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模糊多维综合评判方法,对2010年自育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优418(D11)评价指标是0.7329,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1586S/爪哇稻(D14),其评价指标为0.7166,1592S/新选1号(D15)评价指标是0.2152,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吻合。  相似文献   

2.
应用模糊多维综合评判方法,对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杂交新品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洛试202评价指标是0.747,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浚9925,其评价指标是0.683,CN18评价指标是0.201,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对10个晚播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播油菜新品种10个性状(小区产量、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结角密度、单株总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35、0.092、0.103、0.087、0.099、0.101、0.100、0.101、0.085、0.096;10个晚播油菜新品种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优劣顺序为:K8 K5K1 K9 K4 K10 K3 K7 K2 K6,其中K8的综合评价值是0.759 1,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K5,它的综合评价值为0.598 9,K6综合评价值是0.268 8,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以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筛选的油菜新品种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以此来筛选适合晚播的油菜新品种,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客观的、合理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对10个油菜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种10个性状(小区产量、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结角密度、单株总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42、0.089、0.094、0.108、0.090、0.107、0.090、0.100、0.086、0.094;杂交新品种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大小顺序为:K3K6K10K5K1K9K2K4K8K7;其中K3的综合评价值是0.622 8,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K6,它的综合评价值为0.593 3,K7综合评价值是0.289 3,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以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筛选的杂交新品种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以此来筛选油菜新品种,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客观的、合理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对河南省当前生产利用的11个二棱大麦新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性状关联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数、成穗率,因此在河南省大麦高产育种首要选择千粒重,兼顾穗粒数和成穗率;在11个品种中驻大麦5号综合表现最优,综合评价指标为0.71,其次为驻大麦6号、沪16综合性状优良,综合评价指标均为0.58.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在玉米杂交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对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杂交新品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洛试202评价指标是0.747,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浚9925其评价指标是0.683,CN18评价指标是0.201,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稻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将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结合,构建了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不同产地的12个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垩白度、异品种率、不完善率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可能是影响各品种稻米品质产生差异的主要指标;12个品种中,新丰3号、郑稻18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好,评判等级为Ⅰ级;而浙粳88和盐丰47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差,评判等级为Ⅴ级。  相似文献   

8.
DTOPSIS法在油菜新品种综合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DTOPS IS法对2005~2006年河南省甘蓝型油菜参试品种进行多个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信优2405和信优2406这两个品种表现突出,综合性状优于其它品种,适合黄淮区大面积地区示范推广;DTOPS IS法所提供的合理的量化分析指标,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客观准确,且原理易懂,计算简便,便于计算机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综合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业地产项目定位是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科学地量化定位指标,通过构建多维定位矩阵详细描述指标体系,并且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和建立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把模糊性很强的商业地产评价指标量化,证明模糊综合模型有助于对拟定方案进行筛选,选择最合适的商业地产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在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2006年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洛试202综合表现最优,浚9925次之,CN18综合表现最差。该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相吻合。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方法简便易行,在玉米新品种的评价中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品种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价方法,对9个花生品种进行10个主要产量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准确、客观,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并有效利用印度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D值评价等方法对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分析,筛选可用于评价鹰嘴豆资源的农艺性状及综合表现良好的种质。结果表明: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47%(播种至开花期天数)~85.26%(秕荚数),百粒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实荚数、见花至开花期天数、产量、单株产量和秕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30%,具有很好的改良潜力;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50 9(单株产量)~2.053 5(单荚粒数),平均值为1.930 2,单荚粒数、株高、有效枝数和播种至见花期天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00 0,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700 0,说明各性状的数量指标分布较为均匀;在欧式距离为3.41处,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被分为9个类群,各类群资源数量不同,第Ⅰ~Ⅷ类群均具有一定的性状优势;筛选到4个可用于综合评价印度鹰嘴豆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分别为实荚数、播种至开花期天数、株高、分枝数;利用综合D值评价筛选到31份综合表现较好的资源,为我国鹰嘴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优异的基础材料、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3.
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芒果品质评价因素,为制定芒果品质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广西栽培的18个芒果品种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风味等19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芒果果实品质简化评价因子。【结果】芒果的多个品质指标变量间存在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特征向量较大、水分含量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等7个主成分,系统聚类分析后19个品质指标聚类简化成糖酸比、果肉色泽(L^*)、维生素C(Vc)、果实硬度等9个代表性指标,经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综合评价,筛选出红芒6号、紫花芒、桂热82号、桂热120号和香芒5个品种为品质较优品种。【结论】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可用于简化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5.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 was appli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Sterculia nobilis Smith,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verified by calculating index weight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s.In this paper,11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yields,resistances,contents of main inclusions in seeds and tree shapes.AHP method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index weight of each dimension,after passing the consistency test,FCE method was appli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S.nobilis Smith.The index weights of the yields,resistances,contents of major inclusions in seeds and tree shapes were 0.5518,0.2554,0.1279 and 0.0649,respectively.The yield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S.nobilis Smith,which was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demand of S.nobilis Smith as a food crop.However,resistances and contents of major inclusions in seeds had limited influence on it,while tree shapes had the least influence on it.After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final evaluation score was 88.00,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score was between 4 and 5,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ranged from slight good to good,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valuation weight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 dimensions wer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In this stud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AHP-FCE was used to establish and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S.nobilis Smith.According to the values of index weights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it showed tha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scientific and reliable,and it could provide a new 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other frui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冬性小黑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性小黑麦种质,为冬性小黑麦育种、亲本选配及重要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13份冬性小黑麦8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参试冬性小黑麦种质8个表型性状在连续2年的频次分布规律,分析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及性状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冬性小黑麦种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参试材料的分类。【结果】 8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02%,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穗长、株高的变异系数超过1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最大为18.01%,粒宽最小为5.09%;各性状遗传力均在85%以上;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24,单株籽粒产量遗传多样性最高,粒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各性状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单株籽粒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粒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3%,第一主成分是籽粒产量主成分与单株籽粒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是籽粒形态主成分与粒长和粒宽有关,第三主成分是株高主成分与株高和穗长有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2份材料,属于高秆型材料,第二类包含40份材料,属于多穗型材料,第三类包含30份材料,属于高产型材料,第四类包含31材料,属于大粒型材料。【结论】 冬性小黑麦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籽粒高产型小黑麦11份。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小黑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不同试点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适于淮北地区不同类型茬口的产量潜力在9750kg/hm2以上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综合分析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根系特征和电解质渗出率得出,新福麦1号、金禾9123、许科1号、中麦895、华城3366、郑7698、济麦22、淮麦29和宿553丰产性和抗性表现突出,适合淮北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化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技术体系从而便于育种应用,以6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梯度量化控水试验,通过观察记载和常规考种获得了产量等相关农艺性状数据。利用产量及其结构性状、播抽天数和收获指数等5个初级性状指标,在基于各性状抗旱指数作图和面积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5个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产量及其结构指标(Y-PFK)、产量与抽穗延迟效应指标(Y-HDD)、产量与收获指数指标(Y-HI)、节水抗旱性综合指标1(CI1)和综合指标2(CI2),对各试验组合的5个指标进行计算和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指标CI1、CI2、Y-PFK对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效果好,且与田间实际经验观察结果一致;对6个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排序为:‘旱两优8号'>(‘雅优旱禾'>‘旱优737')>(‘旱优73'>‘荃优116'>‘荃9优86')。研究结果证明,本研究构建的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Y-PFKCI1、CI2适用于水稻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是利用常规考种数据对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和排序的简化指标,可以在节水抗旱稻育种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65份来自种质资源库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根据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1.607~2.000之间,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及穗着粒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586和0.5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5个水稻材料可聚为22个类群,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远,种质资源分化程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212%,并通过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粒数因子、结实率因子及有效穗数因子,可以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每个品种的各主成分排名及综合排名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前5名的水稻材料分别为奥野占6号、R995、油粘8号、丝苗12和R998。在水稻育种中应注意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精准评价杂交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研究量化控水处理条件下该特性的表现规律,并建立量化鉴评技术体系,设计了100%、80%、60%、40%田间持水量等4种梯度量化控水试验,从移栽返青至成熟对10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控水处理。结果表明,土壤绝对含水量在4种处理间形成了明显的梯度差异,不同组合的单株籽粒产量在80%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上具有明显差异,产量抗旱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梯度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单一指标难以直接用于以抗旱性为区别特征的品种比较,且无法兼顾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多梯度多性状抗旱指数的对数综合指标的构建和计算分析,形成了节水抗旱特性的全局统一量化评价技术指标,10个组合的评价结果与大田抗旱性经验观察结果比较吻合。本文建立的杂交稻节水抗旱特性量化鉴评技术方法及3种多梯度多性状抗旱指数的对数综合指标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适用于杂交稻节水抗旱特性的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