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沈阳市水资源状况,通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合理地确定各指标标准值,建立了反映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模型中相关指标的权重,对沈阳市2008—2014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较弱水平,已接近饱和值,但总体呈现恢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大可支撑人口的水资源量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指标体系和一种基于最大可支撑人口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水资源可利用量、生态和环境需水量、人均生活和GDP需耗水量,可以获得区域最大可支撑人口数量,进一步可以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判。文中以西北地区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水资源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料,结合GIS技术,依据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了水资源压力-状态-响应的生态风险指标体系,分析了水资源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并对陕西省水资源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大,水资源综合风险也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区域风险表现为关中地区风险最大,其次为陕北地区,陕南地区水资源风险相对较小。水资源综合风险中,以状态风险最大,其次是压力风险,响应风险相对较小。不同地区水资源综合风险大小顺序依次为:西安地区>咸阳地区>榆林地区>渭南地区>宝鸡地区>延安地区>汉中地区>铜川地区>安康地区>商洛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大,经济快速发展,水生态失衡及污染源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力度等方面不能满足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等自然环境本底脆弱性的要求,经济系统不稳定性已成为陕西省水资源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地处于我国生态脆弱带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带,属重度缺水地区,其能源化工产业的迸发式增长造成用水需求和水污染的巨大压力。水资源已经成为决定其人口和产业发展规模的刚性约束条件。针对这类资源性缺水的能源型地区,开展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评价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研究工作。通过对1956—2010年的水文资料与1980年以来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人口和需水量进行预测,基于城市人口适度发展规模模型,结合GIS技术,利用超载度的指标衡量并预测了榆林市2020年人口规模及承载状态。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的人口规模现处于轻度超载状态,超载人口8.14万人,超载度为1.02,超载度随时间逐渐加重,超载人口数量成倍数增长;到2015年,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适度规模与预测结果相比,超载人口达15.99万人,超载度达到1.04;到2020年,超载人口约30.93万人,超载度增加为1.08;超载人口主要以城镇人口超载为主,2015年、2020年的超载度分别为1.89和1.73,农村人口处于可承载状态,并呈现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人口集聚模式下,城镇人口的增长势必加重人水矛盾,城镇化与水资源相互制约的作用会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区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子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被集成在模型库子系统中,该模型通过水资源压力指数来定量地反映区域水资源状况与区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分别以整个陕西省和陕西省各地市的水资源压力评价为例,对该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最后探讨了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适度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资源承载能力主要探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根据水资源的具体特性,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所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除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外,其承载能力的研究更大程度上在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能,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系统工程方法为依据,建立了区域水资源适度承载力分析计算模型,该模型着重从水资源的可能性出发,来研究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回答水资源支持下的区域经济合理发展规模及在一定生活条件下的合理人口载量,最后以黄河下游沿黄地区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概念清楚,计算简单,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为喀斯特地区水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喀斯特典型分布区贵州省为例,建立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贵州省9个州市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并与熵权物元模型相比较。[结果]贵州省9个州市的水资源安全,有2个处于比较安全状态,6个处于一般状态,1个处于比较不安全状态。评价结果与熵权物元模型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体系评价结果合理,评价方法简便直观,该模型对类似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定量评价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指导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该文在构建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承载力所属等级的判定,并借助ArcGIS的可视化功能实现三江平原区划内6市1县的水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三江平原区域整体水资源承载力处于III级,区划内的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穆棱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II级,水资源承载力较强,水资源处于弱无压力状态;鸡西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和依兰县水资源承载力处于III级,水资源承载力中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协调状态。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结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区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保证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年自然、社会经济以及水资源相关数据,选取水资源利用率、缺水率、灌溉率、降水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6个指标作为评价因素,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北方八省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综合评分值高于0.570,水资源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但仍有一定潜力,水资源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区域发展需要。对8个评价子区域而言,承载力状况差异很大,北京、天津、河北(京津冀)水资源承载能力比较脆弱,而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对较强,最后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苑涛  何秉宇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341-342,345
分析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综合考虑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相互影响,从中选取评价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构建了基于极大熵原理的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模糊评价模型.同时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应用于克拉玛依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得出了克拉玛依市未来0 a的水资源承载力虽处在不可承载状态,但有向良性发展的趋势,水资源缺乏是制约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宁夏自治区永宁县2006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生态足迹帐户计算表明,2006年永宁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83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376 hm2,人均生态赤字0.454 hm2,资源的消耗已明显超出自然再生能力,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永宁县生态足迹主要来自于耕地、草地、化石能源消耗,畜牧业比重增加和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是永宁县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改善该区生态足迹状况的有效途径。主要有提高化石能源使用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种植饲草,压缩养殖规模等。  相似文献   

12.
水分是制约干旱区荒漠草原草畜平衡管理的最关键因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实现"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实现水草畜平衡"的思路。鉴于传统理论载畜量计算方法在产草量估测和牲畜采食量计算中存在较大误差,该文从水量平衡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水草畜平衡的理论载畜量计算方法,以内蒙古中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研究区域,根据不同降水量和灌溉水量条件下的水分生产率曲线,对1 a生优质牧草青贮玉米进行估产,在分析不同体质量下绵羊采食和饮水规律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草量载畜量和水量载畜量,以此确定理论载畜量。计算结果表明,在丰水年情景,该文方法比传统方法多6只羊/万m2,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在枯水年情景,该文方法比传统方法少7只羊/万m2,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避免草原退化。该文提出的载畜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达茂旗荒漠草原,对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中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已经成为吉林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在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预测平衡法对吉林中部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预测。认为研究区已处于水资源承载力临界状态;在保持现有供水能力的条件下,通过用水结构的调整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预测期内,研究区的水资源利用总量将基本保持稳定,但利用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总量将超过农业用水;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用水增加将主要通过建设农业节水体系获得平衡。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承载力是资源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评价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人地矛盾突出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从水土资源支撑系统、经济技术支撑系统、社会支撑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系统4个方面建立了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各县(市)进行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全省分成高承载能力区、中承载能力区和低承载能力区,整体表现出从东南部-中西部-北部和沿海承载能力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省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为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评价体系,利用AHP、熵权法并结合TOPSIS方法评价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引入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承载力主要障碍因素,结合发展规划进行承载力演化分析和预测。[结果]榆林市各区县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弱水平,榆阳区、神木市、定边县等存在发展不协调问题,人口密度大、农业用水量高是榆阳区承载力主要障碍因素,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是神木市主要障碍因素,水资源本底弱、可利用量低和水土流失问题是东部区县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2020年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较2016年整体提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引水工程实施下,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和横山县水资源承载力提升,其他区县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水资源承载力进一步弱化。[结论]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和地区协调发展存在局部脆弱和失衡问题,应进一步调整用水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规划水—粮食安全—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6.
遥感调查中耕地解译面积精准核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扣除小地物和线状地物是提高遥感调查中耕地解译面积精度的重要手段。该文选择安徽省濉溪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16 m多光谱影像作为数据源,在解译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与GIS空间运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线状地物进行扣除,采用布设抽样样方的方法对小地物进行扣除,对研究区耕地解译面积进行精准核算。结果表明:1)濉溪县解译耕地面积为1 320.64 km~2,广泛分布于全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的四铺镇、百善镇、铁佛镇等地区,北部地区耕地分布相对较少;2)濉溪县共有45.14 km~2的线状地物被解译为耕地,占整个研究区耕地解译面积的3.42%;3)濉溪县小地物平均扣除系数为3.51%,遥感解译耕地面积中有44.77 km2的小地物被解译为耕地;4)扣除线状地物和小地物后,濉溪县耕地面积为1 230.73 km~2,全县解译耕地面积误差由6.57%降到0.68%,全部样方遥感解译平均误差的总体差异并不明显,单个样方在扣除小地物前后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可为提高耕地解译面积精度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塔里木河流域2005年自然、社会和经济以及水资源资料,应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其参数,合理地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提高对样本等级评价的可信度。(2)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应由耗水型经济结构向节水型经济结构转变,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流域内有限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森林景观资源承载力内涵及其特点的探讨,提出以承载指数(承载量/承载力)评价森林景观资源的承载状态。采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由经济、生态和游憩3个层次共15个指标组成的森林景观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承载指数计算模型。并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对该区域森林景观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综合森林景观资源承载指数为0.3559,森林景观资源总体上处于弱载状态,生态和游憩承载指数更低,分别为0.2308和0.2448;经济承载量接近满载,承载指数达0.9710。调减对森林景观资源的经济需求是提高研究区森林景观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关键,而控制能源性消耗和加强果木林发展是提高综合承载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吴晨阳  王婉莹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260-267,273
[目的]定量分析国家中心城市2006—2017年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具体情况,为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良性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面板数据,从压力和状态两个层面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6—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和障碍因素进行评价和诊断,并基于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结果,定量测度基础设施承载力状况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 2006—2010年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大幅度提升,2011—2017年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北京、上海、成都、郑州、西安的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广州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改善幅度最小;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持续增加,基础设施的承载压力也持续增加,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发现制约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家庭年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结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对人口的虹吸作用越加强烈,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以及人均家庭年生活用水量可能与城市的经济与人口规模产生脱钩现象,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基础设施需求。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区中南部干旱区域林草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地区中南部干旱区域气象资料、植被分布、水资源状况等为依据,估算了现有林、草地生长季的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并对降雨消耗性及径流消耗性林草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降水资源平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位于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在350~550mm之间的隆德和泾原县降雨消耗性林、草地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均能依靠降水得以满足,林草植被生长状况良好。(2)位于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在350mm左右的彭阳县和原州区,降雨能够满足林、草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需求,而适宜生态需水量不能得到满足。因此,该区域要合理考虑林草地种植结构。(3)年均降雨量在175~280mm,位于中部干旱带的海原、盐池和同心县以及南部山区的西吉县降雨消耗性林、草地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均不能得到满足。该区域不宜于大面积发展林草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