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多年大量小麦“3414”田间试验、不同施氮量及不同生育期合理运筹氮肥试验及大田示范、推广验证,确定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土壤供肥量、施氮量和运筹技术,集成了小麦高产及养分高效管理技术体系,为区域小麦土壤诊断、分区施肥指导、精确量化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相似文献   

3.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相似文献   

4.
小麦基础地力及高产施肥配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本地土壤氮、磷、钾在小麦生产上的实际供应水平,并求得小麦高产施肥配方,我们于2006年秋播进行了小麦基础地力及高产施肥配方的探索,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土壤供氮水平相对量最小,其次是磷,钾的相对量最高.在小麦施肥配方中,以每hm2施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87.5、82.5、120kg处理的产量最高,而小麦种植效益则以不施钾肥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近年来泰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各项试验结果及样品测试数据,研究全市主要土壤类型稻麦施肥参数和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小麦基础供氮量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高沙土油沙土,水稻基础供氮量高沙土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油沙土;小麦氮肥利用率勤泥土小粉浆土高沙土淤泥土油沙土,水稻氮肥利用率淤泥土小粉浆土勤泥土油沙土高沙土。在农业生产上,宜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设定目标产量进行合理施氮推荐。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矮抗58为材料,研究在玉米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水平对小麦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灌浆速率遵循由小到大再到小规律,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小麦产量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合理施氮量为240 kg/hm2,若与有机肥配施,以纯氮量195 kg/hm2+精制鸡粪1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生产要求,2018-2019年度,方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方城、卧龙、南召3县区布点进行小麦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试验,论证小麦生产上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比,探索小麦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实现化肥源头减量与精准化使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两年"3414"与精确施氮试验研究,立足于小麦目标产量400kg/667m2,确定适合如东县高、中、低肥力土壤水平上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别为每667m2用纯氮9.4、11.3、13.1kg,最佳施磷水平为P2O54.8kg、最佳施钾水平为K2O 9kg.2008年通过校正试验,进一步验正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如东县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5"目标产量400kg/667m2的需肥水平,确定了今后如东县小麦合理用肥量及其运筹技术,建立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精确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强筋小麦西农979高产高效生产需水需肥规律,为其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品种西农979在不同水氮耦合条件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的变化,灌水和氮肥利用率以及最终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表现.结果表明,中水中氮(W2N2)和中水高氮(W2N3)水肥耦合有利于小麦花后维持较高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长时间保持高叶绿素含量和高光合速率;在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效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W2N3(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300 kg·hm-2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为8 648.49 kg·hm-2,W2N2处理(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150 kg·hm-2施氮量)产量为7 944.14 kg·hm-2,相比最高产降低8.87%,差异不显著,但W2N2处理下的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W2N2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为高效的施肥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
外刊文摘     
<正> 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与籽粒产量的关系——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林凡等,《江苏农业科学》,1982,11:6-1O.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规律.品种为宁麦3号,基本苗每亩13万,施肥水平分高肥型、中肥型、过肥型,总施肥量分别折合纯氮43、28.5、71.3斤,前者代表正常丰产田,后二者作对照.试验结果得出:小麦孕穗以前,吸收积累氮索的能力较强,孕穗期植株吸收积累的氮量达80%以上,授粉期达90%以上.适当的氮素积累是高产的基础.授粉到成熟,高肥、中肥、过肥型穗部含氮量分别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在我市生态气候和生产水平下的泰山23号小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追氮时期的试验。试验结果,泰山23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2万/每667平方米基本苗;每667平方米施氮总量16千克纯氮,春季追肥时期后移至小麦拔节期,能够在获得饱和667平方米穗数基础上,提高穗粒重,达到667平方米产600千克以上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所广大职工,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推动下,为了摸索淮南多雨地区稻茬小麦高产再高产的规律,大搞“三结合”的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从中找措施摸规律,指导大面积小麦生产,初获成效。在今年春季阴雨连绵、病害严重的不利条件下,全场七百一十亩小麦仍然获得大丰收,  相似文献   

13.
晚播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在临汾市乔李村采用大田调查与小区试验相结合的4因素3水平正交法,研究晚播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4种限制因素的效应次序为:施氮时期及比例>施纯氮肥量>基本苗>播期。3年大田调查,晚播小麦在合理施肥的条件下,亩产仍可达到500kg。因此,晚播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施氮时期及比例,而不是冬前积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小麦高产氮、磷、钾施肥模型进行设计,构建以小麦整体产量为整体生产任务的函数氮、磷、钾施肥三元二次全数据设计模型和氮、磷、钾单方面因素效率等,并借助数学模拟因素选值的频率探究,选定出各个设计的最优施肥策略和最优小麦产量,再依据施肥策略和相应的小麦产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氮、磷、钾3种肥料元素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能够促进小麦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最高,以期为我国高产小麦种植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鄂麦006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本年度在襄阳宜城开展鄂麦006的密度及施氮量二因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鄂麦006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55万株/hm~2,施氮量为165 kg/hm~2。  相似文献   

16.
<正> 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过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重施底肥和冬前追肥。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在全生育期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后期追氮量的“前氮后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优质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的播种量与氮素运筹,特进行了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淮南地区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基本苗和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千粒重则呈逐渐下降趋势。每穗实粒数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和施氮量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以每667m~2基本苗12万苗、施氮量20kg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量的氮、磷、钾肥作底肥及追肥试验,探讨出了氮、磷、钾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合理的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为小麦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滨海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该县农业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农民大量施用肥料,导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合理适度利用氮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水稻生产,提高氮肥利用率至关重要。本试验以徐稻4号为试验材料,按照斯坦福方程理论计算出水稻施氮量,同时设置无氮处理,探索精确施氮处理的产量情况,为今后的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水平下鄂麦18氮养分积累规律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氮素6水平4重复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计,研究鄂麦18氮素营养积累规律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鄂麦18的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含氮量均增加,但当氮水平达到225kg·hm-2时再增加施氮量增产不显著;从苗期到成熟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含氮量逐渐下降,氮吸收积累量在齐穗开花期前呈逐渐增加趋势,成熟期出现下降,这可能与植株氯素挥发和淋溶损失有关.所以,在湖北省小麦种植区中等肥力条件下,鄂麦18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单产可达6 948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