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流域中期径流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型融合的中期径流预报方法,并应用于桓仁水库流域。首先采用BP神经网络(BP)、多元线性回归(MLR)、支持向量机(SVM)构建旬尺度的单一径流预报模型;再基于信息熵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上述单一模型的结果进行融合,分别建立基于信息熵、BP神经网络、SVM的信息融合预报模型;进一步考虑融雪影响,构建春汛期旬径流预报模型。引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预报合格率(QR)三个误差评价指标,综合评定各模型在汛期和非汛期的径流预报精度。结果表明:(1)所有模型对径流变化趋势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单一模型对峰值的模拟表现较差;(2)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融合模型能很好结合不同预报模型的优势,模拟精度优于各单一预报模型和基于信息熵的融合模型,共提高汛期10个旬的径流预报精度,且将6个旬的预报合格率提升至100%,预报合格率的最大提升率达到24%;(3)考虑融雪影响的旬径流预报模型在3月和4月的预报合格率均在90%以上,提高了流域的非汛期径流预报能力。研究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融合预报方法可得到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径流预报模型,为桓仁...  相似文献   

2.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环境安全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信息熵理论应用于水环境安全评价中,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信息熵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环境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污源、水质、生态三类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建立了专家自身权重模型来修正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主观权重,得到的指标融合权重减少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以引滦入津工程水环境安全评价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科学可靠,结果相对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降水量的预测精度,反映降水量的实际特征。【方法】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对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分析和处理的优势,对黄河三角洲气象站点1954—2018年连续65 a月均降水量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得到了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对IMF进行Hilbert变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种黄河三角洲降水量多尺度预报模型。【结果】黄河三角洲降水量存在着9、13、23、76、135月左右的周期,并以9个月的波动为主;65 a月均降水量数据预测结果显示:模型一的相对误差在0.9%~9.8%之间,模型二的相对误差在1.6%~11.8%之间,在建模时不考虑初相位的模型一平均预测误差为2.70%,整体预测精度要优于考虑初相位的模型二。【结论】2种模型的拟合精度及显著性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杰  崔东文 《节水灌溉》2023,(7):96-103+109
为提高年降水量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WPT)和孔雀优化算法(POA)、沙猫优化(SCSO)算法、猎豹优化(CO)算法优化的高斯过程回归(GPR)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文山州年降水量预测研究。首先,利用WPT将实例1956-2021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分解为1个周期项分量和3个波动项分量;其次,简要介绍POA、SCSO、CO算法原理,利用POA、SCSO、CO分别优化GPR超参数,建立WPT-POA-GPR、WPT-SCSOGPR、WPT-CO-GPR模型;最后,利用所建立的3种模型对年降水量周期项分量和波动项分量进行预测,将4个分量的预测结果加和重构后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并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WPT-POA-SVM、WPT-SCSOSVM、WPT-CO-SVM模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WPT-POA-RBF、WPT-SCSO-RBF、WPT-CO-RBF模型和未经优化的WPT-GPR模型作对比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WPT-POA-GPR、WPT-SCSO-GPR、WPT-CO-GPR模型对年降水量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52%、0.46%、0.48...  相似文献   

5.
奶粉市场是食品掺假行为频发领域,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价格高,其质量是消费者、生产企业和执法部门关注的重点。近红外高光谱成像(Near infrared-hyperspectral imaging, NIR-HSI)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检测奶粉中单一掺假物含量。基于NIR-HSI技术研究了不同品牌婴幼儿奶粉中多掺假物(三聚氰胺、香兰素和淀粉)的定量预测。对基于像素点预处理后的高光谱图像划分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提取ROI平均光谱。基于经典的过滤式特征选择算法拉普拉斯分数(Laplacian score)(无监督)和ReliefF(有监督)挑选建模关键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开发包含自定义选择层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1DCNN)。自定义层根据权重系数绝对值,可确定重要波长变量。Laplacian score-PLS模型对预测集中奶粉、三聚氰胺、香兰素和淀粉质量分数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110%、0.0570%、0.0349%和0.3481%。ReliefF-PLS模型对预测集中奶粉、三聚氰胺、香兰素和淀粉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998%、0.0540%、0.0455%和0.1823%。1DCNN模型对预测集中奶粉、三聚氰胺、香兰素和淀粉质量分数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61%、0.0911%、00644%和0.2942%。对Laplacian score、ReliefF和自定义选择层挑选出的前15个重要波长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特征选择方法挑选的特征波长子集有所区别,但都选择 1210、1474、1524、1680nm等附近波长。基于ReliefF-PLS模型的可视化结果表明了其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进的FCM(Fuzzy C-Means,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承德市1951—2015年的年降水序列进行模糊聚类,获得10个聚类中心和隶属度矩阵。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每年的降水状态,采用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建立了加权马尔可夫链模型。以隶属度向量作为预测时的初始状态向量,通过该模型逐年预测了承德市2004—2015年的降水状态,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引入模糊集中的级别特征值公式,并对该公式做出修正。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预测结果,应用修正后的级别特征值公式预测了2004—2015年的降水量,所有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都在7%以内,初步表明基于模糊聚类和加权马尔可夫链的降水预测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埋深预测对于灌区农业生产、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与作用。地下水埋深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多层次复杂系统,其演变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和非平稳性。基于EEMD较强的处理非线性问题能力和Elman网络具有适应时变和动态记忆的优点,构建了基于EEMD与Elman神经网络的地下水预测耦合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埋深预测中。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EMD和Elman神经网络耦合模型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91%,最小相对误差为0.04%,预测合格率为100%,该耦合模型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埋深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单一的Elman模型和BP模型。另外,该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可揭示灌区地下水时间序列的演变机制与影响因素,且计算简单、思路清晰,为地下水埋深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面比较和分析了春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墒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墒情数据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具有周期性;降水量是影响土壤墒情的重要环境因素,其影响规律具有较大随机性。以不同土层深度(10、30cm,〖JP2〗分别代表2种墒情变化情况)和春玉米不同生育期(4个)交叉组合的土壤墒情作为模型对象,〖JP〗基于GM(1,1)预测方法构建农田土壤墒情短期预测模型群。预测结果表明该子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2%,其中以苗期10cm处土壤含水率预测效果最佳。考虑降水量的影响,对模型群中参数u进行优化,使得所建土壤墒情短期预测模型群的预测更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值组合预测和多时相遥感的春玉米估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基于熵值的组合预测方法构建高精度遥感估产模型,对黑龙江军川农场2007年和2008年春玉米的主要生育期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分别建立单一时相的估产模型,通过信息熵赋予各个时相估产模型的权系数,构建组合估产模型,然后对组合估产模型和单一时相估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值的组合估产模型能够有效提高估产精度,与最佳的单时相遥感估产模型相比,2007年和2008年的组合估产模型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分别提高了0.137和0.121;根据组合估产模型的权系数大小,能够获得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生态障碍因素和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因此,基于熵值组合预测和多时相遥感构建估产模型用于春玉米估产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降水量的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Prophet算法的降水量时序预测模型.使用湖北省1960年1月-2006年5月的月降水量资料,对2006年6月-2017年12月共139个月的月降水量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SVR、BP以及ARIMA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以探讨该模型在降水量预测中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湖北省各站点降水量...  相似文献   

11.
次降雨有效降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沧州市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点2011—2013年不同土层深度的含水率及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结合由植株叶面积指数得到的不同生育期植株的截留容量,分析了最大容水量S和最大降雨强度二者与降雨有效性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次降雨有效降雨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率与降雨有效性线性相关,且在不发生溢流情况下,可以用土壤最大容水量S作为是否考虑土壤初始含水率折减作用的分界点;另外,对于降雨强度I≥0.7 mm/min的降雨,降雨强度与降雨有效性相关性显著,并且随最大降雨强度的增大,降雨有效性逐渐减小;最后将运用传统模型和新估算模型计算的有效降雨量值与实测有效降雨量值验证对比,新模型比传统模型更加贴近实测有效降雨,并且降雨量较大时差别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To determine the existence of rainfall concentration beneath olive trees,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was measured in three olive trees during 12 rainfall events, using 36 rain gauges per tree and a stemflow collection system. Data from different rainfall events were aggregated to asses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in throughfall. Only one out of the three trees showed a clear spatial dependency structure.Rainfall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tree canopy, as a consequence of rainfall redistribution of throughfall, was relatively unimportant with few and sparse locations showing a percentage of throughfall with respect to rainfall in open area >100% and none above 125%. Throughfall showed a consistent storm to storm patter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among high rainfall events, and non-consistent patterns among low rainfall events. Stemflow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 of canopy induced flux concentration, in events where rainfall depth was large enough to saturate the olive canopy. Stemflow was estimated to infiltrate in a radial area up to 0.5 m from the tree trunk, depending on tree characteristics and rainfall intensity. The area surrounding the tree trunk appears to be the most relevant area for potential research dealing with the influence of concentrated canopy induced water fluxes on the transport of chemicals to deeper layers within the soil.  相似文献   

13.
降雨对减小河流水污染的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郑州市雨水利用研究基础上,针对降雨对城市污染河道清污作用,结合郑州市东风渠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降雨对河流水污染的稀释和降解作用的数学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降雨对污染河道水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未来陆军转型的目标为全域机动作战,这要求陆军装备在各种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但瞬时降雨会对军用履带车辆的机动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降雨时履带车辆打滑明显,速度损失严重.本文主要利用外军的试验分析瞬时降雨对车辆机动性能的影响,以对我陆军车辆的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经典箱形图运用到有偏降雨数据时,常常将超过触须区间的有偏数据错误地判断为异常值。利用偏态的抗差度量参数,对经典触须区间进行偏态改造,以满足有偏降雨数据异常值的探测需求。分析和比较了度量参数的3种改造形式: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结果显示幂函数形式的探测风险最小。将经典箱形图和改造箱形图运用于无异常值和有异常值数据中,改造箱形图的的探测风险小,且探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近年来在许多任务上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运用具有长短期记忆(LSTM)单元的递归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和通过时间反向传播(BPTT)算法更新网络权重解决长期降雨量的预测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高维数、非线性和局部极小问题。选取了前馈神经网络模型(FNN)、小波神经网络(WNN)模型和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3种模型进行验证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递归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其他模型,训练结果与实际值接近,预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工模拟降雨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开展雨水高效利用的试验研究中,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可以缩短试验周期,加速雨水入渗规律、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可以通过控制试验条件,根据不同环境,弥补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因环境变化而无法得到试验期的计划的研究结果,或者进一步补充论证在自然降雨情况下得到的研究结果。介绍了在水土保持和降雨入渗研究中模拟降雨装置的研究概况,提出了简易模拟降雨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降雨是影响坡面产流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降雨特征会影响降雨径流过程。为探究降雨雨型和降雨峰值因素耦合对坡面径流过程的影响,设计了两组降雨雨型,其峰值分别落在整个降雨过程的前期和后期,进行了降雨径流模拟试验,构建了基于运动波模型的坡面径流数学模型,开展了相应的降雨径流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了径流特征值随降雨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峰值增大,两种雨型产生的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均以指数形式增长,在降雨雨型相同时,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呈线性相关。对不同的雨型来说,当降雨总量和降雨历时相同时,后峰型降雨会比前峰型降雨多产生约1/4的径流。  相似文献   

19.
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喷头喷洒雨滴特性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D视频雨滴谱仪,对喷头喷洒的雨滴形状、尺寸分布、平均直径和垂直降落速度等进行准确测量,分析了喷嘴直径、工作压力对雨滴平均直径变化趋势的影响,建立了雨滴平均直径与垂直降落速度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人工模拟降雨系统下喷头喷洒雨滴的直径范围在0~3 mm;在相同喷嘴直径下,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雨滴平均直径呈下降趋势;在工作压力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大,雨滴平均直径会随之增大;通过雨滴平均直径与垂直下落速度间的关系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雨滴的降落速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因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降水径流污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根据武汉不透水区、透水区和森林覆盖区的不同区域的采样试验分析得出,降水径流污染除了受大气质量影响外,还受到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间隔时间和汇水面等因素的影响;屋面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除了大气湿沉降带来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外,还受到屋面材料、屋面年限、材料腐蚀、管道腐蚀和污染残留物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规律是降水径流初始污染物浓度高,随着降水历时的延长,降水径流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有20%~60%的径流污染(SS、COD和BOD5)来自排水系统。因此,改造排水系统、控制径流污染,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