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1号”青虾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个淡水虾蟹类新品种.具有如下优势:生长速度快。在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20-30天就有部分个体达到上市规格:个体大、产量高。大规格虾的产量明显高于普通青虾.在同等条件下增产25%左右;体形、体色好。青虾身体壮实,体色光泽好:抗病力强。“太湖1号”青虾适合江苏全省淡水养殖区养殖.  相似文献   

2.
池塘青虾两茬养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青虾两茬养殖法就是夏秋一季和冬春一季。夏秋季是7月下旬投放当年繁殖虾苗,春节前捕捞上市,而冬春季是春节前投放大规格虾种,饲养到5~6月份捕获上市。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池塘。养殖青虾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且无渗漏,水深0.8~1.5米,坡比为  相似文献   

3.
青虾是目前特种水产养殖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优势品种,其规格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池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笔者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简要介绍大规格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青虾、河蟹养殖池塘单一藻类的过分生长会给青虾、河蟹养殖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以丝状藻类青苔危害比较严重。虾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防治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对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养蟹池塘套养青虾生态养殖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池养青虾的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青虾摄食、栖息生态习性设计池塘青虾养殖工艺,养殖实践表明:(1)采用虾苗一次放养,每1000m^2池塘面积投放4.5-7.5万尾虾苗,饲养期间采用地分期分批捕捞的方法,青虾养殖池塘每1000m^2净产为90-150kg,其中60-70%的商品虾规格可达2.0-2.5g以上。(2)采用一年二茬养殖青虾的方式,每1000m^2净产可达204.3kg左右,但操作较为复杂。(3)青虾高产养殖池塘以面积6  相似文献   

7.
按青虾摄食、栖息生态习性设计池塘青虾养殖工艺,养殖实践表明:(1)采用虾苗一次放养,每1000m^2池塘面积投放4.5-7.5万尾虾苗,饲养期间采用地分期分批捕捞的方法,青虾养殖池塘每1000m^2净产为90-150kg,其中60-70%的商品虾规格可达2.0-2.5g以上。(2)采用一年二茬养殖青虾的方式,每1000m^2净产可达204.3kg左右,但操作较为复杂。(3)青虾高产养殖池塘以面积6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青虾池塘2茬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青虾、似刺鳊鮈的生物学特性,遵循"空间互补、饲料互惠、效益互促"的原则,开展青虾池塘混养似刺鳊鮈技术探讨,旨在优化青虾池塘养殖模式,也为保护、开发、利用似刺鳊鮈资源寻求适宜的方法。通过养殖试验,总结了青虾与似刺鳊鮈池塘混养技术,具体包括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水草种移植、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等方面内容,以期对提升青虾池塘养殖效益、调优水产养殖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推广似刺鳊鮈池塘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虾、河蟹养殖池塘单一藻类的过分生长会给青虾、河蟹养殖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以丝状藻类青苔危害比较严重。虾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防治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对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池塘青虾两茬养殖技术就夏秋1季和冬春1季,夏秋季是7月下旬投放当年繁殖虾苗,春节前捕捞上市,而冬春季是春节前投放大规模虾种,饲养到5-6月份上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太湖1号"青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历经8年攻关所获得的青虾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1个淡水虾蟹类新品种。与本地青虾相比,"太湖1号"青虾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提前达到上市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江苏省溧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多次引进"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养殖基地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平均亩产量110公斤,亩产值8100元,亩成本2680元,亩效益5420元。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塘堤坚固,防漏性能好,池底平坦  相似文献   

12.
冬闲蟹池养青虾,是指养蟹池塘多数在当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捕捞结束后,至翌年5~6月初这段空闲期,可用来养殖一茬青虾。如果饲养得法,每亩池塘可产青虾25~30千克,增加效益800元左右。此法也适用于蟹病爆发,尤其是较为严重的抖抖病,导致养殖蟹死亡率极高,少数养蟹池塘到了几乎绝  相似文献   

13.
任启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43-43,50
介绍了青虾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整理、培肥水质、苗种放养、栽种水草、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及时捕捞上市等,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安徽省长江支流水阳江(芜湖县段)及青虾养殖池塘中选择表现性状优良的个体作为亲本,开展2个青虾群体的繁育试验比较2种成虾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青虾野生群体虾苗繁育及成效养殖显著高于虾池培育亲本群体;与野生群体(抱卵虾)相比,虾池培育亲本群体产出虾苗规格不一,成虾养殖过程中虾苗秋繁偏重发生,产出青虾商品规格下降12.1%,饲料系数提高0.14,表现为优良性状退化明显。  相似文献   

15.
1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主要有3种,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环境条件选择。 1.1纯养(单养)池塘纯养就是主养鲥鱼,可配套少量的鳙鱼(大头鱼)和白鱼(扁鱼),以控制和调节水质。其特点是鲥鱼能集群摄食,可进行人工强化养殖,提早达到上市要求,养殖周期短。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20,(6)
正青虾又称河虾,学名日本沼虾。青虾养殖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据江苏省金湖地区养殖户反映,青虾具有生长快,养殖3~4个月就可达到5厘米以上的上市规格。养殖所需苗种可捕捞天然水域的苗种或自繁苗种。一般均可采用混养方式混养青虾,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不增加养殖成本的前提下,可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商品青虾5~25千克,养殖效益显著。1.成鱼塘混养成鱼养殖按正常模式放养,每年4—5月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提高池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去年我镇养殖三场进行了池塘青虾、河蟹、鳖鱼、鳜鱼综合养殖项目的试验,获得了667平方米(1亩)产青虾11公斤、河蟹39公斤、鳜鱼3.6公斤、鳖3.1公斤的养殖效益。一、基础设施1.塘口安排。利用本镇养殖三场提水养殖塘口,面积1.9公顷,塘口水源丰富,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堤圩高1米,淤道河深0.8米,池塘四周  相似文献   

18.
双季青虾养殖,是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一年养殖两茬青虾的生产技术。前茬青虾平均每667平方米单产40公斤,后茬单产5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一、池塘准备。池塘面积0.33~0.8公顷,水深1米~1.2米,沙土或壤土均可,坡比1:2~1:3,池塘不渗水,池底淤泥控制在30厘米。在进排水口安置防逃网片,设置附着物,以  相似文献   

19.
<正>武夷山市三兴生态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池塘养殖面积120亩。2012年采取双季青虾养殖模式,获得亩产青虾50公斤,亩产收益2800元,成为了我市青虾养殖的领头人。其主要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每亩面积3-6亩,水深1.2-1.5米,常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有独立进排水,每口池塘配备增氧机。2.池塘消毒:根据春、秋两茬虾(1月-6月,7月-12月)的养殖要求,每年12月底和翌年6月中旬前后分别用75-1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太湖1号”青虾高效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推动下.溧阳市青虾养殖技术不断优化.特别是青虾、轮叶黑藻轮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改善了池塘水质.提升了青虾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