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样地样方法对且末县河东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封禁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大体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铺设草方格沙障的沙地内共有灌木和草本植物13种,分属6科13属。无草方格沙障保护的裸沙地共有草本植物5种,分属2科4属;(2)封禁区铺设草方格沙障沙地内和无草方格沙障的裸沙地中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等有十分明显的差异;(3)采取封禁措施3年后,特别是建设草方格沙障后,能促使流沙固定,促进植物定居,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结果显示: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风速削减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的差异不显著;随着风速增大,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降低风速率差异变小;在风速为8.1~8.9 m s-1时,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达塑料方格沙障的80%;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为指数递减,是裸沙地的35%;仿真固沙灌木林的建立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重复应用,与灌木搭配可增强防风固沙效能。  相似文献   

3.
在呼伦贝尔沙地鄂温克旗锡泥河东苏木亚日盖嘎查草原风蚀坑,根据本地区沙障材料成本实际情况,结合风蚀坑面积大、坡度大、治理难度大的特点,采用草方格沙障的1m×1m网格设计,6月初雨季期间,沿着沙障边缘人工点播杨柴和沙打旺,播种量4kg/667m2,混播比例杨柴∶沙打旺为3∶1。采用草方格沙障与灌草混播综合治理技术治理风蚀坑能够取得明显固沙效果。造林2a后,植被盖度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风蚀减少。  相似文献   

4.
在风沙治理和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沙障设置是项关键技术。针对腾格里沙漠南缘特殊的地理环境,通过设置草方格、黏土方格和尼龙网沙障对比分析不同沙障对植物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9种不同规格的沙障中,草方格沙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不同坡度沙丘,沙障方格大小影响植被成活率与覆盖度,50°的沙丘上,适宜设置1.5m×1.5m大小的沙障方格。  相似文献   

5.
4 生物沙障治沙模式4.1 模式概述在降水较好的半干旱地区的低缓流动沙丘 ,以及平缓起伏的流动沙地上 ,选用萌蘖性强的灌木树种进行高密度扦插造林 ,先期形成活体沙障固沙 ,后期再行造林、种草的一种治沙模式。4.2 模式适宜条件在年均降水量 30 0~ 40 0mm的半干旱区内 ,均匀分布的流动沙丘或沙垅、沙带的沙地治理中 ,适宜采用本模式。4.3 技术思路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的治理有多种植物固沙方法 ,但选用萌蘖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灌木枝条 ,扦插造林形成活沙障的形式 ,不仅可将流沙一次固定 ,而且障间还可进一步发展乔、灌、草植被 ,确是一…  相似文献   

6.
冀西北地区活沙障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冀西北风蚀沙地,利用植物再生能力营建活沙障,实现植物固沙的目的。根据植物材料在流动沙地的成活、生长与抗性指标,选出了紫穗槐与黄柳为营建活沙障的最佳植物种。紫穗槐与黄柳最佳埋设深度分别是40 cm和60 cm,以春季成活率最高。平行带状沙障以带间距2.5~3.0m为宜,网格以4m×4m与6m×6m为宜,从用工、材料费用兼顾防护效果,是最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地上黄柳活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通过对设置3年后的不同类型的活沙障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沙障设置3年后,沙地趋于固定,障内植物种类明显增多;设置黄柳活沙障的区域内下垫面粗糙度显著增大,风速明显减弱,其顺序为:4 m×4 m黄柳网格沙障〉6 m×6 m黄柳网格沙障〉间距4 m的黄柳带状沙障〉间距6 m的黄柳带状沙障〉流沙,而且黄柳网格沙障降低风速的能力较带状沙障强;当旷野平均风速为7.86 m/s时,只有流沙和间距6 m的黄柳带状沙障起沙,其他几类活沙障内均不起沙。  相似文献   

8.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风沙危害特征,结合风蚀坑不同部位或立地条件,采取沙障+植物固沙技术、植苗造林和灌木直播、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恢复等"三结合"技术措施综合治理风蚀坑流动沙地。结果表明:采用带状或网格状PE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以及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对风蚀积沙控制、植物种和植被盖度增加以及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和未设置沙障相比,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减少风蚀效果最大,其次分别为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且网格沙障好于带状沙障。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植被覆盖度由设置前的4. 67%平均增加到54. 61%,带状或网格黄柳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88%或20. 09%,带状或网格纱网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16%或26. 64%,带状或网格PLA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8. 1%或9. 62%。采用沙障+植物固沙技术,人工促进和天然植被恢复相结合能够在2~3年内控制风蚀坑风沙危害,重建固沙植被。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榆林沙区唯一常绿灌木树种——沙地柏天然林更新恢复,选择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丘间地,进行了设置沙障和匍匐茎埋沙对沙地柏植株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的效果观察研究,结果为在试验的3种环境和2种技术条件下,不管是迎风坡、流沙坡的中部及下部,还是丘顶或沙梁,沙地柏都会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且生长正常,沙障规格和压条长度、压沙厚度不同不定根及新枝的数量和长度不同。建议在半固定和流动沙地设置规格为1.5 m×1.5 m或为2.0 m×2.0 m的沙障,匍匐茎压条时,以埋沙厚20~30 cm、压条长10~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翁牛特旗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固沙措施对人工生物结皮层养分和颗粒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沙障规格、流动沙地不同部位和喷洒人工生物结皮后生长时间等对人工生物结皮层养分和颗粒组成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0.5 m沙障网格保护下人工生物结皮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是1.0 m×1.0 m沙障网格保护下的1.13倍、1.51倍和1.36倍,物理性粘粒、粘粒含量分别是1.0 m×1.0 m沙障网格保护下的1.09倍、1.03倍。丘间地和背风平缓沙丘的人工生物结皮更有利于颗粒物质沉积和养分含量的增加,并随着人工生物结皮接种后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人工生物结皮层的养分含量、颗粒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固沙效果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3.
草方格铺设机构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方格铺设机构是草方格铺设机器人的重要执行机构,其包括纵向铺设机构和横向铺设机构两大部分。纵向铺设机构利用压草盘将草压入沙中,铺设长度连续、间隔1m的草沙障;横向铺设机构用插刀每隔1m插草一次,在纵向草沙障三个空档中同时插入长度为850~1000mm的草沙障。此机构大大提高了草方格铺设的质量和效率,适合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作业。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流沙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治沙工作始于1880年,但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机械沙障和植灌种革措施阻止铁路沿线流沙的侵袭;林牧结合的植物治沙,固定了流沙,繁荣了畜牧业,实现沙地植被的永续利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采取不同的措施:草原区设置防护林带,实行草田轮作制,既防风固沙,又改良沙土,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半荒漠区采用植物固沙,固沙初期设置机械沙障保护植物;荒漠区利用飞机或汽车混播乡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并与放牧、种植业相结合。文中还对苏联治沙的历史和科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肠式沙障沙埋程度、积沙宽度、位移程度及沙障控制区域植被盖度等指标进行调查,分别研究了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肠式沙障稳定性及其所在沙丘植被恢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品字沙障位移距离最大,移动平均距离达到了58.72 cm,方格沙障移动距离最小,仅为36.11 cm。4 m品字形沙障的移动距离最大,达到了70.67 cm,2 m带状沙障的次之,移动距离为52.33 cm,说明规格越大,移动程度也越大。方格沙障铺设沙丘的植被盖度较大,其中4 m×4 m方格沙障铺设沙丘植被盖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埋设深度的固定、流动两种沙地条件下植物沙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固定沙地条件下,随着埋设深度的增加,植物沙障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和冠幅明显增加。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的黄柳成活率是埋设深度40 cm的8.4倍和12.6倍,当年高生长量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1.1倍和2.0倍,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踏郎成活率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2倍和2.1倍,不同埋设深度踏郎当年高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沙地条件(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边缘)对植物沙障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流动沙地边缘生长的植物沙障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固定沙地。黄柳生长对沙地条件较踏郎敏感,更易受其影响。踏郎对不同沙地条件的适应性较黄柳更强。  相似文献   

17.
踏郎、黄柳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植物再生性能设置沙障成活,治理高大流动沙丘,达到植物固沙的目的。植物选择以踏郎为最好,黄柳次之;埋设时间为10 月中下旬;沙障设置选用矮立式紧密结构,沙障网格规格为丘顶2m ×2m ,中部4m ×4m ,丘脚和平缓沙丘6m ×6m ,可采用带状混交配置模式。利用这种技术治理流动沙丘2800hm 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机械沙障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理流沙过程中,工程措施治标,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可以彻底降伏沙龙,达到从根本上治理流沙的目的.巴盟治沙综合试验站在极度沙漠化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研究,在裸露沙丘表面设置粘土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障内人工栽植各种固沙植物,结合封育恢复天然植被.用这些措施建造的多种类型防风固沙植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试验站内沙障的设置方法及今后的植被建设问题综述如下:一、机械沙障的设置方法根据风沙运动的规律和特点,93%的沙粒都集中在近地表层10厘米高度范围内.因此,一般情况下沙障高度要求在10厘米~15厘米.沙障的方向应与主风向垂直,夹角要在90°~100°之间.粘土沙  相似文献   

19.
在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设置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沙障,本文选择稻草、麦草、玉米杆、芨芨为沙障材料,按照方格式1.5 m×1.5 m、2 m×2 m、2.5 m×2.5 m,行列式1.5、2、2.5 m的规格布设试验,通过核算各材料及各规格成本及调查阻沙效果和植被恢复情况,得出:同一规格下玉米杆的成本最低,麦草、稻草、芨芨成本依次增加;在方格式中各材料均为2.5 m×2.5 m成本最低,2 m×2 m次之,1.5 m×1.5 m成本最高;行列式中各材料均为2.5 m规格成本最低,2 m次之,1.5 m成本最高;各材料中芨芨材料沙障的积蚀高度最大,麦草沙障的最小,同一材料方格式高于行列式,各材料中麦草的凹曲面高度最深,芨芨的最浅,同一材料行列式深于方格式;各材料、各规格间植被种类没有差异,都以沙米为优势植被,同一沙障材料的行列式和方格式植被恢复情况差异不明显,不同沙障材料间植被恢复情况差异较明显,具体为稻草沙障植被恢复情况最好,其次为麦草沙障,芨芨沙障最低。  相似文献   

20.
在宁夏干旱区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梭梭人工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沙障防护沙地3种不同立地类型造林成活率分别为66%、62%、68%,保存率为43%、55%、59%。这证明通过人工布设沙障机械固沙,能够有效防止风沙流动对梭梭幼苗的侵蚀,提高半流动沙丘迎风坡面沙地梭梭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