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管输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管输过程中,添加降凝剂的原油必然受到泵剪切和管流剪切作用。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的温度范围内,泵剪切和管流剪切都会影响加剂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管流剪切的影响可以超过泵剪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长距离的加剂常温输送管道中,加剂原油必然经受长时间的管流剪切。研究表明,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的管流剪切会对油样的低温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而且存在一个“最佳降温剪切率”。描述了最佳降温剪切率在加剂原油粘度变化和倾点(凝固点)变化中的体现。研究证实,油样中高碳蜡的含量对中低速剪切效应有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玉凤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4,23(11):33-37
以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含蜡原油粘温关系机理模型为研究核心,建立了管输过程中加剂原油粘度变化的预测方法,大大减少了试验模拟的工作量和时间.通过对加剂大庆原油、加剂青海一厂原油、加剂青海混合原油和加剂中原原油44组管输模拟试验数据的检验,得出预测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1.5%.粘度预测值、测量值与按照降凝剂效果评价规范的"快速降温"方法评价结果对比表明,以管输应用为目的的降凝剂效果评价必须考虑剪切效应,该研究成果为快速预测管输条件下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流剪切、过泵剪切模拟试验以及管输模拟试验,研究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测粘温度和析蜡点中间值附近35℃和37℃的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较大,剪切温度趋近于测粘温度和析蜡点时剪切作用对粘度影响变小,而对于凝点,不存在一个使剪切作用影响明显减小的较低剪切温度.剪切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越大.快速降温条件下加剂原油受到的剪切作用较小,很可能会夸大降凝剂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加剂输送管道中,油样为密闭带压输送。在非密闭状态下进行长时间加剂原油管输模拟试验时,轻组分会挥发,分析了轻组分挥发对加剂混合原油低温粘度及原油凝点的影响,轻组分的挥发加剧了中低速剪切作用的影响,即掺入适当轻质油可进一步改善加剂原油的耐剪切性能。因此,在进行慢速降温的管流剪切模拟试验时,应使用密闭耐压罐。  相似文献   

6.
张付生 《油气储运》2000,19(6):32-34
通过对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重复加热和剪切对原油加剂改性效果的影响。提出降凝剂的研究应注意提高降凝剂对改性效果的抗重复加热性能和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出疆原油管道设计的需求,对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分别进行了添加降凝剂的评价试验。在快速降温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管输工况下添加降凝剂输送和罐内储存的模拟试验,并确定了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适用的降凝剂、理想的热处理温度、加剂浓度及加剂站点,论证了两种原油通过一站加剂热处理之后实现常温输送和储存的技术可行性。提出了应用新型高浓缩降凝剂的设想并作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8.
剪切历史对西部管道外输吐哈油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涛  顾建栋  殷炳纲  王中良  沈亮  宋钊 《油气储运》2012,31(1):71-74,87
针对目前西部原油管道冬季运行特点,对管输加剂吐哈油经管流剪切和过泵高速剪切后的物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吐哈油经加剂综合热处理后凝点显著降低,可以满足鄯善首站的外输要求,但油流经历沿线温降、管流剪切和过泵高速剪切到达玉门站时,进站凝点明显升高;沿线加剂吐哈油的物性取决于其所处的温度区间、经历管流剪切过程中管流剪切力和蜡晶分子间力的相对大小以及经历过泵高速剪切前后蜡晶分子结构力的相对大小;其中,翠岭-安西站间油流温度低于12℃,管流剪切和过泵高速剪切对加剂吐哈油的凝点影响较大,使其凝点上升、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9.
任京输油管道加降凝剂正反输现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任京输油管道加降凝剂正反输现场试验测量结果证明 ,当加剂原油达到要求的处理温度时 ,正反输运行不会使加剂处理效果明显变差。以改变了输油方向后的原油温度及输量估算了管道有效管内径 ,并根据管道运行中等效传热系数和加剂原油流动性改善效果估计了采用加剂单向输送所要求的最低输量。对加剂输送和正反输运行作了初步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湛茂管道添加降凝剂运行的室内研究情况。考察了加剂原油的静态稳定性,对于快速降温的影响以及用加剂油护管停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湛茂原油管道采用加剂换热工艺能更好地保证热处理温度,降低原油凝点,实现管道安全间歇输送。  相似文献   

11.
非牛顿原油的管道摩阻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具有假塑性流体特性的原油在加热输送管道中的摩阻损失特点,提出了随输油温度降低,非牛顿原油摩阻损失下降的临界有效管流剪切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相对牛顿流体,当流量增大时,非牛顿原油的摩阻损失增加幅度减小,并且原油流变指数越小,这种趋势越大;对于热输非牛顿原油管道,管道的临界有效管流剪切率只与所输原油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管流剪切对改性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天佑  曹强 《油气储运》1997,16(1):9-15
依据流体剪切形变的原理,导这中流体的剪切速率分布函数和当量剪切速率计算公式,提出了管道湍流的脉动剪切速率要领及其计算方法。按照当量剪切强度的相等的原则,给出了管道层流与湍汉及粘度计之间的等效剪切模拟基础,并指出通常把工业管道的管壁剪速作为当量剪切速率来模拟管道湍流剪切是不准确的,特别是高雷诺数时,把管壁剪速看作当是剪切速率的模拟试验会严重扩大工业管道中管流剪切的影响。文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胶凝原油管流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早期的管流试验装置在源,流程,温度控制,压力测量,流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对管流试验装置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进行了。由于管道中胶凝原油的启动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胶凝原油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原油的屈服特性,触变特性,粘弹性和压缩性,温降收缩和压力速度等因素,通过分析总结胶凝原油启动过程的相关理论,对原油的触变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原油流动性测量及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粘原油(特别是改性原油)的流动性与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密切相关,在管输应用中,凝点(倾点)、流变曲线及屈服应力是表征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管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分析讨论了这些参数的测量及测量结果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凝点测定中观察液面的扰动剪切、分层原油凝点(倾点)的测量、平衡流变曲线测定中剪切率上行与下行的影响、含水原油流动性质的测定、原油屈服应力及其测定方法和管输应用等,并指出为管输应用提供数据的流动性测试应与管输条件的模拟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蜡沉积因素对大庆原油结蜡规律的影响,采用单一变量法,控制不同的结蜡时间、油壁温差、温度区间、剪切速率等影响因素,利用某新型动态蜡沉积试验装置对大庆原油进行蜡沉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一定时,随着结蜡时间延长,蜡沉积量逐渐增多,蜡沉积速率逐渐降低;当结蜡筒壁温度不变且在析蜡点以下时,随着油温的升高,蜡沉积量逐渐增大;当油壁温差保持不变且温度区间逐渐上升时,蜡沉积量逐渐减小;剪切应力与剪切剥离蜡量并非线性关系,当剪切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蜡沉积层会被油流冲刷下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含蜡原油管道的输送提供借鉴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虞坚中  高建厂 《油气储运》1994,13(5):1-4,20
新疆东部火烧山-北三台输油管道是我国西部一条高粘易凝原油输送管道,自投产以来一直处在超低输量下运行,1992年的输油量只有40万t(设计最小输量68.3万t/a)。由于输油量低,制约了原油外运,直接影响火烧山油田的生产,为了保证输油量,需要改变原低温流变性,针对火烧山原油特性,新疆石油局与浙江大学共同研制出EP源油流动性改进剂。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不同温度,不同加剂量的工业试验,对原油的主要物性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低速剪切影响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室内模拟管流低速剪切流动参的测试和蜡晶显微观察,研究了低速剪切对不同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及对蜡晶影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组成的原油,低速剪切对蜡晶的影响不同,低速剪切既能破碎蜡晶聚集体,又能形成蜡晶聚集体。管道流动过程中的“恢复”现象实质就是管流低速剪切改善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的表现,其机理是管流的低速剪切使得高速剪切后破碎的蜡晶聚集体重新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