动式蚕台,使用方便、保温、保湿性能好,成本低,蚕室利用率高,容易消毒,是小蚕饲养的适宜蚕具.为了促进我区小蚕共育的发展,现把蚕台的构造、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养蚕生产中历来都是采用粉剂药物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很多蚕农没有听说过用水剂药物作为蚕体蚕座消毒,也不敢使用,怕出了问题造成损失。还有相当多的蚕桑技术人员对水剂药物蚕体蚕座消毒也心中无数,不敢盲目推广。他们认为本地气候特点是多湿,特别是夏秋多雨季节,湿度大,使用水剂消毒后座内湿度更大,容易发生真菌病,对蚕生长发育也不利,一旦发生问题难承担责任,还是老办法稳妥。因此,蚕体蚕座水剂药物消毒无法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蚕电器化共育是一项新型的小蚕共育技术,主要采用家蚕饲育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操作方便,安全节能环保,占用面积小,值得大量推广使用。1小蚕电器化共育的优点可以避免煤炭加温造成人蚕中毒的现象,能有效解决烧坑加温无湿、温度掌握不准的难题。省工、省本,温、湿度自动调节,增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省蚕种饲养数量较少的地区,研制了适合于催青规模小的催青室使用的"简易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原理简单、电器涉及少、维修方便,用电接点温度计作为热电偶原件,灵敏度高,易于操作和制作;具有投资小、维护容易等优点,能够满足蚕种催青对温湿度的要求;云南省的楚雄、曲靖、大理、普洱、墨江等蚕区已逐步采用该系统进行蚕种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简易实用的蚕种催青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选型设计、使用方法和应用试验.该系统对加温和加湿两部分采用分开设计和统一控制相结合,使蚕种催青室的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更有利于蚕卵胚胎的正常发育,提高蚕种预期整齐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丰都县虎威分场连续三年共计饲育蚁量690 0多克 ,饲育农户 660多户 (次 )。近三年来该分场没有任何一户因脓病暴发而出现倒蚕的现象 ,结束了过去脓病暴发导致养蚕亏损的历史 ,科技人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与好评。1 共育室的饲育型式共育室设在原蚕社条件适宜的农户家中。蚁蚕到共育户后 ,场内职工就蹲在共育室负责技术处理 ,直至共育结束。共育室采用地火笼暗道升温饲育 ,铁锅内盛装泥沙与水补湿。严格逐张收蚁 ,分区饲育。饲育期间的温度、湿度 ,饲料要求 ,眠期 ,换气等技术处理均按常规技术处理。三龄饷食后一对时分蚕到农户。2 脓病暴…  相似文献   

18.
“黑尾病蚕”尾部发黑溃烂、蚕体落小,多数经5—7天左右死亡.病蚕尾部连接直肠处有大量菌丝缠绕,蚕死后尸体软化,井慢慢腐烂变黄.补湿培养发现,大部分病蚕均生长有两类真菌孢子.一为黄褐色曲霉孢子,一为新月型的镰刀菌孢子.只有在尾部穿刺接种镰刀菌才发黑尾病.凡共育室空气污浊、高温多湿、蚕沙厚,特别是眠座发酵、伏(桑夷)蚕多的,均能导致黑尾病的流行.贯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止高温闷热、经常通风换气、勤除沙、防止发生伏(桑夷)蚕等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发生黑尾病蚕.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亚热带蚕区家蚕饲养环境气温高、湿度大的特点和小蚕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快、蚕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水分与体温散失快、移动性小、抗逆性较弱、趋光性和趋密性较强,广西总结了一整套适合亚热带蚕丝产业的种养技术模式及其技术措施,形成了定饲养温湿度、定蚕座面积、定给桑量、定给食时间和定期消毒防病的小蚕“五定”饲养管理技术,解决了亚热带蚕区小蚕饲养难、蚕体质量差等小蚕饲养的瓶颈难题,为广西蚕桑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原蚕区就地制种原蚕户分散、雄蛾冷藏设备投资大、雄蛾冷藏存取不便等难题,我们研发了适合原蚕区就地制种使用的雄蛾冷藏器具,定名为“便捷式雄蛾冷藏器”,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18974.4)。便捷式雄蛾冷藏器具有投资小、使用便捷、冷藏性能好、适宜在村多户散的原蚕区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