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暴雨指标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之间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笔者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2.
姜会飞  廖树华  潘学标  侯双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2-10435,10460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抚顺地区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51个区域自动站2012—2014年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暴雨次数(RN)和暴雨强度(RS)并运用GIS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以新宾县为中心,RN呈现从西到东、从东北到西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抚顺县RS最强,其他地区RS分布较均匀;抚顺地区存在3个暴雨中心和4个强降水中心,其中,抚顺市清原县敖家堡乡和新宾县木奇镇为最显著的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4.
1965—2011年平塘县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塘县气象站1965—2011年暴雨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等方法,分析了平塘县47 a来的暴雨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塘县年均暴雨日数为2.6 d,年际变化不大,暴雨日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线性减少率为-0.1 d/10 a;每年出现2~3 d暴雨的概率占57.5%;暴雨多发生在5~7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66.1%;暴雨初终日出现推迟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国72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1968 ~ 1996年NCEP/NCAR 2.5°×2.5°月平均资料对陕西省1961 ~ 2000年发生的暴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40年陕西共发生762个暴雨日,主要集中在7月份;暴雨日分布从陕北向陕南显著增加,每年均有占全省47.4% ~ 78.9%的站发生暴雨;孟加拉湾低槽和副热带高压是影响陕西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系统,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为陕西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源.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玉  杨俊玲  孙英歌 《农技服务》2011,28(1):128-129,131
利用高空及地面等各种实况资料的分析,从动力抬升、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等对暴雨形成条件及急流与暴雨落区的关系等方面对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进行总结,为以后做好暴雨天气及落区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3—2018年河北省降水资料、农作物暴雨洪涝灾情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首先,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分月份的暴雨致灾强度评价模型,确定了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河北省农作物暴雨洪涝灾害损失个例库.其次,采用历史情景类比法,利用个例库构建定量评估模型,实现河北省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作物影响损失的定量损失评...  相似文献   

8.
利用建昌县国家基本站1998—2018年6—8月降水量和暴雨出现日数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及对比分析,对建昌县夏季降水量、暴雨量、暴雨出现日数、暴雨预警发布等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降水量较历年偏多,出现2次暴雨,1998—2017年建昌县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夏季暴雨量和降水总量波动频率基本一致,夏季暴雨量偏多的年份降水总量也偏多。2015—2018年年均发布暴雨预警信号25次,7月发布预警信号最多,橙色预警信号发布最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了necp再分析资料(1°×1°),对2018年7月24~25日吉林省西部罕见的受台风“安比”影响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由分析得出:此次暴雨过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降水由偏西路径的台风在地面的倒槽,配合低空切变产生;第二阶段,台风并入高空槽,形成低压中心,配合地面暖切变产生降水;水汽主要是偏南急流带来的渤海水汽。辐合辐散、上升运动区和垂直螺旋度大值区与吉林省西部暴雨区的对应关系良好,可作为较好的指标为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13年23号台风“菲特”和2015年21号台风“杜鹃”对海盐地区造成大暴雨进行讨论分析。1323号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台风倒槽正好控制浙北地区,对海盐造成特大暴雨,过程面雨量达到了350.0毫米,是海盐县建站以来同期(10月份)降水量最大的一次。1521号台风“杜鹃”在福建莆田秀屿区登陆,海盐受台风倒槽影响同样发生了大范围强降水,因距离登陆地较远,降水没有“菲特”台风影响大,过程面雨量136.7毫米,在同期(9月份)为降水量最大的一次。台风倒槽暴雨对海盐地区造成较大的灾害,特别是在与冷空气结合的时候,更是加剧了台风暴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变化特征;华北地区虽然年年都发生暴雨和大暴雨,但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9%和53.1%;特大暴雨每4~5年发生1次,暴雨过程则平均11年一遇,特大暴雨和暴雨过程虽然只发生在较少的年份,但年际间波动更加明显;20世纪60年代是暴雨强度较大和暴雨过程多发期的峰值区,而1999年以后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则处于1961~2005年历史阶段的低值区;70~90年代则处于两者之间,期间不同强度暴雨发生并不同步。此外,华北地区年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变异系数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地,年均暴雨日数越多,变异系数越小,反之亦然。统计还表明,华北地区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路爽  廖国进  侯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62-17664
对沈阳地区‘08.7.5’局地暴雨天气与‘08.7.15’区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副高与西风槽相迎合是沈阳地区典型暴雨天气形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通辽市 1960—2020 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暴雨站次及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国家标准 GB-T 42075-2022 对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暴雨极值呈明显的南部地区大于北部,暴雨站次分布整体上北部和中西部少,南部和中东部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0.8 d。7~8月为发生暴雨主要月份。(2)区域性暴雨过程共45次,年平均 0.7 d,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单日区域性暴雨占78%。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达11次。(3)利用国家标准定量评估,得出有 3 次特强区域性暴雨过程,依次为 2017 年 8月3日、1994年7月12~14日、1984年8月10~11日。结合本地情况,定义综合强度Z值在100以上为特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40以上为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30以上为较强区域性暴雨。区域性暴雨等级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利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18~19日和2010年8月14~15日,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出现初夏和盛夏历史同期罕见的区域暴雨。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极端暴雨过程相同之处在于大降水都出现在500 hPa冷涡中心的东侧,850 hPa暖湿切变线北侧,700 hPa和850 hPa风向风速辐合线之间,湿层深厚的区域和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处。区别在于初夏暴雨对于系统强度、水汽、不稳定能量和低空急流的要求均高于盛夏暴雨。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泰宁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56—2020年逐日降雨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近65年来泰宁暴雨日数年、季、月分布、极端强降雨极值和日数等气候特征;利用泰宁9个乡镇区域气象站和泰宁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09—2020年逐日降雨资料,分析研究泰宁县强降雨的空间和时间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ECMWF、NCEP/NCAR等多家数值预报产品、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并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1年发生在皖北的一次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此次暴雨预报失败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为一次台风远距离降水;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环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入;西风槽冷空气入侵也是产生这次降水的重要原因。各业务模式对此次降水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准确预报出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环流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同时,对西风槽位置的预报偏差也是预报失败的原因之一。结果指出,当有强台风靠近我国的时候,需要考虑台风环流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进而引发强降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永州地区2015年5月15日~16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的诊断分析,此次过程是发生在欧亚大陆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下,副高北侧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的结果。副高外围低空急流输送带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暴雨的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右侧-辐合暖区一侧;K指数场分布表明低空急流将低纬的不稳定能量向北输送,使得强对流不断发展和维持;亮温低值云团与主要降水落区有一定对应关系,永州南部成为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19.
利用15个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资料和一次距地暴雨过程资料,对朝阳地区区域暴雨出现过程进行分型,总结出各个类型的天气形势特征及预报指标,归纳了局地暴雨各种物理量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旨在对朝阳地区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暴雨是自然界的一大灾害,特别是大暴雨更会造成严重灾难,因此,必须引起我们农业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根据江西历年水文资料。现将全省暴雨的四大特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