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几年来保育仔猪的死淘率急剧飙升,不少猪场仔猪保育工作曾一度陷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笔者曾在广东省内某些猪场目睹过仔猪保育工作中的惨重现状:肇庆市某规模化猪场存栏生产母猪1200多头,哺乳阶段仔猪生龙活虎,长势良好,但转入保育舍2~3周后,则陆续出现食欲不振、咳喘、发烧、畏寒扎堆、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有时黄疸、拉稀、废食、渐进性消瘦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存在的问题,提出保育仔猪的断乳、管理、饲养、防疫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仔猪在保育阶段是受应激影响最多的时期,如断奶、 转群、 调栏、 换料、 环境变化、 免疫等,导致保育仔猪死亡率高,而目前规模猪场普遍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笔者根据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从猪场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保育仔猪的细节管理来减少应激,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确保育肥猪快速生长的关键,是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就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浅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1做好断奶仔猪过渡转舍工作规模化猪场仔猪一般采用21日龄或28日龄断奶。刚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为使其安全转入保育舍饲养,必须做好饲料、饲养、生活环境的过渡工作,过好断奶关。主要措施是:①断奶前3天母猪要限制喂料量和哺乳次数,促进仔猪在断奶前采食较多饲料,帮助仔猪由吃母乳逐渐改为吃固体饲料,以防发生营养性腹泻。②要维持…  相似文献   

5.
流水式猪场如何管理好保育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毫  徐杰  林如镇 《养猪》2006,(2):19-20
全进全出等综合防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仔猪保育阶段的复杂疾病,提高其生长潜力,这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得到证实。但现阶段我国仍有大量的猪场(主要是建场较早和部分中小规模的私人养猪企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而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至今无法普及,导致这些猪场仍然无法有效控制保育期的复杂疾病,保育猪增重缓慢,饲料报酬低,死亡淘汰率高。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流水式猪场的管理及疾病控制经验,谈谈目前这类猪场保育舍仔猪疾病控制的一些看法。1管理好哺乳仔猪哺乳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所以提供健康…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生产中断奶至60日龄左右的仔猪称为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养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型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更是关系到整个猪场的成败和发展.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可提高保育猪的期末体重,进而提高出栏体重,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文章针对实际生产中规模化猪场如何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作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猪场保育猪管理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育仔猪的饲养在猪场养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关乎到以后的种猪选育和肥猪销售,直接与猪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断奶仔猪由于本身的特性和现代化饲养管理模式的不协调,导致仔猪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何能使仔猪平稳健康的通过保育期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现将笔者在保育舍期间总结的饲养管理经验与各位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8.
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为猪场经济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彭尧 《猪业科学》2016,(9):114-115
保育期是疾病的多发阶段,秋冬季节尤为突出,做好保育期关键措施落地,对降低猪场发病率、提高仔猪后期生长速度、降低料重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保育仔猪各项器官机能发育较好,但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在断奶、换料和转群等变化后,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出现保育仔猪的患病、死亡等现象.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充分考虑到保育猪的特殊性,加强对保育猪的科学养殖管理,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保育猪的生长质量,并实现规模化猪场养殖效益.本文将结...  相似文献   

11.
许多猪场仔猪养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育仔猪因高发病率带来的高死亡率以及增重障碍带来的高僵猪率.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关注仔猪的早期补料、 断奶应激以及保育期的多病原感染和增重障碍两个关键,制定出与猪场配套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案或实行标准化的仔猪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2.
仔猪咬尾症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鸣叫、互嗅、咬尾、咬  相似文献   

13.
保育猪是仔猪断奶后进入育肥期前的过渡阶段的猪,生长发育快,但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疾病,需进行科学管理.保育猪断奶要进行逐渐过渡,猪场做好保育前的准备工作,预防合群后的打斗应激,加强疾病的防控,注重营养供给等,只有对保育阶段的猪进行科学管理,进入育肥阶段后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养殖场才能良好运营.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保育仔猪的死淘率急剧飙升,不少猪场仔猪保育工作曾一度陷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一些养猪业主和技术人员把保育仔猪的高死淘率归咎于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的危害。笔者不排除以上这些疾病的协同致病作用,也不排除其它疾病的并发继发感染,但在生产实践中无不证实,PCV-2感染才是真正的元凶,是保育仔猪的大敌。由其引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一种太阳能辅助地热保育猪舍与普通水泥地面保育猪舍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仔猪平均日增重增加60g/d,存活率提高8.57%,医药费减少2.62元/头。太阳能辅助地热保育猪舍内的湿度和氨气浓度明显下降,保育猪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猪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和存活率均有所提高。说明太阳能辅助地热保育猪舍可以有效减少猪场药物的使用,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进行。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鸣叫、互嗅、咬尾、咬耳和互相攻击。轻者尾部和耳部受伤流血、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尾部流血过多或内脏受伤而引起死亡。为了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仔猪安全地过完保育期。  相似文献   

17.
司怡  孙华 《兽医导刊》2020,(6):233-233
商品猪生产包括断奶、保育、育肥等环节。其中,保育阶段是商品猪生产的重点,规模场为进一步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和育成猪体重,充分发挥其内在生长潜能,提升保育水平是猪场增效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猪场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成活率和饲料报酬率是关键。其中,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最为重要,其关键在保育舍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保育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份,南方不少猪场出现大规模的仔猪腹泻现象,并由此造成仔猪大批死亡,甚至出现产房无仔猪、保育猪断档现象,据统计,2011年3~8月因此造成的仔猪死亡率达80%以上。笔者协助部分发病猪场防疫员开展了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彦飞 《猪业科学》2006,23(7):34-35
近年来保育阶段仔猪的健康成为养猪生产者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其中以圆环病毒2型(PCV-2)为主要病原的混合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保育阶段仔猪死亡达8%-40%,给猪场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