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原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周斌 《油气储运》2002,21(1):56-59
原油损耗直接影响着炼油厂的经济效益,针对兰州石化公司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原油储运过程中产生损耗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原油卸车损耗,储存脱水损耗,交付装置损耗等主要损耗,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动化技术具有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集中管理和智能控制的特点,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油品储运过程主要包括油品处理净化、加热、储存和输送等几个环节,介绍了自动化技术在河口首站的应用实例,提出了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油品储运过程中设备的运行效率、操作精度,并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认为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的安全系数,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炼油厂储运系统油品损耗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椿茂 《油气储运》1991,10(2):58-59
石油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油品损耗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据估算,在我国,从油田到成品油用户的加工转换损耗的原油及油品竟占油田产量的9.7 %,其中炼油过程中自用及损耗量接近进厂原油量的7%,这当中炼油储运系统的油品损耗占0.31%左右。 炼油厂储运系统油品损耗主要有二方面: 1.油品装卸系统油品损耗 这部分损耗,我厂主要是体现在老式上部高位喷溅式装车方式方面,其油品损耗严重,见表1。  相似文献   

4.
自动化技术具有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集中管理和智能控制的特点,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油品储运过程主要包括油品处理净化、加热、储存和输送等几个环节,介绍了自动化技术在河口首站的应用实例,提出了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油品储运过程中设备的运行效率、操作精度,并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认为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的安全系数,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与油气工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成为发展趋势。为应对油气储运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通过总结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现状,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技术架构,梳理了在该架构下的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包括多源信息融合监测评估、自适应精确诊断、运维风险预测评估、智能运维决策及可视化智能运维系统开发。分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在设备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设备性能测评与能耗管理、设备设施风险评价、智能巡检与作业风险管控4个方面的典型应用,探讨了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设备运维结合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图4,表1,参21)  相似文献   

6.
油品储运中油气损耗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厂在油品储运中的油气损耗量,一般占加工量的1%~4%,足见此损耗不可忽视。为提供预防和减少损耗的依据,就需要找到比较接近实际的计算公式。兰州炼油厂参照国内外的计算方法,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简化了油品储运中油气损耗的计算方法。对油罐的蒸发损耗、收发油损耗,装车损耗,调合蒸发损耗,油罐的脱水损耗、清洗损耗,泵移损耗等均列有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符合本厂实际。可供有关单垃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安林 《油气储运》1999,18(2):6-10
通过对油气储运学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分析,结合国内外油气生产和水费的竞争形势,论述了我国油气储运学科发展机遇即将到来的观点;针对我国油气储运学科的现状和油气储运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快油气储运学科发展步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怀国 《油气储运》1996,15(12):43-44
炼油厂的大检修期是油品储运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特殊时期,保障安全主要从6个方面进行:①安全计划、安排落实到人,②掌握预检修设备的详尽资料,特别是多次改造后的设备,③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严禁不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民工上岗,④对检修工程进度统一指挥、加强联络,⑤重视盲板在检修动火中的重要作用,③严把工程交工验收关,不能因急于使用而忽略正常的验收程序。列举了由于忽视上述6点而造成的跑油、闪爆等事故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和 《油气储运》2012,31(6):411-415,487,488
油气储运作为能源保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油气储运设施建设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通过回顾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介绍了我国油气储运工业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国国情,概述了近年来我国油气储运在科技和管理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展望了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炼厂油品储运的特点及油品的进出厂装卸作业、储存和输送等方面的自动化现状。例举了炼厂油罐区自动化的实例,针对目前炼厂自动化的现状、操作、管理及仪表设备等情况,提出了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今后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建立功图法量油模型入手,结合油井特征,提出了产量远程自动计量软件计算数学模型,实现了油井产量远程自动计量,并在西翟庄油田进行了应用,优化了油田现有的地面量油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HGC-1型原油自动交接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HGC-19水分传感器、SCS-30电子地衡、电子计算机系统、含水自动计量监控软件等软硬件组成的HGC-1型自动交接油系统,可有效解决油罐车含水率人工计量引起的数据不准、工作量大、易导致交接双方发生争议等问题,经济技术性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为油田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排种器转速自动检测的硬件及软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自动控制原理,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自动测试排种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性能指标参数的试验装置,本报道其中的排种器转速自动检测部分。本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PL/M高级语言,开发了一套能自动测试排种器在工作过程中排种器转速的软件程序。使用MCS-51系列单片机及传感器组成的硬件测试系统。实现了对排种器的排种轴转速的实时检测和显示。  相似文献   

14.
混合法油罐计量系统的应用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库自动化计量系统五花八门,但能否真正、可靠地实现油库各项计量管理功能,能否满足油库计量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经过实践验证。现介绍一种油库采用的一套混合法计量系统的构成、运作及其检定。结果表明,该系统计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强,能够大幅度提高油库的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高气液比油井气液比高、生产稳定性差而难以精确计量的难题,研制了适合高气液比计量的三相自动计量装置。该装置采用两级分离和旋流预分离器双入口设计,分离效果好、抗波动性强;实现了装置的小型橇块化,可设为车载式或固定式,扩大了适用范围;控制系统采用RTU作为数据控制模块,计量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控,采用GPRS数据传输模块可实现计量数据远传至中心服务器;采用连通管原理,配套高精度液位计,实现了产液和含水率同时计量。在高气低液单井、高液低气单井以及间出井等不同工况下开展单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气液比三相自动计量装置不仅计量结果稳定、精度高,且对间出井等特殊工况适应性好,产气量、产液量、含水率计量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低于10%、2%、5%。(图1,表3,参6)。  相似文献   

16.
真武天然气集中处理站采用CWD-430双波管差压式计量装置计量天然气流量,存在结构复杂、计量准确度低等问题。通过引进SWP流量积算仪及高级孔板阀,实施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实现了流量、压力等参数的自动采集,天然气计量准确度符合生产与外输要求,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油罐计量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国内外油罐自动计量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VAREC公司、ROSMOUNT公司、FOXBORO公司、TOXAS公司、德国KROHNE公司、荷兰ENRAF公司、瑞典SAAB公司等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生产厂家的典型产品。介绍并分析了国内油罐自动计量仪表的最新。  相似文献   

18.
如何选择油罐自动化计量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国锋 《油气储运》1999,18(5):45-46
油罐自动化计量方法可分为静压法、液位计法和混合法,通过对这一种方法的测量功能分析得出,静坟法适用于静态监控和发油监控,保能满足油罐油口自动化计量管理的一般要求;液位计法适合于单一的静态监控;混合法弥补了前两种方法的不足,不仅可以测量油位和水位,对进出油品进行跟踪监控,而且减少了运算环节,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油菜精量集中排种器电驱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丘陵区油菜机械化精量播种要求,针对地轮驱动致使传动系统复杂或滑移影响播种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菜电驱排种控制系统。该系统集成无线蓝牙传输模块、单片机模块和Android终端平台开发,采用优化PID算法,实现集排器转速随作业速度的同步控制和自动调节播种穴距。台架试验研究了油菜电驱排种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排种性能,当集排器转速为10~55 r·min~(-1)时,实际转速与理论转速的平均偏差均小于1.5%,且转速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稳定性较好;当穴距和作业速度分别为60~180 mm和1.6~3.2 km·h~(-1)时,穴距均匀性变异系数均低于15.0%。该系统实现了集排器电驱条件下播种穴距的同步调节,为油菜轻简化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纵观国内外在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中的分户温度控制领域的发展水平及研究现状,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中的分户温度控制系统。将CAN总线应用到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中,并给出了利用PC机、AT89C51、SJA1000CAN控制器、82C250CAN收发器、MAX232实现整个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以及CAN通讯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