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干大树型是岭南盆景中一种破格的造型形式。其揉合了自然大树型和常规双干型的造型精华,既比常规的双干树型树相雄壮、伟岸,又兼有自然大树型造型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特点。是一种值得认真探讨的造型形式。双干大树型选桩首决条件是一本双干。但又不象常规双干型那样规范地要一粗一细、一高一矮、一直一斜,而要求双干之间的差异不  相似文献   

2.
最近,朋友送笔者一盆三角枫老桩盆景。因几经转手,产地、作者、命名等均无法得知。经反复观察,试对其作如下赏析。 (1)“立意”独到,构思清晰。作者把握了此桩显突特点:连理、同向左微倾斜的粗壮双干,且一粗一细、一高一矮,刻意制成“连理双斜干大树型”。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件丛林式的练手盆景作品,我想通过丛林式最基本的双干搭配、呼应、穿插、依伴,相互协调的紧密关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而生、缺一不可的整体效果。5年前我尝试将这棵红叶小榆疙瘩做成了一个“石上”两干大树型多枝文人盆景。我想用最不经意的桩材去涉足大雅之堂,启发初涉盆景艺术领域的爱好者不要在盆景选材上走过于追求古、奇、怪或寻觅先天极佳桩材的弯路。  相似文献   

4.
双干是盆景造型中比较常见的形式。较为规范,有一定的格式。一般都要求双干之间宾主分明,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一直一斜,其中也包括双直干和双斜干。大小、高矮、直斜,二者之间都是对立的,但他们又是一个完整的组合体,这就充满了哲学中的辩证关系。要把这对立着的双干统一起来,就要在情字上下功夫,也就是要揉进作者的主观情感去塑造,就  相似文献   

5.
细观此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2007年第1期封4),从造型、侧枝处理等环节上似乎存在一些问题。一、有呆板嫌疑。因其双干左右第一枝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双干高耸型整个画面应尽量不使它成为等腰三角形,保留的侧枝也尽量有密有疏,高低错落。这样才能有动感,有灵性。  相似文献   

6.
《秋红》盆景桩材,售桩的山农称作枫香。据查,该树种有别于槭树类,亦被称作唐枫(不知是否准确,以求方家指教)。该桩于1997年冬获得。桩材由一主一副双干构成,主干高约45厘米,直径约8厘米;副干高约20厘米,直径约5厘米,且  相似文献   

7.
一本双干树木在自然界常见,也常被作盆景素材。双干树桩盆景,造型要富于变化,要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一俯一仰,相互映衬;粗高者为主干,低细者为副干,有主有从,切忌等粗,形态相似。主干与副干的分枝点愈低愈好,分枝点的斜角以锐角为佳。本  相似文献   

8.
这件榔榆盆景的桩坯主干粗大,几达30厘米,根基直径近45厘米。树高40厘米处分叉成两干,一高一低,中有口径6厘米左右的空洞。主干前部及两干内侧已经枯死,显得苍老古拙,不失为好桩。缺憾是左干粗而低,右干高却相对粗度不足。经地栽两年育坯,上盆施艺时作斜栽。一是可裸露右侧粗大根盘,使根基壮实有力,稳如泰山;二是使双干一高一低,呈一正一斜态势,以求变化。总体设想是造就古朴而充满生机的大树树相。  相似文献   

9.
好的且具有品位的树木盆景,无论它是单干、双干、曲干、斜干、临水、悬崖式还是丛林式,都必须具备根、干、枝向上延伸.逐节渐细,整体粗细比例协调自然,  相似文献   

10.
刘传刚的盆景作品,结构严谨,线条舒展,形态自然,于雄奇壮丽中透出一种独特的秀气,给人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享受。《阅尽人间春色》是一件较为成功的博兰桩景,该作曾获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桂林全国盆景展一等奖。此桩高106厘米,主干粗壮向右侧几近呈直角拐弯后又折上,线条硬朗有劲,颇具力度。主干左侧下部又搭伸出二细枝连成一枝向上。此枝纤弱细巧,清灵空秀,与主  相似文献   

11.
树桩盆景的造型,关键是主干的选择。不论是直干、斜干、双干、多干、蟠干、丛林、悬崖、木附、石附等处理方法,扎的枝条首先应为主干服务,再结合考虑枝、叶、开花、结果等多种特点。在选材上应严格掌握“意(境)、形(态)、(精)神”的原则。三者兼有的才可称为上品。枝条稀疏以单数为好,使人感觉清奇,飘逸。如直干的选择,要先考虑它的自然特点。再则可择取主干下部略粗壮、有挺拔感、呈大树状态的为好。  相似文献   

12.
王惠杰先生,雅好盆景已有30余年,特别钟情家乡的山杜鹃。先生常说,杜鹃根基苍古,枝干虬劲,叶青青而花似锦,实为盆景桩材之上上品。经过多年的钻研,先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创作山杜鹃盆景的绝招。选桩上多以古桩多干为首选,这既迎合了杜鹃的天然生理习性(野生杜鹃多呈丛生灌木状),又为后天的造型提供了便利(容易获得丛林多干形态)。杜鹃花繁,但却很难形成粗壮的枝托,所以岭南盆景的截干蓄枝技法在杜鹃的造型上很难运作。  相似文献   

13.
近日接到广东邓少佳先生寄来的一大型九里香桩的照片,并要求代为设计造型方案(见附信、原照)。根据要求,在进行造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几点: 1、岭南盆景的特点:它是以截干蓄枝为主要特征的盆景流派,造型崇尚自然野趣。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作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在造型上达到“法一型万”如诗如画的最高境界。截干的目的是为了矮化树型。经过多次的“以侧代干”使干、枝逐级收尖,过渡自然,最后成为“高不盈尺”的大树缩影。 2、截桩的依据:盆景的欣赏习俗是以曲为美,直则无景;以欹为美,正则无姿;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截桩就是要充分利用原桩的固有精华和树桩的原有个性,去生  相似文献   

14.
"一本双干"式盆景,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连根式",一种是"总干式"。当前,一部分带有"总干"的"一本双干"式杂木盆景,造型不太完备,只见"双干",不见"双冠",只有"主冠",没有"副冠"。这既违背了自然之理,又降低了艺术表现力。树木既然能长成了"副干",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副冠"。为了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力,对"副冠"的造型,不能忽视,不能敷衍。这种缺失"副冠"的"一本双干"作品,在一些外国作品中容易见到,我们中国盆景有自己的造型理念,是"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不能"东施效颦"!大家知道,浙江派松树"双干双冠"式造型很有名,自然与艺术结合得好,颇具拟人味道,值得学习借鉴。当然,一些杂木"一本双干"式盆景佳作,更值得学习借  相似文献   

15.
一好友1996年春购得一福建茶盆景,树高42厘米。该桩主干自然虬曲,下粗上细,收尖过渡自然,干体粗枝遍布,侧枝着生点到位,斜度、间距理想,粗根显露,整体树相如龙腾之势。得此桩非常满意,细心培育,养护数年,因疏于修剪整形,树相逐渐变态,自觉难成佳作,决意处理此桩。得此消息,2001  相似文献   

16.
盆景《相思》,是广州盆协会长谭其芝先生所作。在今春韶关中山公园举行的迎春盆景联展中,受到大家的赞赏。作品造型雄伟,双干拔地而起,主干上又分出小干,形成三干挺立,直指云天。树干有主  相似文献   

17.
面对买到的树桩,首先就是对此桩如何进行裁锯(改桩)。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因材施艺(适合制作成哪种树型),应多角度,多侧面反复进行审桩,争取桩材利用率的最大化。在此前提下,如此桩能作成悬崖型,应列入首选(因自然界能塑造成悬崖型盆景的素材实在太少了),能作成丛林的,就不要作成双干,能作双干的就不要作单干,更不能凭主观追求把较好的一个高于型素材锯短作成矮子大树型,否则是对资源的浪费。在下锯之前,应腹稿在胸,定好树型的观赏面,果断下锯,该留的干和伴嫁托要坚决留下,不该留的应毫不留情的锯除,直立主根,影响上盆的根也应该坚决锯掉。面对刚上盆的新桩,枝条的蓄留去舍,尤为重要。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如一个人驼背、弯腰、缺胳膊、少腿,穿多华丽的衣裳都是不美的。盆景也一样。如果出枝的位置、方向不对,枝条的粗细不当,枝条的分布呆板平庸,叶片再美,也成不了好作品。桩景  相似文献   

18.
《云蒸霞蔚》是我近年制作的一盆三干双色檵木盆景。制作中我大胆地运用了色块对比,使盆景呈现出新颖的视觉效果。2005年清明时节,我在附近的小山上采挖到一棵小檵木树桩。树桩有三干,前后错落排列,中间一干自后方向右上倾斜,与右干的下1/3处交叉,正好破了左右两干的平行。各干均有一定的曲度,且自下而上由粗变细,收梢到顶。各干也有较多侧枝,其粗细与主干匹配协调。根盘隆起,细根交错,总体看来是一棵不错的小型盆景桩材。此桩如按常规做法可制作成三干型盆景,以后观叶观花,抑或用劈接法嫁接红花檵木,将全株变成红叶红花,都是可以  相似文献   

19.
1989年春季,笔者在花卉市场上选桩时,无意中寻得此桩(见图)。经一年养坯成活后,制作成双干盆景。1991年换盆后的夏季,由于一时疏忽,没有及时浇水,造成桩坯失水(笔者住楼房),使一侧低干枯死,但另一侧高干仍然生长得枝繁叶茂。枯死部分,经风吹、雨淋、日照后,树皮  相似文献   

20.
树桩盆景中有一类将幼树与已死亡的枯桩结合在一起栽植的盆景,称为“舍利干”盆景。但有一些盆景著作中却将“舍利干”误写作“猞猁干”,此系不解“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